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14人,读懂最美的宋词

读懂14人,读懂最美的宋词_第1张图片
最美山水,最美宋词

宋词十四大家:

1、李煜(937—978)

2、冯延巳 (903—960)

3、范仲淹(989—1052)

4、宋祁(998—1061)

5、晏殊(991—1055)

6、晏几道(1038—1110)

7、欧阳修(1007—1072)

8、柳永(984—1053)

9、苏轼(1037—1101)

10、秦观(1049—1100)

11、周邦彦(1056—1121)

12、李清照(1084—1151?)

13、辛弃疾(1140—1207)

14、姜夔(1154—1221)

这个排行榜,是蒋勋先生的心头好。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同时也杂糅了其它元素。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讲述了“宋词的多面正如生命本身,饱满与孤独、喜悦与感伤各具其美”。

读懂14位大家,就读懂了宋词之美。

1、李煜

李煜美学极品《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煜绝命之作《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蒋勋以这样几句话来概述李煜的人生与创作——“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富贵繁华都幻灭了”、“命运的错置”、“俗世文学自有其活泼与力量”、“对繁华的追忆”、“唐诗的规矩被打破”、“人间没个安排处”、“无奈夜长人不寐”、“《浪淘沙:李后主在美学上的极品》”,基本高度概括了李煜的一生。

没有李后主,就没有宋词的成就。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前半生艳情词为主,没有任何感伤。亡国之后,“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词存世三十余首,多首堪称千古绝唱。假如只选最爱的两首,我会选他的美学极品《浪淘沙》和绝命之作《虞美人》。

2、冯延巳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他曾三度入相。虽然在时代上他属于五代词人,但是对于北宋初期的词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冯延巳身居高位,常常与南唐李中主、李后主一起吃饭喝酒填词,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很浓。作为皇帝身边的贵族,对于向外的征服已经全无缺憾,心灵上的空虚感、缺憾感成为创作的源流,“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具有类似“自恋”与“颓废”的美学感受。冯延巳的词集名为《阳春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单个词人的总集,具有特殊的代表意义。

3、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镇守陕西、对抗西夏。他担任过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相当于今天的边防司令,所以他的情调与同时代的其他著名词人不一样。他的词当中,有着宋代开国词人少有的苍茫之感,发出比较高亢悲壮的声音。他体现出宋代在从容之外的焦虑感,代表了一种试图恢复大唐气象的愿望,但在当时并不是主流。当然,恰如宋代许多大文学家表现出的“分裂”特质,范仲淹在雄壮悲凉之外,也有多情柔软的一面。比如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很难想象边关司令亦有如此柔肠。

4、宋祁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尚书”宋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曾任龙图阁学士。宋祁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这首传世之作《玉楼春》,拥有完全属于宋朝的美与繁华。这个词牌的三个字,表现的就是一个春天,在酒楼上,诗人喝着酒,有一种开心,一种喜悦。它反映了开国时期文人的词曲生活,没有政治压迫,没有经济窘困,“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青春繁华的感受,得到王国维的极度赞赏。最后一句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表达了对于美好势必要结束的感伤,但晚照且向花间留,又是一种深情的珍惜。

5、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官至宰相,富贵一生,但他的词却非常平淡,描画的都是一般人也会有的生活细节。没有大气魄,没有大事件,不过就是愁、醒、梦这些小小的生活体验,加上身边最为常见的非常具体的景象,比如”炉香静逐游丝转”、“斜阳却照深深院”。在他的词里,有奇怪不可解的感伤、落寞与茫然,但是又与温暖并存。晏殊被认为是北宋词感悟的起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选了三句宋词,来说明人生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个就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是人生的领悟,反省与自我沉淀。

6、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作为晏殊第七子,晏几道享受了贵公子无忧远虑的幸福时光。17岁时,父亲离世,家道中落,而晏几道性格孤傲,逐渐落魄潦倒。晏几道的词作基本延续了父亲晏殊的风格,而且更婉转,更深情,“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小晏工于言情,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千古传唱,传递出感伤落寞抑或对生命的领悟。千百年来,解读无数,每一种注解,都是后人杂糅进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7、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真正的文化巨人。他强调文学的平实性,要摆脱南朝华丽堆砌典故以及造作的风气。作为主考官,他亲自选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位高权重,但下笔非常轻松自然,毫无官僚气。他的词作里透露出宋代文人的潇洒、从容与雍容,“白发戴花君莫笑”、“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将唐宋的文学经验转向豁达。“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的率性令生命优美,也直接影响了苏轼,影响了有宋一代。

8、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或许是文学史上最了不起的评价。柳永的可爱,在于他做了一个真正的人,敢于做与世俗不同的、另类的、有一点颠覆性的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 ,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重新走向市井。

柳永的词里有非常惊人的“流浪意识”,他到处流浪,一直在流浪当中,寻找生命的知己。而又思念太多,思念和流浪变成矛盾,变成相互拉扯的力量。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王国维称为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一种生命的执着。

9、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真正建立了宋代词风中的平实,他可以把世俗语言放进作品,比如“人生如梦”,比如“多情应笑我”,自他而始,千古传唱。

若论复杂与丰富,在中国文学创作上,少有人可比苏东坡,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口语入词,“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苏轼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作品根本不需要注解,它都是生命经验,恐怕要用生命经验来注解。苏轼完美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融合。他在宗教上的领悟,是发现自己没有达到多么高的境界,并由此而获得轻松。

四十三岁“乌台诗案”之前的苏轼和之后的苏轼,是两个人,之前是花,之后是泥土。此后,“自喜渐不为人识”,“江海寄余生”。苏轼建立了北宋的一种开阔与豁达,他的美学在凄凉当中不小气,常常有一种空茫的感觉,带着一种生命的无常感,但终究回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会因为无常而沮丧、绝望,而是很温暖,非常温暖。

10、秦观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的幽怨与迷失,不似东坡有大的愤怒或激情,而只是低低的哀叹。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传说还是苏轼的妹夫,受苏轼牵连而被贬,因而作品中有孤独与低沉,有讲不出来的愁绪。秦观常用的字是“迷”、“失”、“闭”、“孤”,他的生命里有淡淡的哀愁。秦观有“耽溺”之美,最耽溺的句子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作为苏轼的学生,秦观似乎笼罩在大师的阴影之下,但是阳刚与阴柔并没有高低之分,唱响大时代的辽阔是美,发出低微的眷恋与徘徊同样是美。

当秦观离世,苏轼痛呼“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11、周邦彦: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词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后人将周邦彦比为杜甫,认为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两宋之间,一人而已”,即北宋和南宋最好的词家就是周邦彦。但这应该是从音乐性的准确出发,若论文学性,最好的当然是苏轼。周邦彦是形式完美者。如果把他词里的音乐性抽掉,会觉得有点空,文学性不足。他最著名的句子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词至此,越来越倾向于小小的细腻的东西,心境越来越窄,但这恰是属于他的美学特征。

12、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身世家,父亲李格非是一代大学者。前半生的李清照非常幸运,父亲超越男女界限,使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更幸运的是,她嫁给了同样出身世家的赵明诚,对她的才华给予极大的肯定与鼓励。李清照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李清照的口语化风格,她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的”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她的”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她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非常口语化,她在晚年几乎已经把文法与现代语言连接在一起,作品自然生成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13、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直有北伐的意愿,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把它作为生命最高的、激昂的追求。他的文学与此相关,处于一种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态。辛弃疾最典型的句子或许是“醉里挑灯看剑”、“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壮士、悲歌未彻”,绝望而雄壮。

辛弃疾为人有侠气,词里侠的味道也非常强,表达个人生命的豪迈、辽阔、正义、高昂的气质。与此同时,他也可以表现出非常缠绵、深情的一面,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设若没有这样的部分,辛弃疾就会失之粗鲁了。

14、姜夔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的文字精炼非常惊人,不讲大气派或是气势,而是讲很精致的幽静的感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是他最负盛名的句子。在不重视形式主义的文学史上,常常会对姜夔有所贬低,认为他不过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工匠而已。但是他在炼字炼句以及锤炼音乐性方面的贡献,不容抹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14人,读懂最美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