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崧舟老师课例《去年的树》有感

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语文派”的创始人,顾名思义,他的课总是充满浓浓的诗意,听他的课,仿佛是在欣赏一场文化盛宴,给人无穷的回味,今年暑假在百家讲坛播出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更是一场听觉和视觉双重冲击下的文化旅行,古典文化的声音总是在耳边回想,因此,我更加崇拜王老师,也就选了王崧舟老师的代表课例《去年的树》浅谈我的观后感。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作者通过想象的艺术手法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是一篇令人思考和感伤的文章,基于《去年的树》有特别的意义和情感,那又将这抽象的概念传授给形象思维还非常发达的四年级孩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王老师就把这堂课上得感人肺腑。

王老师上课的导入语和我们平常的截然不同,甚至说他没有导入语而直接开始上课,也可以说王老师很巧妙地利用了教材和立足文本,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开场白”。王老师的导入是这样的“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然后在屏幕上呈现课文的第一段让孩子们读,之后问孩子们“鸟儿可能什么时候唱歌给树儿听?”,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回答时间到设计到“心情”,就开头这一段,王老师就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反复读,让学生以读带悟,在悟中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读。那怎么能够让孩子百读不腻呢?王崧舟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从关键的词语入手,循循善诱,让孩子每一次从读当中都体会到不一样的内容。王崧舟老师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设计情境,创造氛围,用讲故事的形式带学生读,让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中潜移默化感悟到文章的情感基调,这就是朗读的魅力,不需要老师要怎么细致地一句一句的分析,学生自己就能体会到了。而且王老师也是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情境,《去年的树》是童话,是一篇故事,老师也用讲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着实令我佩服!每一个文本都有适合的教学方式,而我们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独到之处,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在读的同时,也让学生动笔写——仿写。王老师让孩子想象树和鸟儿的形象,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想象“树儿是什么样子的呢?鸟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以往学过的词语学生就能运用到了,经过这么一个训练,我相信那些学生能够用到的词语会再一次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王老师高明的地方是设想文章没有写到的东西,让孩子来补白,然后反问孩子“是作者不会这么写吗?”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往,我们都会觉得教低年级学生作者的写作技巧会很难,要不老师就泛泛而谈要不就死板僵硬,而王老师能够立足语文教学的核心去展开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听、说、读、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四驾马车,牢牢围绕这四方面展开我们的语文教学,我想,孩子的语文水平不会差到哪儿去。如何为每一辆马车设计故事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王崧舟老师课例《去年的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