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我认知的电影语言发展

        在电影诞生之初,还没有电影语言这个概念。

        那时的电影制作者将摄影机放在地上,拍摄影像直到胶卷用完。那时的电影制作者所作的只是影像记录,只是风景、时事、戏剧,等等的记录。那时的电影不是艺术,而仅仅作为一种技术被使用。

      电影从技术迈向艺术的第一步是特写镜头的出现,特写让电影可以展现细节,可以赋予镜头情绪。说的更准确点是景别的出现,让让电影从“单纯的生活记录”和“拄着戏剧的拐杖”中脱离出来。

      1894,《弗雷德·奥托打喷嚏》这个只有五秒的不算电影的电影,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男人在打喷嚏。这五秒钟对电影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但它却告诉我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特写镜头的出现。

        第二步是:停机再拍,这是最初的剪辑。剪辑让电影时间变长,让电影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

        1896年,乔治·梅里爱在进行街头实景拍摄的时候,一辆马车进入画面,接着摄影机出现了故障,而当摄影机被修好,继续拍摄后,一辆灵柩车进入了画面。最后胶片被放映出来的时候,荧幕上的马车变成了灵柩车,这让乔治·梅里爱领悟到了电影的剪辑。

        第三步是平行剪辑的出现,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让电影拥有了操纵和表现时空的能力,它让电影可以抓住人心。

      1903年埃德温·鲍特执导的《美国救火员的生活》首次使用了平行剪辑的技法,这是电影史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平行剪辑让让电影艺术变得独特,不属于时间艺术,也不属于空间艺术,而是唯一的时空艺术。

      当电影走完这三步,电影故事片的基础就被打下了。就像参天大树种下种子,就像摩天大楼打下地基。后人发展和成长。电影发展一百多年,电影语言的雏形在其诞生的前二十年就已经有了,所以,2018年的观众看1918年的电影也不会一头雾水。

        当有了基本的电影技术,电影艺术所需要的电影语言也就自然出现了。

        有三种常见的电影语言:好莱坞连续性剪辑苏联的蒙太奇欧洲的长镜头。虽然这样划分,但是电影创作的方法并不是完全分立的,当代大部分电影都是三种电影语言融合的产物。

        所谓连续性剪辑就是把每个镜头都无缝衔接,动作连续,画面连续,情节连续。这种电影语言诞生是由格里菲斯总结电影诞生之初前二十年的成功而创立,可以说是上面所说的三种技术的完美融合。连续性剪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故事讲的更清楚。

      如果说连续性剪辑是“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等于两个镜头”那么苏联蒙太奇所追求的效果就是“1+1=3”这源自库里肖夫实验:把两个不同的镜头并置会产生不同于两个镜头的情绪与观感。

        以上两种电影语言都注重于镜头之间的剪辑,而欧洲的长镜头则注重于镜头内的剪辑,依旧是所谓的场面调度,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人和物与摄像机这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电影语言中,摄像机是运动起来的。

        电影语言是很多的,甚至于说有多少电影就有多少电影语言。我们只能选择这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电影语言来简要说明。接下来我会选择在电影语言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来评说,发一些浅显的意见。

      我对电影史的了解很少,电影语言更是一知半解,只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明白。


影评:我认知的电影语言发展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我认知的电影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