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铭刻征文]爱自己,与不完美的世界和平相处

[炎夏铭刻征文]爱自己,与不完美的世界和平相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讲述了两个笔友之间的友情故事。它不是一部迪士尼式的动画,没有英雄,没有浪漫,没有完美。粘土捏制的人物造型十分拙朴,剧中人物甚至没有多少对话,故事都是由旁白讲述。导演亚当·艾略特说:

“我的所有角色都是不完美的,因为我坚信,所有人都是有瑕疵和缺陷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隐藏起来了。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些缺陷展示出来,并且为人们的不完美、不纯粹的东西鼓掌。”

在略显沉闷的故事节奏中,如果耐心看下去,这部电影足够沉淀我们的心情,触动我们的心灵。也许还会划开,我们隐藏在心底的伤疤。直面伤痛,这,也是治愈的一种方式。

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

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44岁的犹太人,居住在美国纽约,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症。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和吃巧克力。

影片的场景一明一暗,墨尔本是明亮的暖褐色,纽约是昏暗的黑色和灰色。故事便顺着明暗两抹色彩发展开来。

玛丽的母亲是个酒鬼,整天处于醉醺醺的状态。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一个人躲在仓库里制作鸟标本。

父母无暇顾及玛丽,她孤独,因为额头的胎记而自卑,在学校被同龄人欺负,她的玩具就是自己用废物和吃剩的鸡骨头制作出诺布利特一家人的玩偶。只有吃着甜炼乳和巧克力,看动画片诺布利特一家,能让她感到满足和安慰。

马克思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焦虑,无法辨识人的表情,不会用正确的表情表达心情,不能忍受街上的人们乱扔烟头。他渴望去月球生活,因为只有那里是安静的。他喜欢诺布利特一家人动画,因为它们住在安静有秩序的地方,还有很多的朋友。

一个偶然的机会,玛丽写了一封信给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一个奇妙的友情故事。虽然两人年龄、性格、习惯都差异巨大,却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朋友,反而因为对巧克力和动画片《诺布利特一家》的共同热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灵魂笔友”。

玛丽变得开朗起来,她如愿去除了额头的胎记,迈入了大学生活。然而她发现去除自己憎恶的胎记之后,生活并没有变得完美。此时,马克思寄给她一颗糖,告诉她,“love yourself first!”

马克思则打开了深深埋藏的记忆之门:童年被父亲抛弃,母亲自杀,被同龄人欺负,因为不能识别人的表情,无法与人交流。他重新面对这些伤痛,慢慢试着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的境遇。

在往返于大洋两岸的信件和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中,两个人彼此疗愈,自我修复,各自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起伏与变故。

成年后的玛丽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在大学里研究精神病症,以马克思为研究案例写了一本关于亚斯伯格症的书,并且在寄给他的书中说道,“希望能早日治愈你的疾病”。

这使马克思深深受到了伤害,他觉得自己被朋友背叛了。虽然马克思被认为患有“精神疾病”,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更不觉得自己需要“治疗”,他已经接纳了自己的“亚斯皮”,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奇怪的并不是他,而是其他人。

人类是多么地不合逻辑:为什么明知道印度的孩子在挨饿,人们还要扔掉饭菜?为什么明明需要氧气,人们还要砍掉雨林?为什么公车明明从不准时到达,人们还要安排时间表?

他所认为的自己的“性格”的一部分,竟然被当作“症状”来“研究”。而他唯一的朋友,竟然把自己当作“病人”,并且试图治愈他。马克思勃然大怒,拔下自己打印机的M键寄给了玛丽。

玛丽这才意识到自己伤害了马克思,她盼望自己能够被原谅,却一直没有马克思的消息。玛丽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

随着丈夫离她而去,她似乎走上了母亲的旧路,日日以酗酒麻醉自己。在她对人生绝望,选择自杀的时候,接到了马克思的包裹。

最终,马克思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接纳,接纳世界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不完美。

他意识到,玛丽和自己一样,都不完美,玛丽正在经历的,正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阶段,“我年轻时,想成为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

他在信中写道: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

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玛丽重燃生活的希望,终于,她要实现二十年来的愿望,去纽约看望她的朋友马克思。

当我们的目光跟随玛丽,来到马克思的房间,马克思已经离开了人世,他躺在沙发上,表情安详,胸前挂著那本用来辨识人的表情的小册子,是为了准备见他人生中唯一的朋友,为了恰当的表达自己的心情,“我只希望能恰如其分地哭出来。”

而他仰视的方向,是整整一天花板的、熨得平平整整的玛丽寄来的信、画和照片。 看到这里,不禁泪目。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吧,马克思带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安静地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也许他的灵魂去了月球,那个他渴望的安静的地方。

玛丽和马克思是相似的,童年的遭遇使他们深陷孤独与迷惘。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定自己的规则,拒绝外面的世界。

而玛丽总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爱。她努力地去迎合外面的世界,想要通过改变自己的本来面目来获得爱。

在影片里,玛丽和马克思的友情真挚感人,是友情最终拯救了两个不完美的人。而更让人动容的是马克思的成长,他年轻时想成为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继而能够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在与玛丽的交流中,他最终接受了外面的世界。他用一生的时间,学习接纳自己,接纳世界和他人的不完美。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却一直被教育追求完美,没有学习过如何爱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并不如自己想象中完美。

我也从不能接纳自己的阶段走过,也曾经想成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不能接受自己犯错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个世界有很多标准,美丽的标准,成功的标准,幸福的标准,我一直在用那些标准衡量自己,为自己与标准的距离而痛苦迷惘,却忘了,先要爱自己。

当有一天不再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接受自己的身材,容貌,性格,境遇,及至缺点,心才变得安静而坦然,才发现,能够这样的活在世界上,已经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接纳,善待陪伴我们一生的自己。不要想着脱胎换骨,毕加索说过,我不发展我,我就是我。你只需要发现自己,真实坦然的模样,让内心的花朵自在绽放,像呼吸一样自然。

爱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平相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也无法选择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即便世界满目疮痍,生活乏善可陈。可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世界的缺憾,他人的缺点,也许,这样我们能活得更容易一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炎夏铭刻征文]爱自己,与不完美的世界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