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晚,中国嘉德重点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中,黄宾虹经典之作《黄山汤口》最终以3.45亿元成交,创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价,买家是山东某新能源汽车集团。
《黄山汤口作品一览》
(拍卖现场来源于互联网)
黄宾虹生前,作品几乎是无人问津。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在大师去世后的60余年后,作品拍出3.55亿的价格。
▼
· 黄宾虹 ·
(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
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在写生)
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徽州又称新安)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
· 黄宾虹代表作 ·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黄宾虹知名画作:《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
《富春江图轴》
(峨眉龙门峡)
(松学诗意图)
《设色山水图》
/
· 黄宾虹的艺术特色 ·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
(黄宾虹 1909 山水四屏146×38cm×4)
(黄宾虹 宝铁研斋图142.5×50.6cm)
(岚影千寻图137×50cm)
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柴门独掩33×127cm)
(春光老屋127×65 cm)
(春山雨霁图121×40.5cm)
(1923年作 虞山图83×41cm)
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
(1925年作 云归草堂图113×35cm)
(1928年作 山水80×38cm)
(1929年作 山水146×58cm)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十分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1930年作 风轩水槛图123×38cm)
(1932年作 听帆图 99.6×39.3cm)
(1937年 陈仲鱼诗意图 101×40cm)
(1941年作 浙东记游 102×39cm)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
(1942年作 云林笔意山水 69×30cm)
(1943年 元人诗意图 115×50.7cm)
(1944年作 拟董巨二米大意 173.5×91.5cm)
(1945年作 芍药 74.5×33.5cm)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1946年作 峨眉伏虎寺 75.5×34cm)
(1946年作 粤西纪游 64×32cm)
(1947年作 峨眉山色 73×41cm)
(1947年作 夏山访友图 115.2×34cm)
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
· 黄宾虹的人物阐述 ·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比较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厚德载物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
(1948年作 桐庐纪游 126×46cm)
(1948年作 虞山风景 37×70.5cm)
(1948年 山水 74×41cm)
▼黄宾虹 1949 山水四屏 153×40.5×4cm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不多,审美感太苍凉,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黄宾虹的作品鉴定难也是影响其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
(1949年作 山水85×41.5cm)
(1950年 湖乡小景 35×27cm)
(1950年作 湖山欲雨 68×30.5cm)
(1950年作 山水81×33cm)
梅墨生通过研究发现,黄宾虹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没有落款,比如遵照他的遗嘱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落款。对此梅墨生解释为,那是因为在黄宾虹的一生中都在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探索和实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没有把这些“试验品”作为展现自己艺术成就的“完成品”,而是“半成品”。
(1950年作 西谿泛舟 80×36cm)
1951年作 纪游册 册页(十二开)23.8×17.6×12cm
(1951年作 蜀山记游图 55×26cm)
(1951年作 夜山图 88×31cm)
不过,从黄宾虹77岁开始,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落款。而在他最晚年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也同样没有年款,原因是他最后没能完成作品。“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2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
(1951年作 云山松影图70×32.5cm)
(1951年作 左湖右岭 67.5×32.2cm)
(1952年 黄山鸣炫泉101×34cm)
(1952年 青城山掷笔峰)
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活水”。黄宾虹对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几乎伴随其一生。黄宾虹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效果。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关乎书法。
(1952年 云树之思 87×32cm)
(1953年 富春山水125×48.5cm)
(1953年作 浑厚华滋 88.5×32cm)
(1953年作 山水 31×21cm)
(1954年作 山水 68.2×37.6cm)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承传、演变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给后人留下了超凡脱俗、意象万千的山水画艺术,开创了蕴含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浑厚华滋”的现代审美境界。
(1954年作 溪山伐舟 94.5×34.5cm)
(沧江渔歌图101×40cm)
(苍岩浮碧158×55cm)
(层峦耸翠106×40.5cm)
他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展开,均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确立了其近现代画家的地位。
天下书多读不完,最忌懒惰;天下景多画不尽,最怕乱涂。
——1952年语《黄宾虹画语录》
(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798手绘网整理编辑)
— END —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798手绘网,或下载艺伙APP
艺伙官方VIP用户QQ群:4179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