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式"的婚姻 vs "社会主义式"的婚姻| 门当户对对不对?

daniel-suarez-unsplash

思考一下,对你来说寻求婚姻的意义是什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答案?还是追求一个比当下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是求更美好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那么你的心态可能比较从容。面对婚姻,从容总是好的,那给了我们和他人一点余裕。

但从容不是人的天性,焦虑才是。所以焦虑不用学习,但从容却需要学习。

如果婚姻对你来说是救赎,是改变人生现况的紧急方案,那么婚姻就异化为一种买卖,或是一种代价昂贵的治疗。

用婚姻治疗人生困境,代价可能得花上百万,还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所以,架构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的治疗方案,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比较好。


§婚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交易?

当我们试着创造一场门当户对的婚姻,我们得先了解门当户对的意义。

从中国的历史来说,门当户对穿透人们对婚姻的认知。

有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龙跟龙在一起叫门当户,他们生下子嗣,对现有的阶级进行复制。

门当户对向来不是个人对个人的,门当户对强调的是两个人背后的家族,家族具备的阶级和资源。所以门当户对从来不是个人选择,而是家族与家族强强联合的结果。

并且只有正室才有资格门当户对,当人家的妾,从小三扶正的人没有资格谈门当户对。

纳妾就跟做买卖差不多,大家可以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妾不用给嫁妆,和聘礼对等。基本就是娶妾的男人给点钱和礼物,满足人家父母的开价就好。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风气,女人没有地位,除了少数好人家的女儿,女人就是商品。

唐代有个典故便是如此。白居易看中好友裴度一匹好马,希望裴度送他。裴度送了之后,调侃白居易,要他送个歌妓当回礼。

白居易就做了《爱妾换马》诗,回应裴度的玩笑:

「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这首诗首先把裴度比做爱马的谢安石(不是王安石喔!),谢安石为人风流,曾经拿好马换别人的妓。

跟着白居易说自己年纪大了,身边得留着擅于歌唱的歌妓,给老年生活一点宽慰。

看白居易跟裴度拿女人开玩笑,拿女人像东西一样换来换去,你有什么感受?

有些事情到了现代社会,其实也差不多,有些人嫁女人跟卖女儿差不多,有些人娶老婆跟买东西差不多,都缺乏对人的尊重。


§门当户对是落后的观念吗?

从传统中国的婚姻观,老鼠跟老鼠在一起不叫门当户对。因为彼此之间能够拿出来的筹码不多,在一起也不敢跟对方要什么,因为自己也给不起。

之前有某些博主大谈:「我敢下嫁,你敢高攀吗?」

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说,带有一种父权的霸道,预设自己就是比别人优秀。表面上好像是给对方机会,实际上是通过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说法,不自觉的透露出一种杂揉自卑的自恋。

过去Ayawawa或好嫁风,表面上是争取女权,实际上是要女人老鼠假扮成龙凤,好得到嫁入龙门或凤门的机会。

这里就不得不谈资本主义社会的游戏规则,每个人通过「钱」或其他易于数字化的标准,把所有事物都变成商品。

比方某些整形艺人,他们整形之前考虑过整形的效益,「让钱不会白花」。

这个选择把自己的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做了一次或兑换,但就像某些货币管制的国家,你拿外币换本地货币简单,要把本地货币换成外币则有许多限制。

我们是自己的中央银行,也是自己的银行顾客。我对自己的生活制定规则,通过遵守规则来获得生活的稳定感,却又需要把破规则,满足主宰生命的控制欲。

这是一个人从儿童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必须通过「说不」,通过否定他人,才能看见自己力量之所在,从中渐渐摸索出一条肯定字我的道路。

当「他人」不存在,如心理学家拉康所言,「我们就是自己的他人」。

一个人需要通过反对他人,好看见自己、定位自己、相信自己的形体是存在的。

回头来说,正是这种「否定他人,肯定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得一个人愿意打破陈规和界线,把梦想变成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门当户对无法成为人人满意的选择,因为某些人的内心在骚动,他们需要看见自己是有能耐的,不断的他人抗争,不断的在寻求与人发生矛盾的机会。

就像撰写《第二性》的哲学家西蒙.波娃,她年轻时认识了另一位哲学家梅洛庞蒂,她无法忍受梅洛庞蒂过着平和的中产阶级生活,对生命欠缺不满和喧嚣。她宁愿选择沙特,一个永远和她纠缠不清、你来我往的男人。

与之相对,有些人在门当户对的婚姻中过得很幸福,因为他们大多不需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他们没有什么想要争吵的,他们对眼前的生活很满意。

悲哀的是,有时两个人认识不深,导致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却以为遇到同类。

在他们互定终身后才发现彼此来自两个星球,争吵和离异就成为顺应本心最简单的选择。


§资本主义式的自由爱情

过去与现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人最原初的欲望中汇流。

某些人要的不是均富,而是心理上的平等。就像某些人嘴上想要门当户对的婚姻,实际上他内心是无比自恋的,他要的是一个能够满足自恋的对象。一个实际上在外人看来,自己根本配不上的一个人。

这就是有些人始终无法找到对象的真相,男男女女之间,一方面压抑不了内心的自恋,一方面又需要在关系中验证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副作用,资本主义给予每个人主动追求幸福的机会,每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累积财富,改变阶级,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可是在实现累积基本的过程,人又不知不觉的通过社会价值来验证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聘礼的多寡、有没有车房,这些摆在婚姻当中的条件,是通过提出要求来验证对方是否接受自己,或者是确认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所以某些原本对爱情很笃定的人,看见对方面对要求的时候迟疑了,进入理性考虑当中,她们感到愤怒。

她们的愤怒是对对方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充满对自身价值感被撼动的不安。

这就是资本主义式的婚姻,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通用标准实现对一个人的占有与抛弃。

「害怕被抛弃」,这是一个人从婴儿时期就具有的恐惧,也是一个人在心理上蒙受的原初恐惧。

在留守儿童身上,这种恐惧特别明显。留守儿童对亲情是疏离的,因为一旦我们在心理上对亲人保持疏离,当他们目睹亲人的离开,内心就不会那么疼痛。

如果我们想要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实现门当户对的婚姻,那么我们需要把自身的价值感找回来,我们要承认我们对他人的需要,承认我们内心的安顿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于与他人的关系当中。

这不是因为我们脆弱,而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习调适面对失去与被抛弃的恐惧。

我们要成为自己的「中央银行」,我们发行自己的货币,我们肯定自己的价值。

别人可以跟我们交换,只要他们也拿出他们宝贵的品格、才华和真挚的态度。

门当户对是建立在两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是龙凤之间的探索与交往。

他们带着两个强大的文化背景,结合为一个更庞大的而完整的组合,所以他们结合之产出的幸福,比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更为丰满。

门当户对绝不是自我价值感缺失,自认为人间渣滓的两个人,他们委曲求全下的被动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并不能使当中任何一个人得到幸福,他们通往地狱,并有很大的可能将内心的恐惧延续给孩子。


§小结:我是自己的主人,你是吗?

门当户对的观点从真正基于自由的角度,是一种强强联合的选择。

是我们先让自己活出个人的意义,进而对人生锦上添花的选择。

那些反过来,不追求个人的意义,就盲目的追求与他人之间的婚姻,或者其他为自己挖坑的关系。这种观点是反资本主义式的爱情观,因为资本主义讲求自由,肯定人性自私的光明面。

所以如果你身边的人要你进入一段婚姻,但你现在过得并不快乐,你还在为自己的成就奋斗。

然后你得放弃追求自我成就的自由,去投入一个带有剥夺性质的关系当中,并且宣告你的人生不属于你,就像宣称你的财产不属于你。

你认同哪种婚姻观呢?

某个角度来说,你的答案就等于你认同自己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

无论是什么,你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这方面,选择社会主义式爱情倒是有个「好处」,既然你的人生不属于你,你就有理由在婚姻不顺的时候,把责任推给他人。

我是不愿意过这样的婚姻,我做自己的选择,为满足自己的欲求努力,然后我所得到的,便是我应得的。即使我失败了,我也能为自己骄傲。

我是自己的主人,你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本主义式"的婚姻 vs "社会主义式"的婚姻| 门当户对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