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大帅大象(DshuaiDX)

请注意: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


最近头脑有些纠结,自然就开始向内检索自己的知识储备,向外寻求课程、书籍的帮助,但忽略了一个事实,自我救赎的方法其实一直都在我自己的身上,只是由于勤奋忙碌的假象,让自己又想要陷入盲目的自我感动当中去偷懒,这里需要我们对深入思考始终开启元认知,方式就是对具体的问题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_第1张图片
image.png

一、认知科学

周末学了刘传的一门课《认知学习法》,其中有一个概念是“三重认知加工”,这里涉及到脑科学的知识,请大家自行Google。对于这个概念我认为还是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2017年7月8日的文章《我们重新认识了“执行力”》中相关的解释最为生动。

这也许是个公开的秘密:

我们的身体里有不止一个自我。

为什么是公开的秘密呢?因为关于我们的身体里“好像”有不止一个“自我”这事儿,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只不过,长期以来没有足够合理精准的解释。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斐德罗就讨论过这事儿,柏拉图做了记录。苏格拉底很聪明,他相信聪明人是不用记录的,只需要用脑子记住就可以了…… 幸亏柏拉图觉得自己笨,于是,把苏格拉底的对话都记录下来了……

他们当时认为,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还为此画了一个图,一个骑手,驾驭着一辆由一黑一白两匹带着翅膀的马拉着的战车。黑色的马代表欲望灵魂,白色的马代表意志灵魂,而那个骑手,代表理性灵魂,他要驾驭着这两匹神驹勇往直前……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弗洛伊德把这个类比改头换面,其实就是很偷懒地换了个不一样的类比,说,完整的人格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不说他了,没必要。

到了最近的二十来年,有一个科学领域迅猛发展,叫做脑科学。现代科技让我们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去研究我们的大脑构造和运行机理,乃至于我们今天对我们自己那个好像是天然的精神分裂症状有了彻底清楚的解释。

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那一层,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我们不妨把它称为“鳄鱼大脑”,它用来指导我们的身体完成各种应激反应,就好像鳄鱼那样。鳄鱼只有这一层大脑,它们没有情绪,没有理智,只有 5 种应激反应,都可以用 F 开头的单词描述,就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多年:

  • 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ight!
  • 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lee!
  • 如果入侵者是同类,异性,那么,Fuck!
  • 如果入侵者不是同类,管它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eed!
  • 如果以上皆不是,那么,Freeze……

而我们人类的第二层大脑,在哺乳动物时代就发展出来了,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猴子大脑”。简单来讲,这一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包括最基本的恐惧、兴奋等等,这样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各种外部刺激的高级综合反应,感受到危险要产生恐惧,以便迅速逃离,见到猎物要足够兴奋,以便身体各个部分协调起来足够有效率…… 顺带说,你看,家里的宠物虽然没有理性,但有情绪,它们也会开心,也会难过,也会兴奋,也会害怕……

人类最终发展出了几乎独一无二的第三层大脑,学称为前脑额叶,不夸张地讲,一切的人类文明,都建立在前脑额叶之上或者之中。

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次“突然之间大脑一片空白”…… 你知道那时候你的体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大抵上是这样的:

我们的脑细胞活跃是需要大量能量的,比如氧分,比如血糖……

我们的心脏位置决定了大脑所需要的能量,最先输送到最内层的大脑,即,鳄鱼大脑,然后才能到猴子大脑,最后才能抵达人类大脑,即,前脑额叶区域……

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内两层的脑细胞最先活跃起来,用掉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最外层处理理性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只能“暂时休眠”……

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所谓更为理性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前脑额叶区域相对更为发达。

二、5个Why

1、什么事都经不住5个为什么

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有幸在丰田合成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研读学习了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而公司处处鼓励员工对工作中的“问题”,连续问5个Why,探究问题的根源,进而花费一次性精力,彻底解决。让我们从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去体会一下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_第2张图片
image.png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

问题一: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

答案一: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

问题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

答案二:因为大厦周围有很多燕子。

问题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

答案三: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

问题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

答案四: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

问题五: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

答案五: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

问题六: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

答案六: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

问题七: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

答案七: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如果要深入思考,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当前的问题上,这样5个Why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下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这样我们始终将注意力聚焦在当前问题的解决上,通过不断的深入,进而发掘出根源问题所在,手起刀落,一次性一劳永逸的搞定,看似过程复杂效率低,但重点是投入一次深入思考的努力就永久解决同类问题,这就是5Why的根本目标,整体来看,效率是极大的提升的。

2、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其实5个Why,跟“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脑认知,请各位体会一下,提到“5Why模型”,首先你会在自己的脑袋里想着,是不是只需要严格连续问5个为什么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3个、7个可不可以?每个问题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疑问,在使用“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思维干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计算机编程语言中“If…then…”循环语句一样简洁清晰、逻辑递进关系明确。

借着这个工具,我们从现象开始思考,再抽象出概念,进而提炼出自己的原则,这些内在逻辑统一的原则一同构成了我们处理同类事件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的选择,进而再引发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最后行动的结果再反馈到我们最初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到这里,我想我应该把“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这把刀的使用方法说清楚了。

3、不向内检索,不向外求助,而是深入思考

我们的大脑经历了千百万年来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遇到突发事件,首先采取最节省能量的运作方式,本能地选择从以往的生存经验中寻找答案,开启向内检索模式,如果没有找到答案,就会向外求助,主要通过查找书籍、向牛人学习。一但盲目的行动,让我们的大脑感知到付出了努力,在还没有带来真正的答案之前,就因为满满的忙碌感开始陷入自我感动,同时,大脑会误以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已经完结,这种就像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那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终有回报”,但真实的答案是:不一定。

那什么才是终极解决未知问题的关键呢?我目前的认知告诉我,很可能是深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愿意一开始就动用这个武器呢?因为血液带着氧和能量从内部的爬行动物脑,进入到哺乳动物脑,最后才来到前脑额叶,一路走来能量耗费巨大,在远古食物匮乏,没有稳定的肉食获取,可以提供如此之大的能量来源,所以大脑进化出了快速处理问题的快捷方式,在能不动用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不用,完全凭借本能和情绪来决定我们的选择,然后行动。

深入思考就是不断的就某个问题,不停的问“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进而形成逻辑统一稳定的做出选择判断的依据,在面临问题决策时,做出响应,而这些逻辑统一稳定的选择依据就是我们的底层价值观,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定出来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启了元认知以后,我们大脑这驾马车的骑手,会快速的成长起来,并把深入思考总结出来的原则,慢慢的交给白马和黑马,并转化为快捷方式去处理问题。

所以,笑来老师给出提升我们元认知能力的终极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正确的概念,然后不断践行,加深我们大脑的沟回,形成本能条件反射(快捷方式)。那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可能就是写作了。

3、写作输出

(1)继续就我之前的纠结“我没有自己的作品”深入思考,写作的价值在于满足刚需,刚需就是我的目标群体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只有我很好的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才会喜欢我的文章,而我的完整作品就是用一篇文章阐述一个或几个概念,并将这一组组相关的概念按照逻辑关系联结在一起,这就是一本书,一本能解决一类问题的实用手册。

(2)引用笑来老师写作课中的一句话:“学习的本质从来都是社交”。在积累一定数量的概念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这些就是我们自己完整的作品,进而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触达该领域的牛人大节点(意见领袖),从而帮助我们完成广泛的传播与链接。

在这里我也深入思考了一下我在007er写作社群里的点评实践方法:将重点放在学习战友们给出的新概念学习理解,以及在讲解概念时候举的例子是否贴切生动?思考这些例子还可以用到哪里?至于错别字、修辞华丽与否、战友提出关于点评规则或用Google就能够自行解决的伸手党问题,就不是我学习实践的重点了。

(3)什么样的链接才是有意义的?笑来老师在他的写作课里给出了他的解释,我们连入互联网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很多人能够链接到我们。那要怎么做呢?答案就是满足他们的刚需,只有这样他们会主动寻找并链接到你。但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小细节,就是在一开始公开写作之前就应该想明白,我要链接的是什么样的目标群体?他们的刚需是什么?他们的行为特征是怎样的?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通过什么渠道去触达到他们?怎么才能够让他们链接到我?

公开写作也好,语音课程也好,任何知识类传播都符合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提前算赢,所有大量的工作都要在动手开始前想清楚、想明白,最后完成作品,再把作品推送出去以后,就慢慢的等待验证我们之前所有的深入思考的结果是否正确,随之而来的就是要不断的修正我们的思考的过程。

4、践行三部曲

学习的本质是社交,是锻炼我们深入思考能力的利器,打磨解决实际问题的概念。通过演讲将我们的思考的成果与目标群体用户进行互动。最后建立社群,让一群认同统一价值观的人践行我们文章或书中的概念,通过活人做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真正的做到。这里可以列举出很多的例子,比如清晨朗读会践行英语朗读来提升英语学习、007er不出局写作社群坚信写作可以实现大家各自的人生目标、金马的定投区块链社群坚信定投最有成长率的资产让我们的资产规避风险最大化增值等等。

5、案例

(1)学习有三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分别对应了三种学习方式,被动的让别人手把手教你学习、主动通过看书或向他人请教学习、自己教自己学习。这里前两个阶段很容易理解,这里重点说一下第三个阶段,当我们的概念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我们会不断的精进,进入到前人从未或很少进入的领域,这些领域由于是新开拓的,很少有现成的、规范的行为准则供我们参考,这样向内我们没有经历过现成的经验可以检索,向外也没有权威的书籍或者牛人可以学习咨询。怎么办?只有自己教导自己去学会在浪尖上起舞,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走路、骑自行车这种经历一样,别人很难教会你,只有自己摸索着前进,摔倒再起来,每次调整姿势,重新来过,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原则(这事对吗?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什么事绝对不能做?什么事要一定做到底?),然后内化成为我们行动的快捷方式。

比如下面这两个领域,一个是投资,巴菲特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其中众所周知的有护城河、能力圈等原则;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工作和生活中总结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出版了《原则》一书。另外一个就是最近火爆的区块链投资领域,李笑来在2017年6月6日发表了《区块链世界简明生存指南》的课程,期间他提到了开源的区块链投资基金INBlockchain的7条开源投资原则。这些都是放弃向内检索、向外求助,面对从未经历的境遇,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深入思考的结果,有了这样的元认知,我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找到自己的原则(最小套路),与时间做朋友,收获复利带给我们的丰硕的果实。

(2)这里还是要再谈谈投资,同写作一样他们都是需要提前算赢的活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需要深入思考,一但付之行动(文章发出、投资款转账成功)之后,越少人为干扰越好,完全进入到自洽状态。因为写作和投资遵循相同的公式:成功=技能+运气,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能够控制的部分就是技能部分(文章写作技能、投资价值的判断),而运气部分就交给时间,随着复利效应慢慢发酵吧。

这篇文章延续了我之前关于自己没有作品的这个问题的探究,引出通过运用“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深入思考工具,解决心中疑问的过程,期间文中的举例部分,我本人还是不太满意,希望007的战友们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帮忙给出更加贴切的例子(可以在我的文末留言)。感谢大家陪我做了一次思想遨游,不足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