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几乎无须做对什么事,他只需能够避免犯重大错误。——沃伦·巴菲特
设法避免损失比争取伟大的成功更加重要。
一、导致损失的错误
犯错虽然简单,但错误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错误形式有:
1.分析过程中数据或计算错误导致错误估价。
2.对各种可能性及其后果估计不足。
3.贪婪、恐惧、嫉妒、自负、终止怀疑、盲从和屈服(或兼而有之)达到极致。
4.最终,风险承担或风险容忍过度。
5.价格显著偏离价值。
6.投资者没有注意到这种偏离甚或推波助澜。
可以看出,错误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分析/思维性的,二是心理/情感性的。
分析/思维性的错误在于我们收集的信息太少或不准确。其中一种很重要分析性错误是“想象无能”:用来表示既想象不到所有的可能结果,也无法完全理解极端事件的结果的情况。
而心理/情感性的错误因素有:贪婪和恐惧,自愿终止怀疑和怀疑,自负和嫉妒,通过风险承担追求高额收益,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的倾向。这些因素助长了繁荣和崩溃的发生,而大多数投资者常常采取错误的行动参与其中。
最重要错误往往都是的心理因素,即没有正确认识到市场周期和市场的狂热,并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周期和趋势的极端不常发生,但它会导致重大错误的发生。群体心理强迫个人依从和屈服的力量几乎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投资者必须抵制的。
二、想象无能
即无法提前理解结果的多样性。
一方面,是没有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
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是根据既往——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事——推断未来。为什么是近期?一是许多重要的金融现象的周期较长,意味着在下一轮周期重现之前,那些经历过极端事件的人往往已经退休或死亡;二是金融记忆往往及其短暂;三是所有曾经的记忆往往都会被最新的热门投资和那些轻松赚钱的承诺抹除。
大多数时候未来确实与过去相似,以过去推断未来没有任何害处。但是在重要转折时刻,当未来与过去不再相似的时候,推断会失效,你要么损失惨重,要么赚不到钱。
原因何在?
投资者之所以投资,是希望投资能带来投资结果,他们的分析会集中在可能发生的情况上。
所以,一定不要只盯着预期发生的事而排除其他可能性:因此,不要过度承担风险和杠杆,否则不利的结果可能直接摧毁自己。
而另一方面,则是没有理解极端事件发生后的连锁后果。
比如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很少有人能预见到抵押贷款的崩溃严重拖累了商业票据和货币市场基金。
三、心理因素
导致错误的心理因素是,出于“这次是不同的”的信念,投资者往往会乐于接受引起泡沫和崩溃的新奇理论。
在牛市中,怀疑不足使得这种事经常发生,因为投资者相信:
Δ某些新发展会改变世界。
Δ已成过去陈规的模式(如商业周期的盛衰)将不再存在。
Δ规则已经改变(如确定公司是否资信可靠及其债务是否值得持有的标准)。
Δ传统价值标准不再适用(包括股票市盈率、债券收益率差或房地产资本化率)。
四、次贷危机的教训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学习。
(一)过多的可得资本导致资金流向错误
当资本缺乏并急需时,投资者面临的是如何分配才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本的抉择,他们的决策做得耐心而严格。但是当过多资金追逐过少的交易时,就会出现不值得的投资。
(二)资金流向错误时,就会产生问题
资本市场紧缩时,合格借款人被拒之门外。但当资本过剩时,不合格借款人就能不劳而获地得到资本。违约、破产和亏损不可避免。
(三)资金供给过量时,投资者要通过接受更低的收益和更低的错误边际来争夺交易
当人们想买某种东西时,他们以竞争性标售的形式竞争,出价越来越高。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出价越高意味着金钱的回报越少。因此,投资者的出价可被视为投资者对收益要求和风险接受意愿的表述。
(四)普遍忽视风险产生巨大风险
“不会出问题的。”“价格不高。”“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如果我不赶快行动,别人就会买下它。”这样的说法表明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的想法是,因为自己在买进更好的股票或者在进行更加宽松的债务融资,所以收购交易可以维持越来越高的杠杆水平。这样的想法导致人们忽视了不良发展的风险以及高度杠杆化资本结构的固有风险。
(五)尽职调查不足导致投资损失
防止损失的最好办法是进行透彻而精辟的分析,并坚持巴菲特所谓的“错误边际”。但在市场繁荣期,人们担心的是错过投资而不是资金损失,只有老顽固才会抱着怀疑态度费时费力地进行分析。
(六)在市场过热期,资金集中流向大多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新型投资
情绪乐观的投资者们关注的是能够赚钱的机会,而不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渴望取代谨慎,促使人们接受他们并不理解的新型投资产品。过后他们会惊讶自己当时在想什么。
(七)贯穿投资组合的隐形断层线能使看似不相关的资产的价格发生联动
预测一项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比理解它相对于其他投资的进展更容易。相关性往往被低估,特别是在危机时相关性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投资组合可能在资产类别、行业和地缘上有多元化的表现,但是在困难时期,非基本面因素如补充保证金通知、市场冻结和避险情绪高涨,可能会成为主导因素,对所有东西产生相似的影响。
(八)心理和技术因素可以影响基本面
长期来看,价值的创造和毁灭由经济趋势、公司盈利、产品需求及管理水平等基本面因素驱动。但在短期来看,市场对投资者心理和技术因素高度敏感,影响着资产的供需。事实上,自负是最大的短期影响因素。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任何事情都能发生,产生难以预料并且出人意料的结果。
市场最终会使自己回归正常。在短期内,心理和技术因素使得等待长期效益十分痛苦。不过,这通常是绝佳机会的来源。
(九)市场变化导致模型失败
电脑管理投资组合时,试图通过以往有效的模型获利,但这些模型无法预测变化,无法预测异常时期,因而既往标准的可靠性被普遍高估了。
(十)杠杆会放大收益,但不会增加价值
利用杠杆大力投资高承诺收益或高风险溢价的特价资产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利用杠杆买进过多低收益或低风险价差的资产——换句话说,已经被完全定价或过高定价的资产——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企图利用把低收益转化为高收益的尝试是毫无意义的。
(十一)矫枉过正
当投资者心理极度乐观、市场“完美定价”时——建立在一切会永远好下去的臆测之上——就是资本损耗的前兆。因为投资者的预测过于乐观,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过高的价格仅在其自身重力下就有可能崩溃。
上述11个教训大部分可被归纳为一点:对你周围的不合格资金的供需关系以及人们想花掉资金的迫切程度保持警惕。
五、避免错误
全球危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到处都是错误:在危机前的日子里,投资者满不在乎甚至情绪高涨。人们相信风险已经被驱除,因此他们唯一要担心的是错过机会会落后于人而不是亏损。人们在不可靠的臆测基础上接受着风险过高且未经验证的投资创新。
那么投资者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
1.留意他人的轻率举动。
2.做好应对低迷的心理准备。
3.卖出资产,或至少卖出风险更高的资产。
4.减少杠杆。
5.筹集现金(如果你为他人投资,把现金还给客户)。
6.加强投资组合的防御性。
完全避免衰退虽然几乎不可能,但是相对优秀的表现(更少的损失)足以令你在衰退中做得更好,并且更加充分地利用反弹的机会。
危机中充斥着潜在错误:首先屈服并认输,进而退缩并坐失良机。在市场繁荣期维持看涨仓位(或加仓)的投资者,为崩溃及随后的复苏准备得最不充分。
尽管得不到优异的表现,但在衰退的市场中,防御型投资者及其客户因损失比别人少而得到安慰。这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第一,令他们保持镇定,抵抗往往导致人们在低点抛售的心理压力。第二,令他们维持更好的心态与财务状况,更有能力逢低买进,在下跌中获胜。因此,他们通常在复苏期间做得更好。
在衰退期幸存并且逢低买进是获得成功——特别是相对成功——的准则,但前提是避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