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

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写下这个标题,但并没有想明白“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之间的关系。但我不是标题党,而是强烈的第N感让我觉得: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作为思考的素材,先记录下来,期待未来某个时刻灵感再现然后思如泉涌......

缘于在读万维刚《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思维中的系统】这一章节中关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解释,突然想起“熵”的概念,感觉其中的解释跟熵有着某种相似,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概念,只是觉得“熵增定律”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什么是熵?

关于熵的解释,我们就不独树一帜,百度出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条,简单引用一些作为大家的学习参考(特此声明引用的内容多数摘抄于此http://www.sohu.com/a/123696329_378279,只稍作修改):

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熵首先是物理学概念,熵的单位是焦耳/热力学温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一定会随时间增大,熵达到极大值,系统达到最无序的平衡态。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1850年熵増定律诞生的时候就有两种表述,后来不同学科、不同科学家又发表了很多种各不相同的表述。量子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欧文·薛定谔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综合性描述:“一个非活的系统被独立出来,或是把它置于一个均匀的环境里,所有的运动由于周围的各种摩擦力的作用都将很快地停顿下来;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倾向的物质也是如此;由于热传导的作用,温度也变得均匀了。由此,整个系统最终慢慢地退化成毫无生气的、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于是,这就达到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的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这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在其中再也不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事件。”

熵是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我们并不需要真正了解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物理学含义,只需要知道其社会学意义即可。简单作个总结就是: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増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这在经典力学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没有永动机,最终会走向平衡静止,即熵死。

如何抵抗熵增

1943年,薛定谔在三一学院的讲台上,面对爱尔兰总统等一众嘉宾,在“生命是什么”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将生命活力称为负熵,使得自然万物与热力学的熵増反向运动。同理,企业要保持发展动力,需要依靠的就是人的生命活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封闭系统的规律,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普利高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情况下,如何阐明生命系统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的新概念,他因此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普利高津在《探索复杂性》一书中写道,“简单与复杂、无序和有序之间的距离远比人们通常想象的短得多。”

HW之熵

RZF把熵的概念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也是贯穿华为管理的思想精华。RZF把物理学、人性和哲学理念直接引入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

RZF说,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厚积薄发);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RZF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HW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

RZF在2011年公司市场大会上说,“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RZF一直批评HW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就把HW变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开放合作)。

华为关于熵的几个模型参考:

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_第2张图片
华为活力引擎模型

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_第3张图片
华为宏观活力引擎模型
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_第4张图片
华为微观活力引擎模型

网上有很多很好的关于自然科学中的熵在社会科学中应用的文章,可以作为研究参考。上述摘抄也让我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熵与产品的关系在哪里?

按照以前我的观念,一切皆产品。也就是说除了开发出解决了用户问题的任何东西是产品外,企业是一个产品,个人也是一个产品,如前面写的【产品是解决了用户问题的任何东西】、【用看待产品的方式看待你的公司】、以及若干文稿所表达的观点,都表达了对产品的定义。

如果用看待产品的方式看待你的公司,那么如何通过企业管理避免熵增,让公司这个产品时刻充满活力和增长?那么熵和公司这个产品是不是就建立了关系。

如果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向外交付价值,而如何通过耗散结构让自己变得持续有价值?那么熵和人这个产品是不是就建立了关系。

像一开始说的那样,没有想清楚,所以暂时还无法用很清晰的概念来表达。暂且就放在一边,但用熵减的思维来看待产品,融合到产品思维中,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也许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可能会有意义。

需要认真研究与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熵增定律与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