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以前因为年龄小、能力弱,导致了一些挫折,走上社会以后,感受到只有自己可以救赎自己,原生家庭对你产生的影响不是父母的错,我要接受现实。
曾经在朗读者看到清华大学的矣晓沅因为生病,从小不能站立,妈妈一直在他身边陪读。下雨时,腿会痛。为了少上厕所,一天只喝固定的水就不再喝水,哪怕再炎热的夏天。可是他却想要通过读书这根救命稻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史铁生等等。
我们大多数人的境况不会像他们那样糟糕,即使在面对生死的绝境中,他们都有选择,更别说我们遇到的所谓的困难了。
既然认定自己是可以改变的,那改变就有路径可以寻找,所以慢慢一切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找借口,不抱怨,一心想要做好自己。
我们常常找借口,没时间、没钱等等,只因我们不懂得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如果不会,那就学别人的,从书上学、向牛人学,渐渐建立起自己创造性探索人生的方式。
如何创造新经验
我们内心住着两个自我:大象和骑象人。大象力量很大,骑象人常常拿它没办法。
大象受经验支配,转向经验的好处,虽然期待的好处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改变的本质在于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新经验很隐蔽,需要我们细细感知。
我常常在焦虑和空闲的时候吃甜食,我知道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由此产生的焦虑感引起的,结果就是消化不良。有时候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不吃甜食的时候,身体会很舒服。
现在每天看书和反思也是为了突破那种焦虑感,对未来的方向慢慢清晰以后,我发现焦虑感少了,每天活得积极主动,而不是自怨自艾,从而从源头上解决这个大量吃甜食的习惯。
之前也是一个内心的人,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觉得别人的思想层次很低,不愿与别人为伍。因为人际关系的欠缺,造成事业上和生活上受阻。
我开始寻找改变,最大的改变动力是来自于一次与一个创业者聊天,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从对方身上学到很多,而他面临的问题我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慢慢变得很喜欢跟别人交流,不在封闭自己。
想要改变,最好的方式是先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切实感受这样做的好处,这样改变就不再是难事。
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001.心理舒适区不一定舒适,只是因为人们更熟悉这样的环境而已,已经习惯了。也就是说只要把新行为慢慢变成习惯,就可以发生改变。
比如,因为我一直不看电影,现在认知能力上来以后,开始希望通过电影给自己多一个反思提升的渠道。但在这期间,对外国电影还是比较排斥,因为有一些文化的因素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以前就一直选择看国内电影,但是高质量的电影都来自于国外,所以我想要开始看外国电影的习惯。
开始可以选择速度放慢一点,选择一个安静的时刻去融入。在不理解的地方,与国内文化相比较,也可以从已看过的国外影片中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情境可供参考。如果实在不理解,跳过也不是不可以的,看多了以后,自然会有融会贯通的领悟。
002.改变并非改变环境就可以,也许有时候凑效,有的时候就不可以。改变应对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改变方法。比如如何去理解这个旧有习惯,如何用不同方式来尝试应对旧有习惯。
003.学车的时候,教练的态度很恶劣,也拿了红包。我对他印象很不好,看不惯,所以肯定表面上也会流露出对他的厌恶,同时又很怕,他一说,自己怎么开车都忘记了。
首先,要知道一味地怕没有用,不用用恶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社会上的不正当很正常,哪怕演戏也行,一定要对别人客气,让别人看不出你对他的厌恶。这是行为上的应对。
还有就是他骂他的,骂一下也不会怎么样,专注开车即可。而且学完车,彼此都会成为陌生人,何必在乎一个路人的谩骂与指责。这是对内心情绪的应对。
心理免疫X光片:如何看清你心中的恐惧?
(一)目标:有更多值得交的朋友
与目标相反的行为:见不得别人好,不愿意真心帮助别人
潜在的好处:觉得这样,我就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变成最厉害的。享受别人对我的围绕,享受被当作中心的感觉,虚荣感大大被满足。
内在重大假设:帮助了别人,我就不是最厉害的了。
被别人当作中心,有影响力,可以用真正的能力和用心去赢得,而不是不帮助别人,看不得别人的好。这样对于自我价值的实行没有帮助,也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能让自己有影响力。
(二)目标:当被别人语言攻击时,保持理性,不会演变成无谓的争吵
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情绪被点燃,脾气大,用不友好的语言反击。
潜在好处:有一种对事不人的时候,会觉得就是对我这个人的否定,会极度不爽。纯粹是攻击人的时候,定力有待修炼。
内在重大假设:喜欢接受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就是对人的否定
改变假设:对事不对人的时候,针对这件事情展开分析,对方发怒是为什么,我哪里做得有所欠缺。反思过后,做进一步的改进。
对人不对事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这是对方冲动后的行为,忍一忍,对方会有醒来的一刻。无谓的争吵输赢不重要。当你选择了忍受,化敌为友也不是不可能的。
检验人生假设:如何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
001.内心假设:看不起别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厉害,不愿意跟别人交往
相反的行为:试图与别人的交往,发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可以各取所需
如果想要改变,可以先做起来再说,感知相反行为的好处,然后改变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先看到内心,再到获得新经验,用行为来检验。
002.内心假设:别人言语不恰当的态度,自己会被激怒,感觉在别人面前很没面子。
相反的行为:冷静下来,可以过一段时间先消化一下情绪。等冷静过后,就事论事,对于矛盾进行客观分析。
体验:没有激怒别人的字词使得对方也就事论事,矛盾渐渐化与无形。
在别人心中的影响力,是靠自己的行为建立的,也不是别人的三言两语可以摧毁的。
有一些人还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根本谈不上对你有所嘲笑。
关系好一点的,会觉得没什么,还会安慰你,其实根本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
虽然改变很痛苦,人们往往因为压力而选择逃避,但是只是问一下自己如果改变的话,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寻找第一个小小的改变,然后行动。
用奇迹提问的方式,想到可能的改变,专注当下,走好脚下的路。
书桌前只供学习,如果刷手机或者其他娱乐行为选择换一个地方,把书桌塑造成一个只供学习的地方,还可以贴一些标语,强化学习氛围。
环境记忆的是每个人的历史,所以我们要去创造历史,让自己养成新习惯,自动自发地发生你想要做的改变。
越自责,越难以改变
自责会增加压力,大象会在原地打转,对改变无益。有时候会严厉地批评女儿,希望用我的语言来引起她的重视。过后会后悔是否对孩子太过严厉。第二天就会以诚恳的态度跟孩子说清楚其中的原委。
其实这半年也已经很少了,最近因为个中原因又批评了一次。总体做得还是不错的。
爱可以改变大象
以前总是责怪自己做得不好,但是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还是很大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对于孩子,多一些鼓励、宽容和理解,让她感受我对她的爱和期待。
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区分有效和无效改变的标准是现状有没有得到改善。如果不妨碍目的的达成,形式上的改变就变得不重要。
当我们焦虑时,别错把这个世界的不如意当作自己要改变的理由。不如意时,我们只需要忍受。
不要急着改变,有些事有它的过程,我们要耐心积累,等待改变发生的时刻,这个不是靠改变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靠耐心等待的。
事情本身无法伤害你,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曾经只要别人的恶劣态度或者不恰当的语言,或者别人没有热情的对待,就会想太多。态度恶劣的时候会觉得,别人实在针对你,可能只是你没有把这件事做好。但是我却认为没有做好,别人也应该喜欢你爱你。所以就感觉无法接受。
现在就会去想别人是因为什么事情而愤怒的。是针对我这个人,还是针对于这件事本身。如果是针对这件事,我就会反思哪里做得不够好,然后改进。这样也就不会有冲动的情绪去做无谓的对抗了。
还有别人跟你初次见面,当然不可能很热情,别人的不热情不代表别人对你的冷漠。
别人对我不好,还会抱怨别人对我不好,觉得别人就是应该对我爱。可能是小时候习惯了被当作中心和焦点,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经验。
以前别人对我好,那是因为我可爱和优秀,都是有条件的。其实现在也是一样,只有我足够优秀,别人才会对我好,重获曾经的优待。万事没有理所当然,所以现在也就不会抱怨,凡事就从自身出发找原因。
曾经因为高中分班,导致自己担心失去焦点的位置,失去被别人围绕的优越感。所以就陷入了紧张和焦虑,对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自我发展的停滞。
在对待孩子上,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尽量别让孩子觉得她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妈妈的爱。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表现好坏,永远支持她爱护她。让事物本身吸引她,泰然自若。
有安全感的人比较不容易畏惧困难和挫折,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解一切困难。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为什么我总是看不清现实?
最初,我们总是过于乐观,当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如意时,我们才看到真实的世界,变得对他人和自己宽容,不再锱铢必较。
叔叔跟成年的弟弟总是矛盾不断,叔叔认为弟弟会花钱,又不知道拼命去挣钱。叔叔觉得他成家了,就应该担当起责任。
他们家就这一个独生儿子,从小娇生惯养。那他长大了,让他改掉原有的消费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弟弟学历不高,能力有限,只能上个班勉强度日。
一个人的崛起,要么靠他自己的领悟,要么靠别人的点化。
自己舒服惯了,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作为父母的叔叔,有没有这个能力去点化儿子该往哪里去努力,该改变些什么。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些什么。
他们的无能为力强化了叔叔的应该思维,陷在里面无法自拔。
有一家的女儿要远嫁,妈妈火冒三丈,坚决不同意。可是这样的事通常都是越反对,反而越促成了这件事。
要是她把不希望女儿远嫁当作她的愿望,如果最后女儿还是那样做决定,那也祝她幸福。
她可以跟女儿分析利弊得失,或者找一个其他的选择对象,都是可以有的措施。
冲突并不会改变事情的走向,只有第二序列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有些学生成绩差,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指责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可能读好,自然也就更加不会去努力。
其实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绩差就是因为没有努力才导致得成绩差,并非天生所致。
对于经历的事件,由此产生了错误的想法,没有往正确的方向看待,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导致与世界的真相渐行渐远。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失败的消极态度。
当出现消极情绪时,看看自己是受哪种思维所控制了,是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还是绝对化思维。
当出现这三种思维时,我们可以试着用实证、实用和逻辑这三种方式与自我辩驳。
比如带着女儿会态度不好,觉得她在的时候,我就没法安静思考生活的去向。要知道,你这个年纪,带孩子是你的职责。你要做的是如何在带孩子的前提下,自己去妥善好安排好其他。消极情绪没有用,只有行动才有用。
老公17岁离家出走,他的目标就是赚钱,而我从小衣食无忧,从来没想过赚钱。我曾经问他,为什么他这么厉害,他说都是被生活给逼出来的。看上去似乎他没有情感,劈头盖脸地指责我,就是想要语言逼迫我把我逼出来,他认为平平淡淡不足以改变一个人。
给孩子制造稀缺的环境,承受一定该有的挫折,让她追寻自己内心想要的。
创造性思维就是在现实基础上去行动,而不是一味陷在思考里面不行动。
思维弹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
答案在别人心里
曾经为了改掉在别人面前无话可说的局面,经常事先在大脑里打好腹稿,事后却发现自己常常自说自话,根本没有把握对方说话的重点。
后来慢慢锻炼起了一点总结概括的能力,然后给出恰当的回答。
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是以对方为中心,以对方的关注点展开对话。
通过表面的话语,深入表达内容的内核,进行深度解析,才不至于不理解他人真正表达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三重境界
都说好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强迫,但是强迫和引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什么孩子需要引导?因为孩子还不具备看待事物的能力,所以大人的引导就变得尤其重要。
以前往往学到一个方法会马上使用,结果却并不尽人意。所谓的干货都是别人现实经验所得,在别人那里适用,在你身上却未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背景、知识结构和成长环境。
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应用场景,而我们作为学习者的目标就是找到匹配的场景应用相应的知识,而不是拿着锤子看所有的都是钉子。
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别拿过去的自我用在婚后的自我,否则只能碰壁。放下身段没什么,如果可以赢得爱,那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爱?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001.有一个女孩觉得自己的老公太内向,需要改变下性格,就叫他去做销售。家里的事情都是这个女孩一手操办的。
随后,她觉得很累,希望自己的老公承担自己的责任,分担下她的压力,可是他的行为却没有锻炼他的责任心。
老公很老实,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想法,老婆叫她怎么做就怎么做。
在这段关系中,一个人能力强,另一个本来就不强的人也没有成长,导致关系越来越糟糕。
002.另外一个女孩贪图舒适,老公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就什么都听老公安排。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孩觉得自己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她想周末偶尔休息一下,而老公却一门心思只顾赚钱,导致出现了分歧。
老公的作主让她过得不如意,女孩就想着自己做主,但在做主的过程中,由于女孩能力的欠缺,事业上也不是很顺,所以会遭到老公的指责,觉得你不应该如何如何。
女孩觉得要破除这样的魔咒,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是第一位的,于是,她看书和思考,锻炼出一点点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认识上,他们俩变得越来越统一,也不再争吵,拧成一股绳,共同进退。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女孩觉得老公就应该对老婆好,甜言蜜语而且态度友善。一开始无法走出来,一直抱怨老公的种种不是。
后来意识到老公是一个理性的人,他觉得甜言蜜语不能改善生活的实质,他不知道温暖的语言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妻子一个安稳的家,他觉得这样才是真正对老婆好,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做了却没有说出来,导致自己落不到好。
而且平时也一直都是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没有注意态度,让对方觉得不爱她。可是事实上是他仅仅只是为了所讨论的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已。
他在看待事物的犀利,可以却对人情方面的模糊,导致关系的扭曲。
老婆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也就理解了丈夫行为的原因,也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忍受可以忍受的,包容可以包容的。
高质量关系的秘诀就是宽恕对方,做好自己。
一个男人很喜欢用评价性的语言去沟通和交流,导致对方出现对立情绪。他的初衷是让对方正视问题,可是总是事与愿违。
这个男人没有明确事实,对方也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想改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这样的沟通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还让彼此的关系在距离上越拉越远。
平时沟通要讲出我们的观察,真正做到就事论事,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表达感受,降低自己的姿态,让对方真诚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带来对方的合作。
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常常年轻人出现很多关系问题,他们通常觉得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如果不是这样想,那就是对方的不对,都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所以出现很多矛盾。
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的想法仅仅只是我们的,别人的想法可以与我们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先意识到有差别。
进一步对别人为什么是这样想的,别人的需求是什么,想明白这些问题以后,那就可以做到理解别人。这个阶段就没有了抱怨,开始从自身着手。
如何再是明确区分哪些是我的事,哪些是你的事,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放弃对对方的期待,无论对方做什么样的选择,自己都可以接受。
#10天阅读计划#08/10转折期:为什么逆境是人生的新机会
挫折期给人带来新机会,我们不要被它打败,而要坚信自己最终会胜利。
如何才能利用逆境更好地自我发展?先明确自己不舒服、烦恼的地方,进行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从迷茫中重生,否则只能在迷茫中徘徊。
自己在做事方面的能力欠缺,不能总是待在舒适区,一点点挑战自己。只有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自己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正如阅读首先要深度,然后才是广度。想要深度必须深入思考,那种死磕自己是比较挑战人的,所以很多人没有在深度上下功夫,而是在广度上假装自己很努力,可是事实上是有一个好的结果才是最终目的,自欺欺人也是另外一种舒适区。
到底如何努力才算真正的努力?自己的底子薄,所以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去进行自我提升。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一部分的考量,在正确的点上花精力也是另外一种努力,这考验自己必须明确什么才会真正带来改变,这考验我们作为人的本性。
自己从极度糟糕的婚姻关系中得到重生,要是在以前肯定会以离婚收场,要么就是将就着这样不开心的日子。
因为孩子的缘故,不想以离婚这种方式来结束。我开始慢慢发觉自己也有问题,既然大家都有问题,那我先把自己的问题搞明白,从改变自己开始,让大家可以和谐的相处,结果还是好的,对方也开始一点点的在改变。
一定要靠自己去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想着靠别人,别人过得并不开心,那代表他也是欠缺生活的智慧。
如果想着靠配偶去给你一个快乐的生活而自己选择思考上的懒惰,那终将不可以给你带来你要的生活。你会不知不觉被对方染上他的思维方式,而这对你来说也许并不正确。所以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变得尤其重要。
结束:如何与旧自我脱离
不愿接受旧有的状态是因为不想面对压力和痛苦,是一种逃避,没有做出实际行动。
在面对自己的不喜欢和不舒适时,勇于说不,果断结束拧巴的状态,这样才能创造新经验,看到自己希望的可能,就像只有下了水,才能摆脱对水的恐惧的可能。但是果断并不是马上,生活的种种不能缺少深思熟虑。
每个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确定感,在痛苦的时候,我们要学着忍受,然后去找寻新的意义。新的意义不会自动降临,自己主动寻找才是最重要的。意义感的建立很多时候都需要时间,所以,行动起来,早日建立起新的意义,让生活进入新的轨道。
在长大的过程中,挫折就会不断出现。有人的挫折来得早,有人的来得晚。
自己的挫折在不早不晚的时候出现,而那时候却没有力量去摆平这个世界,导致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努力。
结果就是合作其他的挫折又不断得涌现。开始的挫折是存在偶然性,但后面的挫折就存在必然性。因为自己形成的懒惰心理造成了自己认知能力的低下,导致选择和判断的能力直线下降而出现的一些恶果。
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阅读,后来遇见了写作,这让我开始进入成长性轨道,发生了很多内在的改变,心态也更坦然。
我想着通过看书、看人、看社会,锻炼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