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

木木手记:

从下载这款App到写完这篇文章,用了5天的时间,从想着随手把玩,到对这款App的惊叹却只用了1天。对“我的”最大的惊叹点在于细节上的交互和对用户在单向信息流转换成一个多元化的标签。对,就像一个虚拟却又真实的“人”,你能轻松了解TA的一切,而不是挖空心思的读懂发表状态里的话中话。

Ding~:“我的”

“你有没有玩过我的?”
“你的什么?”
“我的App啊”
“那是什么App啊”
“用iPhone之前你问过它是什么手机吗?”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1张图片
CEO 横戈

曾经BlogBus的CEO,现在“我的”CEO

在那个年代,对文字的敲击和对于表达自己生活片段有一种特殊热情的人都知道博客大巴,一个2002年创办到2009年日PV数达到千万级,同时创办 《城客》 双月刊的博客网站。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横戈在2002年之前,做了7年的金融业,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接手博客大巴。

转折和挫折

博客的落寞,完全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必然结局,横戈认为下一个方向是在“基于个人”的社交产品上,这和当时投资商的想法产生分歧最后分道扬镳。自那时起,横戈和团队想做一款“基于个人的、易用的、人性化社交产品”的这个初心,从未有变。这是2009年底···

2010年年初,横戈给团队的伙伴们每人发了一台Google的G2,指着手机说:这就是未来。但是究竟做一款什么样的社交产品能让用户在社交的过程上感到有趣好玩,这让团队很犯难。

虽然想着是做一款基于自己和用户的需求,有属于自己DNA的产品,这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非易事。这时已是2012年初,在当时,Facebook已经大行其道,国内的市场也在暗流涌动,压力小,那是骗人的。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2张图片
所有相遇,皆是重逢

2年 730天 7次内部更迭都给了交互和设计

从2012年付诸行动,再到2014年的上线。

在这期间,经历了7次的内部产品更迭。在大量的交互需求下,7次的修改等于7次的折磨,可以想象这个“我的”设计师····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同志,辛苦了。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3张图片

2年的交互体验,让用户标签页更加个性,就像这个icon墙一样,可爱圆形的标签,用户选择点亮的瞬间就像一颗激活的精灵球,基于这些标签来形成用户数据让寻找朋友的方式更加有趣。

我作为一个屌丝,加了一个女神,总想着看看女神那一天做了些什么,好吧,我只要下拉一个界面,就可以在日历找到那个日期,女神的动态一目了然·····所以这个功能不能再赞了。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4张图片

我们在用微信的时候,总会发现这种情况,给你随机匹配一个异性(同性),聊着再说,结果往往就是话不投机,或者给你匹配一个用45°角望着天空黯然流泪自拍的女子。

在“我的”里面有一个愿望机功能,像老虎机一样输入70后、80后或者90后,不同的星座,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特点,通过匹配完成社交推荐。像“我的”这样基于数据收集推荐的陌生人,我想你们聊天的时候能更加容易找到话题吧。

根据小编自己的使用感受,“我的”朋友圈的用户以文艺小清新和吃货小白领居多,偶尔女神会发几张美食和自拍刺激一下吾等屌丝(只能默默点赞)。

“朋友的朋友”、“有趣的人”和“愿望机”三个社交场景的设计,是“我的”在好友关系上的定向选择,来解决那些“要社交不要滥交”的痛苦。

Ps:愿望机的跑马灯实在有点不忍吐槽,所以不贴图,你们自己感受。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5张图片
"我的"成员
【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_第6张图片

关于瞬间Line:

在这里,我们会每周推荐一些优秀的团体给到你,有关于创业的,也有基于兴趣和爱好类的,甚至给你推荐相关好玩的线下活动。
连接志同道合的人,见证从0到1的奇迹。从今天起,不再做一个旁观者。
公众号:shunjianapp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用户交流群:436509769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团队采访】我的朋友圈:我喜欢的,喜欢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