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论语》学习63-6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论语》学习63-64_第1张图片

八佾篇第二三(6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钱穆译】先生告诉鲁国的太师官说:“乐的演奏之全部进程是可知了。一开始,是这样地兴奋而振作,跟着是这样地纯而和谐,又是这样地清楚而明亮,又是这样地连绵而流走,乐便这样地完成了。”

【杨伯峻译】孔子把演奏音乐的道理告给鲁国的太师,说道:“音乐,那是可以晓得的:开始演奏,翕翕地热烈;继续下去,纯纯地和谐,皦皦地清晰,绎绎地不绝,这样,然后完成。”

【傅佩荣译】孔子告诉鲁国大乐官有关音乐的原理,说:“音乐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众音陆续出现,显得活泼而热烈;由此接下去,众音和谐而单纯,节奏清晰而明亮,旋律连环而往复,然后一曲告终。”

孔子十五岁而志于学,学什么呢?当然是学五经六艺了,可孔子那时没有五经,大概只有《诗经》和《易经》吧。他对这二本教材推崇备至,他说《诗经》内容“无邪”,“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说《易经》“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六艺是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是生存的手段。他潜心学习,不仅自己熟练掌握了,而且还传授弟子。据《史记》记载:“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所以孔子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本篇是谈乐,讲述古乐一整套的完成过程,是孔子的心得,他这样和大乐官交流,我想不是卖弄吧,他应该是想和大乐官的互相探讨专业意见,并且给出自己的见解。本来音乐的表现很难用评议来表达,然而,孔子他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而且他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很高,所以,他对整首乐曲可以用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段话来描述,可谓高。

八佾篇第二四(6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钱穆译】卫国仪邑的封疆官,请见于孔子,他说:“一向有贤人君子过此,我没有不见的。”孔子的弟子们领他去见孔子。他出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先生的失位呢?天下无道久了,天意将把你们夫子当做木铎(来传道于天下呀!)。”

【杨伯峻译】仪这个地方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道:“所有到了这个地方的有道德学问的人,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辞出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着急没有官位呢?天下黑暗日子也长久了,[圣人也该有得意的时候了,]上天会要把他老人家做人民的导师哩。”

【傅佩荣译】守仪城的封疆官员请求与孔子相见。说:“有名望的君子来到这里,我从来没有不与他相见的。”随行的学生安排了他们会面,他出来之后,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下没有正道的时期已经够久了,天将会以你们的老师作为教化百姓的木铎。”

这里有一句名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天意将把你们夫子当做木铎,铎,大铃。金口木舌,故称木铎。古时候天子发布政令,先振响木铎来警示民众。

本篇说的是仪封人与孔子相见后,出来对孔子的学生们说,现在天下没有正道的时期已经够久了,天将会以你们的老师作为教化百姓的木铎。流露出仪封人对孔子万分敬佩之情,他通过与孔子的相见交谈,了解了孔子的学识和抱负,他认为孔子就是上天派来教化百姓的木铎。他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他周游列国的行为会让无道的天下慢慢走上有道。

从本篇我们了解,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思想。然而当时,现实与他的理想格格不入,他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有少数人,比如这里描写的仪封人等,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孔子。但孔子没有放弃,克服种种艰难,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生涯,给当时的社会和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完成了他知天命、顺天命的道义职责。孔子虽然做官时间不长,但他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对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既往不咎向前看——《论语》学习61-62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如何做到尽善尽美——《论语》学习65-66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论语》学习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