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薄情厚皆是隔不断的师生情

离开大学这几年尤其在沪两年的老师除了自己的导师、几个专业老师见得多些,起码对我而言,彼此了解大多仅仅也限于课堂、写论文的场景以及各位老师的论文论著,知道学识都渊博。因此每每常不敢多言一句,让我学会了三思而后行却还常有说错话的时候。不过,对教学这件事有了更多的理解确实这段经历中最大的收获。虽然还至今因懒惰、悟性知道的不多。

这些一点长进、顿悟都得益于专业课老师、公共课老师的渊博、幽默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

毕业一年也曾经为当初上学时老师们的一些事耿耿于怀,不理解,虽然至今也不理解,因为知道问了也白问,还会让老师对你有看法,不是没吃过亏。当然可能跟培养体制有关也可能跟自己想得太理想有关。

总之,现在觉得都不是那么重要。

为什么呢?爱,不管深爱、浅爱哪怕一点点温暖在你无助的时候足以改变你对一些人、事的看法。

我突然想说什么呢?

回想毕业几年来:

1.毕业约一年时,要找学校导员、研办开证明我身份的证明。

我急,就打电话记不清都哪个老师了大概是邹老师,最清楚的是陈老师、杨老师、陆老师。这些 我都没见过面,她们也自然不记很多学生的我这一个,她们也是忙的;但接到我的多次咨询都解答和询问比我这个求救者还要温和、详细和耐心,甚至不知道的问其他人再打给我解答,还有一向热心漂亮的紫晶同学大热天的帮忙。

虽然我最后弄回来事也没办成事,但改变了我当初的一个观念:

这里不像我当初离开时那样冷,那样觉得自己一直从去到走都是而且仅仅是一个过客(因为那时真得没觉得有什么太多的温暖和善意,除了后来导师的耐心和一直以来还算理解我的林和詹)。

从那次事起,我真正觉得师大是自己母校,觉得我这里也可以有更多温暖的人和事。

2.到现在为止,因为上学期间,听课、听讲座,交作业要问问题,好多专业课和公共课的老师微信存的都有。

其实好多公共课老师都不记得我们,因为一学期他们同时见得学生太多了,我们自己甚至毕业己不清了他们了,但是我感动的是:

你想咨询什么时,报上几级的,老师都会很快解答,不会不回甚至永远不回。

专业课老师更是这样了,其实知道他们都是挺忙的。

虽然我因为害怕问的少,也自觉跟好多老师不是很熟,老师会觉得我套几乎(虽然我从没想,只是想学点东西。但你无名小卒,你问大咖,人家觉得你套她近乎也没办法,也可以理解吧。)

我也习惯无论谁微信问我啥,我一般会明确尽可能及时答复,无论比我怎样的(其实我根本没啥比的概念),事实是也就是及时回复的,只要对方没有恶意。

前天我有个毕业两年左右的学生,平时微信互动几乎为零。因为要让我改文章,就从群里加了我,我很快容易。

以前我们就爱开玩笑,不过现在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

生:有事才加老师,好尴尬。

我:没事,我懂得。

生:我毕业可是去看过你的啊。

我:窃笑,聪明呀。无事不登三宝殿,啥事?说吧。(话我没说完,没等我同意,文章发过来了。)

生:改篇文章。

我:好的。把文章写作要求发过来。

生:没有呀。问了半天,才说了个笼统的要求。

我:没依据,我改盲目,对你作用不大。

生:真的就这要求。不行,我自己吧。

我:不忍心打击这勇气

(我能体会每个学生尤其毕业找老师问事,估计都是思索再三的,主要出于信任吧)。

我:那我试试吧,但不保证会很好啊。

……

微信互改交流约70分左右,学生还算顿悟,本身悟性不差。这次他终于没像上学时那样损我了,而是夸赞。

其实我知道,他跟我读书时也是欣赏我的,从他对我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评价可见一般,这里也自恋一把,我只记得一句话:“上这么多年学,文言文终于被一个老师讲得是人可以听懂的了。”

其实至今我也不知道我讲法跟其他老师有何大不同?估计是语言通俗,爱用自己的理解讲,不爱照着翻译来吧。

为啥今天突然讲到我的老师和我跟学生的事,想表达:

时至今日,我觉得师生情无论相处时薄或者深,只要没出现人命、师德的大事,什么时候有事,老师对学生都是有情的、不忍心凉你、忽视你的。

而这些跟身份、财富、名气大小、是否忙碌真的无关,跟你遇到的那个人对人的态度有关。


我想这用到其他人与人之间也适用的,没有人会闲到非得找你说话 因为现在大家普遍感觉微信几百人,想说知心话或者可以放心对人说真话的寥寥无几!

一点小感慨,也算是我和我的老师、我的学校、我的学生的温暖的故事的纪念。

无论对任何人、事,我发现我其实一直是个很不容易被感动又很容易被感动的人,我更是一个很不容易信任别人又很容易信任别人的人。

仅此而已,这人很简单又微复杂。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薄情厚皆是隔不断的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