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坚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世界并不完美,却仍值得奋斗。——海明威

文/邓海珍

看到关于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即将关闭,屌丝再难有逆袭路的文章频出,看得我好生焦虑,我等普通大众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盖融化、干旱、风暴、酸雨、洪水、饥荒、流行病蔓延,地球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石油、煤炭、天燃气、矿石、土地都是越用越少的不可再生资源,以后汽车用油会不会天价?人口越来越多,可供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人工智能出来后,很多岗位被机器人替代,是不是不以后会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没有岗位可安排?

有机农作物真的是健康有益的好事吗?

转基因产品真的是危害人类的发明吗?

看完《理性乐观派》这本书,我想你对以上问题就会有个明确的答案,对于以往媒体渲染的各种新闻、奇闻事件你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解读。


请你坚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_第1张图片
网络下载的PDF版封面

01 

人类靠交换得以繁荣、发展。交换(以物易物、交易)越多越专业,专业化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鼓励更多地专业化,于是带来了更多的交换,交换促进发展、繁荣。

比如小甲打猎,小乙打渔,如果是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小甲只有猎物可吃,小乙只有鱼可吃,小甲想吃鱼还得自己再学会打渔,想吃玉米得自己种玉米,想吃的食物只停留在自己能生产的种类里,而有了交换,小甲打猎后收获的猎物,比如一只野兔,可以去换成一条鱼、一堆玉米、一筐土豆、一块鹿肉……等一切他可以交换到的其它食物,小甲只需要专注打猎就可以收获到其它品类的食物来源,小甲专注打猎,必然打猎的水平会越来越高,收获的猎物越多,可以交换的东西也就越多,进而可以获得的营养更全面,身体也会更健康,健康的体魄反过来可以促进他多打猎,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真正的物物交换要求你放弃对自己有价值的一件东西,换回你认为更有价值的另一件东西。

拿现在的公众号自媒体举例,一个公众号体量小的初期,内容、选题、配图、运营全是一个人,一个人多一个技能就相当多了一个员工合作,把自己一个人把四个人来用,自己就是一家小公司。当体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要想做得更大更强,就需要把一部分事情分配出去给其它人来做,每个人负责一块职能,当团队目标一致,合作顺畅后,质量和效率肯定会比一个人的公司高。

其实这也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人类是唯一 一个愿意跟陌生人建立交易关系的物种,其它象猩猩、蚂蚁、大象的合作只限家族同族内,正因为这种爱分享喜交换的天性人类越来越强大。因为人类的聚集,让细菌得以广泛传播,这竟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抗体强壮的人活了下来,那边偏居一方,孤僻的人没有感染细菌却悄悄早逝了,这也解释了为啥患忧郁症容易死,这是人类进化使然,看到书中这一观点解释(我描述得不够精准,书中逻辑论据较全面),我想仰天长笑,哈哈哈哈,这也是这本不容易入戏的书的幽默之处,我佩服作者的脑洞大开。

02

人类因为贸易、繁衍,从而生活得更美好。

我仔细想了想,这一生,虽然没有在哪个交易所敲过钟,但我是许多世界500强的甲方。那个排名第一的(沃尔玛),我也就是用它解决下零食洗衣粉什么的。那个排名第三的(中石化/中石油),我开车进入他们的核心区都懒得下车,淡淡摇下车窗让它的员工为我服务:“97,加满。”很多公司我都跟它们签过合同,懒得看条款,默默点个同意,话费随便扣……

这是网上的一个段子,在世界500强上班了不起么?我们还是500强的上帝呢,天天用的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吃的零食、加车的油、充值的话费哪个不是有名有姓的500强呢,这些得益于人类的贸易交换。

改革开放之前,一切靠天吃饭,买米凭米票,买油凭油票,买卖是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哪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我看不少知青时代的小说里描述,能顿顿吃上白馍馍就是他们能想到的好生活的极限。

打开国门之后,各个国家输出他们的优势产品,交易彼此需要的东西,我们才能吃的用的东西能来自全世界,我们才能是所谓世界500强的用户。

我们今天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比一百年前的皇帝、贵族生活水平要高得多。

宫廷戏里,后宫公主妃子睡觉时会有两个侍女守在床边摇扇子,我们现在开个空调或一个风扇可不比人摇扇子强多了。看皇帝用膳,太监和御厨忙前忙后,摆出一道又一道的菜,觉得好生气派,可知道我们用手机在美团上划拉一下,中餐西餐,凉菜热菜,米饭面食随便选,还保证30分钟内送达。

你看凡赛尔宫很奢华,孰不知赛凡尔宫里的人被虱子困扰,你看故宫的城墙很宏伟,壮观,却不知 当时找不到厕所的大臣们就地解决,臭气熏天。

这一切得益于人类的发展,交换带来的专业分工,技术创新带来的进步,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让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过去帝王般的生活水准。

03

收益递增,你越繁荣,你就越是能够繁荣。

如果给你一杯酸奶,你喝一口,杯里的酸奶就少一点,这就是收益递减。

如果现在告诉你,这杯酸奶会越喝越多,你会不会难以相信?

在实体世界里,东西会越用越少,但思想的世界就不一样了,你产生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够产生知识。

沿用书中的例子,比如,自行车是一件实体上的东西,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一辆自行车固然有用,两辆自行车并不能带来更多额外的收益,三辆就更不必说了。(除非你是像007老赵一样开自行车店的)

但”自行车“这个概念的价值并不会递减,不管你告诉别人多少次怎样制造或骑自行车,这个概念也不会变得陈旧,不会没有用处,不会边缘磨损。给出去不会有损失,反而你把自行车的知识告诉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设计出新的东西,比如自行车档泥板、更轻巧的车身、比赛轮胎、儿童座椅、电动马达等。

传播有用的知识,会带来更多有用的知识,孕育出更多有用的知识,就会有创新,新技术干掉旧技术,带来新机遇和发展,如此生生不息,越来越强。

比如80年代通信靠邮局,字字如金(电报按字收费),90年代,家里装个电话机就很牛B,2002年买个诺基亚手机要几千块,在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正打得不可开交时,新冒出来的微信让它们举步维艰,而我们每个人通信都越来越便捷,通信花费越来越少,我们都是受益者。

电话淘汰电报,手机淘汰座机,微信秒杀了三大通信运营商,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发展进步。

04

所有担心的问题都会在变化中被解决,乐观面对未来。

悲观主义一直是票房大热门,所谓“好事不出门,外事传千里”,媒体渲染大肆报道都是极个别典型坏消息,大部分关爱子女的父母没有报道价值,出现一例打死子女的案例一定会铺天盖地报道、分析。

人天然觉得前途暗淡,与之伴随的是人类对风险的厌恶性:大量文献证实,人们对输掉一笔钱的厌恶感远远比赢得一笔钱的欣喜感要强烈。只有20%的人具有显性的羟色胺转运体长基因,具有这种基因的人,往往天生就爱往光明的一面看,也就是所谓的乐观基因。另80%的人是悲观基因,一种叫做“集体性地拒不相信生活会越变越好”的心态,而有趣的是,人们不会把这种心态用到自己的生活上。总结即是:人对自己很乐观,对社会却悲观。

所以赌场的设置,媒体的报道都是深谙人的天性来运作的。

在汽车未被发明之前,交通靠马车,那时的专家预言随着人口增多,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马车粪便会在伦敦街道堆上两米高,整个城市会臭气熏天。

汽车的出再完美地解决了专家担心的马粪和臭气问题,在汽车未出现之前,当时的人们想像的极限只是更快的马。

在石油之前,点灯最多用的是鲸鱼的油,当时的环保专家呼吁,鲸鱼越来越少,会最终灭绝,因为鲸鱼少了,用鱼油点灯成本高了,人们就选择用石油点灯了。

石油间接拯救了鲸鱼,书中打趣道,绿色和平组织的每一家办事处,应该挂一家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画像 。

书中例举了历史上很多悲观的论调,最终都因为科技进步、信息变化等原因被完美解决了。

很多疾病因为有了疫苗的出现,卫生条件的变好被规避了,但吸烟却是癌症的头号致命因素。

这个观点在《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中有详细说明,吸烟致死的人数是吸毒致死人数的几百倍,但鲜有人会对吸烟提高警惕。

05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借用吴晓波老师的话提醒自己,因为人类基因中乐观是少数派,站在多数人的对立面,生活会更美好。

不妨大胆地做个乐观派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你坚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