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怎么回事

此生未老,何惧风雨

—— by 璨璨

《免费》?怎么回事_第1张图片

上一期推荐的书籍是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这一期推荐安德森的另一本畅销书《免费》。长尾理论从商品种类多样的角度诠释了以“长尾”商品赶超热门商品取胜的商业模式,《免费》则从价格角度给出了另一类互联网商业模式。两种商业模式的生长土壤都是数字化互联网时代。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我们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固有的思维逐渐被取代,免费经济客观存在。书中提及免费的四种模式,并对前三种模式进行重点论述。

《免费》?怎么回事_第2张图片

免费的商业模式:

《免费》?怎么回事_第3张图片

☞ 模式一:直接交叉补贴

就好像买产品送服务、买一送一。安德森认为,世界存在以不同形式展现的交叉补贴,比如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用日后增值服务来补贴现阶段的免费,由付费人群为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

《免费》?怎么回事_第4张图片

☞ 模式二:三方市场

如我们免费看网站,而网站向第三方广告商收费。大部分网站盈利模式,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通过广告获取收入。用户免费使用网站服务,企业通过广告位出售,根据浏览用户按照CPC/CPD等计费方式向广告方收取费用。

《免费》?怎么回事_第5张图片

☞ 模式三:免费加收费

限定时间:30天免费

限定特征:基础版免费

限定用户数:一定用户数以内免费

限定客户类别:教育领域免费

免费+收费要关注两者的转换率,现在诸多视频类网站,受制于版权约束,转向了视频付费,网站会员制模式,但是其中视频往往可以试看一部分,观看完整版需要开通会员或者直接购买。

《免费》?怎么回事_第6张图片

☞ 模式四:非货币市场。相对较难懂。原因很复杂,利他动机,长远利己的礼品经济。如:写博客免费给别人看,但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名气或者潜在的利益。盗版则是迫于无奈的提供免费。劳动交换,你的行为客观上为他人带来的利益,你又没有额外付出,反而享受了免费。

免费给了我们一种冲动,这让我们在实现交易的时候往往提高了有利一面的价值,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本身的真实价值。 这样一种高估的原因来自于人类本身对于损失的惧怕。如果我们选择的物品不是免费的,那么我们就会估量一下其价值的大小,害怕是不是会蒙受损失。这样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变现在交易方面便是人们去主动追寻免费的方式。这也就是免费如此诱人的原因。看来这样规避风险的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免费得以实现的心理条件就是:惧怕损失——规避风险——提供免费——无风险——选择免费。

为什么能实现免费?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边际成本是存在的,互联网时代,无限制的分摊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使其趋近于零。就拿《免费》这本书来说,成本最大的在于第一本书,一旦第一本书面世,之后的工作就是重复的复印,不断的将成本稀释,使得复制该书籍知识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周鸿祎的360通过免费杀毒软件,将付费的杀毒软件市场搅得鸡犬不宁,并得以站稳市场,获取巨量的用户。

免费不等于无价值(虽然价值往往是通过价格来衡量体现)。免费的意义在于价值分配的新格局——由原来的某个人、某个公司占有,变成在大众、网民中分散分配。就是说每个人可能分得“一点点”,这一点点行不成“富豪”,却能使网民集体价值增长,公共利益增长。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享受着免费的红利。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数不胜数,生活中的免费现象也同样不计其数。有这样一个言论,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我并不是特别赞同。对于免费现象,现在的公司大都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通过免费吸引大批量用户,然后再考虑变现、转化付费。但是免费就一定是把利刃吗?答案是否定的。

免费使得用户获取成本逼近于零,可能会带来以下两种问题:

❶用户纯粹为了利益而来,免费吸引来的往往是“苍蝇”,毫无价值;

❷靠免费获取的用户流失率高,需要持续的利益刺激维护,耗费巨大成本。

按照现在资本砸市场的玩法,可能叫做“补贴经济”、“倒贴经济”更加吻合,而不是“免费”。去年饿了么、淘点点、美团外卖、百度外卖这一类软件混战的时候,相信很多个体和商家都爽爆了,左手渔翁之利。靠着补贴减免,靠着消费赠送饮料等,让很多人过了一段舒服日子。然而,当硝烟散去,恢复冷静的时候,用户考虑的一般就是,哪个平台还有优惠以及哪个平台的优惠力度大。如果都没有,那么流失是自然而然的。

免费甚至倒贴多了,用户就出现疲软,近期越来越多的公司倒下,其中不乏一些明星企业。这些倒下的公司中,太多靠着砸钱生存,一轮接着一轮的资本引进,烧钱、融资、烧钱、再融资,如此往复。有时候想想资本市场的泡沫真是可怕,去年那段时间什么样的项目都能被蜂拥砸钱,无论真需求,伪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免费》?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