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五大传感器技术难关 加速物联网发展

虽然物联网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目前它还是一个比较概念的,随着业界对物联网技术的热捧,物联网开始发力从概念走向现实。物联网这张庞大的巨网开始涉足各个领域,比如智能家居、汽车行业、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发展也受到各种技术限制,急需突破。

三大技术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包括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冲破五大传感器技术难关 加速物联网发展_第1张图片

不管是苹果、谷歌、微软等设备巨头企业,还是其他最近兴起的一些小的硬件创业公司,几乎所有的设备制造商都在为提高用户体验而绞尽脑汁,未来的用户体验趋势在于人机交互,而人机交互的桥梁就是传感器。

传感器的普遍应用,使得环境和人通过设备得以连接和互动,自动控温的空调和自动控光的灯泡都是应用传感器之后才得到的实现,而传感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穿戴式设备成为我们身体的延伸,并且是我们成为移动的物联网节点。

传感器是实现物物相连的重要关节点,但是现阶段高端传感器价格都比较昂贵,随便一套几万几十万,没有办法商用。低端传感器几乎不能用,不仅数据准确度不高,而且可靠性极差,需要频繁的去人工维护。物联网所需要的数据,如果不准确,那么要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

因此不断研发高端传感器的同时,还应想办法降低传感器应用成本。

影响传感器成本的主要因素?

1、目前传感器市场都是以国外公司主导,国内主要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真正将传感器做好的非常少,导致市场垄断的现象。

2、相关核心元器件只有国外能提供,比如传感器里面的一些LED光源、PD、电机之类的,国内相关产业链还不够成熟。所以导致国内的材料成本偏高。

3、传感器企业短期内看不到太大的收益,传感器使用单位比较分散,单独传感器单价低,目前相关的一些行业,如果是做项目,不要自己去研发,而且随便一个项目几百万几千万,来钱比较快,且不需要太多技术,导致真正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研发的企业较少。

新型传感器让物联网更省钱

据报道,纽约的初创公司Estimote开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可以随意粘贴在任何物体上,用来追踪方位、活动量、温度等各种数据。例如,追踪自行车骑行里程,或是了解宠物狗的运动量。

美国科技网站Engadget上周四的报道称,物联网的一大问题是,消费者常常要买一些价格昂贵的附件或是更换新产品才能享受到智能传感器带来的各种服务,但有时候用户只是想追踪一下单车骑行公里数,他们可能并不想买智能自行车。报道称,如果Estimote的构想取得成功,消费者就不用总是花钱了。这家公司开发的新型可粘贴信标可以将无线传感器安装在几乎任何物体上,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追踪目标物体的方位、活动、温度等数据。例如,将传感器贴在自行车框架上就可以追踪骑行里程,贴在花盆上就可以发现植物何时需要浇水。

报道说,这种可粘贴传感器暂时只面向开发人员,现已开始接受预订,每套10枚,定价99美元。暂时还没有支持这种传感器的应用程序,用户需要自己撰写。不过报道称,待测试结束之后,该产品应该可以很快推广。

盘点五大传感器的突破让大家能对最新的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突破一:芬兰成功研发世界首款高光谱移动传感器

芬兰VTT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将iPhone摄像机转换为新型光学传感器,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高光谱移动设备,这将为低成本高光谱成像的消费应用带来新的前景,例如消费者将能够使用移动电话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或健康监测。

光谱成像广泛用于各种物体感测和材料属性分析。高光谱成像对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进行光谱分析,可实现宽范围测量。高光谱相机已经用于苛刻环境条件下的医疗、工业、空间和环境感测,但价格昂贵。VTT开发的高光谱移动设备,通过将可调节的微小MEMS(微光机电系统)滤波器与iPhone的摄像机镜头集成,并令其调节功能与摄像机的图像捕获系统同步,将智能传感器与互联网结合,使得利用具有成本效益的光学MEMS光谱技术开发新的移动应用成为可能,如利用车辆和无人机进行环境观测、健康监测和食品分析等消费应用。

突破二:世界首个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智能手机发布

近日,长虹公司发布全球首款分子识别手机—长虹H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可实现果蔬糖分、水分,药品真伪,皮肤年龄,酒类品质等检测,成为随身携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集成终端。

据了解,长虹将实验室级别光谱仪的能力和精度整合进可供人们日常携带和使用的手机中,有效提高用户的日常生活质量。例如在检测食品是否安全方面也有很大帮助,H2手机向所搭载的小型化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发出指令对被测物体进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数据采集,并将光谱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手机将数据化和图形化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并向用户给出相应建议及推荐,H2手机即可直接识别到物质的分子属性。这样就能对食物的安全性能做出鉴别,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

突破三:纳米传感器把原子级别药物输入细胞

纳米传感器操作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可以在极微小尺度下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各种观测、表征和操控作业,堪称“无微不至”。通过改纳米技术,可将原子级别的药物输入细胞中,观察这些药物对细胞的效果。

纳米操作机器人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可编程运动,并具备多种功能强大的附加模块。与传统机器人相比,纳米操作机器人具有超级灵敏、超高精确等特点,可以在极微小尺度下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各种观测、表征和操控作业,堪称“无微不至”。

突破四:新型光学生物传感器可在几秒钟内识别感染性疾病

近期,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激光技术,用于制造新颖的光学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够在几秒钟内识别感染性疾病。该装置通过红外光来显示有害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如机场等需要不断监测大量的客流的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快速分析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这种需要不断对流通乘客进行健康监测的环境下。目前,这种还是通过热成像摄像机跟踪体温来实现。一个发烧的乘客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感染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清晰的分析是必要的,要辨别出来该人是否实际上是生病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利用现有的方法调查生物材料,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要需要几天。与之相反的是,这种新技术可以立即提供出检测的结果。

突破五:全球首款晶圆级传感器芯片或掀起光谱仪应用革命

2017年1月17日,领先的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和模拟IC供应商艾迈斯半导体公司(amsAG)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高性价比的多通道光谱片上传感器解决方案,为消费和工业应用实现新一代光谱分析仪开辟了道路。

多光谱传感器采用新的制造技术,使纳米光干涉滤波器极其精确地直接附着在CMOS硅晶圆上。该传感器使用的干涉滤波器技术具有极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不受使用时间及温度的影响,比如今常用于各类光谱分析仪器的组件尺寸更小、更具性价比。

总结,传感器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基础,未来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传感器也将朝着规模化发展,价格也将更亲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冲破五大传感器技术难关 加速物联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