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医生

2016年5月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因被20多年前的一位患者砍伤不幸离世,相比较前不久愈演愈烈的魏则西事件,在这个问题上主流媒体的发声还较少。相反,医疗届集体处于悲愤中,整个医疗圈都炸锅,很多医护人员将头像换成了黑丝带来悼念陈医生,作为一种“不游行不呐喊”的沉默的坚定的抗议。

有人对这次事件中医护人员的举动定义为一种群氓行为,对于“送走了陈仲伟,你就是下一个魏则西”这种言论认为是任性的,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如果你看到过那副集体抢救陈医生的照片,那副亮着“手术中”的手术室因为挤满了医院各专业医生而没有关上门的,那副被称为医疗行业年度的照片,医院同仁全体出动抢救的现场,奋力挣扎46小时却没能换来陈主任生的奇迹。那么大概能理解医护人员集体的悲愤。

这种悲愤是积蓄很久的情绪的爆发。有很多媒体将这件事请简单地定义为“医患纠纷”,其实这哪里是医患纠纷呢。20多年前的患者因为牙齿变色捅死了当年的主治医生,这个医患是否太过牵强?这应该是一起严重的暴力伤医事件。医护人员的悲愤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媒体和民众对于医生一直摇摆不定的态度。昨天出了庸医害人事件就一片骂声,今天出了医生奋力抢救直至昏倒就冠以最美,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让医护人员疲乏,加之现在仍有很多情况下的媒体仍然偏向于报道医生无良的事件和不负责任的舆论引导,让很多医护人员失去了他们原本应该得到的尊敬。所以现在不仅医患关系紧张,医媒关系也一触即发。另外一方面,常用的词组“医患关系”这其中的医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医生的医,但正确的应该是医疗体系的医。媒体不应该把处于弱势群体的患者和医疗体系的冲突,简单地转化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这样当患者对医疗体系产生恐惧和不信任的态度时,医生就成了整个医疗体系的替罪羊!要安抚这些愤怒的情绪,除了泛滥的同情,更需要的是媒体如实客观的报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医闹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改变缺位而扮演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等医疗体系的改革。毕竟制度的关怀才是安抚的最佳良药。

百余年前,广济医院梅藤更医生查房,小患者冰冰有礼地向梅医生鞠躬,老先生也回以鞠躬。这应该是我们一切所做出努力想要达到的最理想的目标,医生和患者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现这样的场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愤怒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