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读一本书和3个小时读一本书有什么区别?

昨晚在某书友会上听到几个书友分享是如何用30分钟时间来阅读一本书的,分享阅读的书籍有《共享经济》、《影响力》。这两本书自己都有涉猎,但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30分钟阅读完。

30分钟读一本书和3个小时读一本书有什么区别?_第1张图片
快读阅读??

移动端盛行之后,随着对社交工具的依赖性,“碎片化阅读”一度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过不同社交工具的入口,我们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只要愿意学习,对某一行业都会有所涉猎。当再拿起相关的纸质书籍时,常常会有一种“里面的知识我都懂”的感觉,进而会产生一种没什么可读的想法。然后利用30分钟的时间随便翻翻这本书,再通过思维导图做一个梳理,就认为自己读完了这本书。我个人不是很赞同这种做法,这恰恰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浮躁。互联网带动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挑战。

我们需要很强的输出,所以要不断的输入,但输入靠的不应该是打营养液的快速方式,而应该依靠每天汲取的阳光和自然中的能量进而光合作用自身产生的营养。快速阅读的阅读方式只适合在你读完书之后,应用知识时,而不是汲取知识时。

以《共享经济》这本书为例。仅依靠平常的碎片化阅读也会知道这本书大概讲述的内容,无非就是共享经济会是未来的新的经济模式。闲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定会是未来的大方向。Uber、滴滴、Airbnb等独角兽公司的成功无不预示着共享经济的能量。即使我们不去阅读这本书,稍微对互联网有关注的都会有这个察觉。你利用30分钟的时间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把书籍里面的内容整理出来,最后看到的无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从哪几个方向讲述了共享经济的到来,举了哪几家公司作为案例,以至于他后期的大致走向是什么,还有哪些方向可以通过共享来进行颠覆。

30分钟在我自己看来,最多就够你从目录里面去筛选这些知识出来,让你对这本书籍有个大概的理解,知晓主题内容。让你在朋友面前聊起这本书时能够插上话。读书和朋友产生共同语言,只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之一,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要从书中汲取知识然后化为已有,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事业当中。我个人感觉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而不是拿来炫耀说我用了多长时间读完了一本书。

每本书在出版时,对文字都有考究,出书的作者也并不是拿来凑字的,书中的每个案例的引入以及描述我相信作者都是有其道理的。在读商业类书籍和历史类书籍时,我想我们应该要多花一点时间。因为他们是有营养和价值的,不像现在年轻作者的睡前故事类书籍或者某贵人的感情类书籍。

我在阅读鲍勃.迪伦的27首诗,如果只读文字,我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每首诗不是特别长,从文字数量的角度考虑,读起来很快。但当你用心读进去时,会发现读一首诗可能就要用15分钟时间。

好的事物是需要等待的,好的书也是需要细嚼慢咽的。你花30分钟读完一本书,和花3个小时读完一本书,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其它的两个半小时来对书中的每个案例或者措辞,来做更深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分钟读一本书和3个小时读一本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