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编死了”想到的

陈序的《主编死了》给我很大启发:

如果你是主编(或总编辑),很遗憾,你是一个悲剧人物。你能够为这个行业作的最大贡献,就是尽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削减自己的职能,鼓励每一个下属尝试没有主编的媒体形态,配合技术部门创造不需要主编的生产流程,直到让自己这个职位的市场价值归零。

所以当别人管你叫主编的时候,千万别太得意。(暗笑)

在新媒体、自媒体以及各种新兴出现的媒体形态存在于世人眼前的时候,代表着繁杂、臃肿、官僚的主编以及围绕主编的内容机制成了无法转身的怪物,拖累了媒体自身,而身处其中尤其位高权重者则危机四伏,坐卧不安。

内容是不死的。

但内容产生的机制,内容存在的形式,内容抵达的受众,内容之于创造者的回馈,变化之剧烈,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些对于内容的个体创造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同样不能落后于这一浪潮的就是企业的媒体。

就像“主编”会拖累传统媒体,对激烈变化的外部世界无所适从一样,抱有旧有的营销理念,单纯地依赖PR,存在某种形式的集中化机制输出缓慢、生硬、僵化、不解风情的内容,只会让企业与市场和潜在客户失去联系,形同陌路。

那如果不需要主编,企业的媒体需要做什么呢?企业需要能最快地产生最合适的内容,抵达最合适的受众。

1. 内容生产

让看得见客户的人来创造内容。他们最了解市场,也最理解客户,熟悉自己的能力输出,也清楚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内容与受众的匹配度,从而可以最大减少无效内容的浪费,尽可能从对内容的投资中收获价值。

每个业务单元,甚至是交付团队,应该树立内容营销意识,成立专用资源(人、时间),和企业的内容运营团队密切协作,完成内容从产生到回馈的闭环。

2. 内容运营

企业层面的内容运营团队仍然不可或缺,统一监控内容的产生、在各渠道的反馈,从而在质量和收益上,给内容产生机制以洞见。

团队还需要不断发现和创新内容形式和到达路径(渠道),同时负责在企业内部完成运营闭环,从内容的生产,运营,到产生销售机会,或者员工招募,形成一套自动化的,行之有效的回路系统。

最后

内容虽然不像企业直接为客户交付价值能看到真金白银,但对于获取市场反馈,打动潜在客户,招募雇员方面,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内容如何更快、更准,是企业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主编死了”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