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19.远方的海

背景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19.远方的海_第1张图片

近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丰赡、恢弘的感觉扑面而来,宛如一位长者在漫漫的旅途中跟你讲故事,语调时而平缓,时而急促,往往寥寥数语连缀的画面就会慢慢地感染你,不自觉间使你明悟了些许道理。你也许觉得,只有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的余秋雨先生,才会彰显出这种气势磅礴的生命情怀。


浅析

《远方的海》这篇散文就是这样,你会对他“一路上所见的那一批批爱海、爱岛爱到了不可理喻的中国人”的故事产生无限的遐想,再三咂摸玩味那些故事背后升腾起来的文化与生命之间的悖论的意义。

与曹操《观沧海》所领略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感触稍异,余秋雨先生把你带到了“海角天涯”———“太平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西南部”的海域,你仿佛身临其境地领略了“搅海翻江”中的人和船儿的处境。

一句“面对四面八方的狂暴,任何别的身段、姿态和计策都毫无用处,只能是千古岩雕”,不仅让你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而且还让你领悟了谦卑的内涵。

不信,看看那群“飞到无边沧海的腹地”海鸟所形成的真正的“大场面”吧,远非你熟悉的高尔基笔下“暴风雨中的海燕”可比。此时的你,哪怕有屌丝逆袭的状态都不成,因为在余秋雨先生看来,“我们也许永远也猜不透它们翅膀下所夹带的秘密”,而“人类常常产生‘高于自然’的艺术梦想,在这里必须放弃”。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余秋雨先生在和你讲“海外奇谈”,也可以说是几则和海有关的成语故事。船夫的叔叔“凭着头顶的天象”,独自“划独木舟到夏威夷”的壮行,会让你感叹曾经“航海梯山”的豪气;

他妻子生病的故事一方面让你领略到什么是“翻江倒海”的滂沱雨势,一方面也见证了什么是“山盟海誓”的刻骨铭心;杨纲先生和林琳小姐的贴心帮助,也让你体味了“五湖四海”人们的友善,真正做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而李明学夫妇走向大海,向往自由生活的故事更让你懂得了。“四海为家”的另一层含义,更遑论美籍华人贾凯依与丈夫卢克那种“海枯石烂”的爱情之路了。

从这些故事的背后,你会发现“文化自觉”意识所带来的惯性力量,不仅仅是因为你敷衍了故事与成语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在于,你需要对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有着清醒的认知。此时你可能会想起了费孝通先生耄耋之年的呼吁,“在即将跨入 21 世纪时,……希望大家能致力于对自己社会和文化的反思,用实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欣慰的是,余秋雨先生也强调了这一点。当你读到“慵懒的巷陌学者,只知检索着尘土间的书本。那些书本上,从未有过真实的大海,以及与大海紧紧相融的生命,中国人的生命”时,也许会忍不住拍案击赏。

更难能可贵的是,余秋雨先生还提醒你的敬畏之心不要被“伪精英文化知识分子”利用,要采取一种超越的态度来解决文化与生命之间的悖论:在这个“可以走出文字、舒展生命的时代”,“唤醒中国文化中长久被埋没的那种生命”。

我敢肯定的是,此时的你会低吟出王勃那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的诗句,除了表达你自己对余秋雨先生的钦佩之情外,还要感谢他漫漫旅途中的故事带给你的新的生命体悟。

【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19.远方的海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19.远方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