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五)

书(五)_第1张图片
书(五)

翻开一本好书时,书香萦绕,那些原本静止的文字竟像被施了法术一般,成为了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它们热情奔放,自由起舞,向我们描述一个个生动的世界。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太公河边垂钓,孔孟传道授业,屈子赋诗离骚,始皇一统天下,卫青大败匈奴,太宗贞观之治,李白吟诗作对,岳飞收复山河,郑和七下西洋,康乾落日余晖,先烈浴血奋战,红旗迎风飘扬......我们可以看到鲁班是怎么发明镰刀的,蔡伦是怎么改进造纸术的,诸葛亮是怎样发明诸葛连弩的,祖冲之是怎么算出圆周率的,商高定理是怎么得出来的,《本草纲目》是怎样写成的......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在思考,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实验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在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在推导相对论,蒸汽机是怎么发明的,电灯泡是怎么实验成功的,马克思根据什么写的《资本论》,《时间简史》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太多太多的东西了,每看一次,那些文字的小精灵就向我们展示一遍这生动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则是无比的震撼。

这就是书本,里面包含着知识,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大量技艺,文化,知识,正是通过书本不断流传下来,而一个文明也是通过书本保留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浩瀚的书海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夸克粒子,宇宙星辰,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多少技艺因为书本的毁坏而成为永久的回忆,有多少文化因为书本的流失而被永久封存,又有多少知识因为书本的消失而成为英雄的绝唱!但幸运的是,更多的技艺因为书本的保存而绵延至今,更多的文化因为书本的保存而传承千年,更多的知识因为书本的保存而造福众生。

书本也是一种默默的传承,古老的知识因为书本而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这些古老的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记忆,造福着亿万苍生,从过去,到现在,也一直到未来。这一切都归功于书本的力量。

然而,不论书香是怎样的迷人,最终使人着迷的终究还是书里的知识。书香的韵味终究是来自于知识的魅力,正是有了令人痴迷的知识,才会使人对书香产生那份眷恋。如果书中的内容本身空洞无味,乏善可陈,那么再好的书香也只能成为泡影,在空气中消失于无形。

书中都会有一种书香,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香味浓度不一样罢了。不同的书气味还不同,这大都是由于使用的纸质的不同而造成的。但某些质量差的书,没有书香,而是一种异味,令人恶心头疼的,闻起来存在着严重的化学添加剂的气味,有人说是苯系化合物,这样的书实在令人无言以对,或许这样的不应该叫书,应该叫被化学染料污染过的植物纤维集合体,应该被扔进墙角的垃圾桶。这样的书也不再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列。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那种迷人的书香感觉正在逐渐消逝,渐行渐远。那种原始而又传统的墨香消失不见了,这当然是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进,而这种墨香的消失却也很大程度上使人丢失了对书的感觉,这个的确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太微不足道了,因为墨香虽然消失了,但书香犹在,如果只有这一个原因,显然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搪塞推脱的借口罢了。

自然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是,现在书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了,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书,目不暇接。一方面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大为增加,不再局限于书本,因此人们对书的感情也淡了好多,关注度也下降了好多,将书越来越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另一方面,写一本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力了,虽然还是有不少精品书,但写书门槛的降低,大量劣质书充斥着市场,让人难辨真假,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厌恶感;同时,书的数量急剧增加,人们也见得多了,产生了一种视觉疲劳感,书本早已不是原来那样的稀罕物了,走下神坛,人们便也没有了那种对书的珍贵感。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书本的电子版取代纸质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有着许多纸质版书本不可比拟的优点,便携,环保,易保存等,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读电子版书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知识不变,然书香不再,电子版总是少一点重量,缺乏书本的质感,更不用提那份难以忘却的书香了,读起来内心少一点波澜与激动,或许这是过于执拗于纸质书而造成的错觉吧。而面对这一点,我们不能阻挡社会的前进方向,只能暗自叹息,保留的只是一份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最初的震撼。

因为这些原因,人们再难对一本书产生那种如获至宝的喜悦感,珍爱感和崇敬感。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得到一本好书而高兴不已,但这种感觉与当年的那种崇敬感早已不是一个量级。但偶尔发现一本好书,尤其是精良制作的书本,里面的书香还是让我产生那种久违的感觉,久久不能忘却,这或许也是大多是爱书者的执着吧!

书,是一种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我,喜欢上了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