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4 |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导语:你是否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你是否读了就忘?你是否还在一个人战斗,玩单机游戏,一个人思考,自我提升?如果是,建议你读一读今天的《跃迁》-4,读书笔记,教你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小波讲过一个笑话:

“二战”的时候将军视察前线,看的一个新兵很紧张,于是给他一块口香糖。

“好点了吗?”将军问。

“好多了,长官。不过口香糖为什么没有味道”士兵问。

“因为我嚼过了”将军说。


一、我们该读什么书?

        我们身边有很多嚼过的口香糖信息,在朋友圈,QQ空间,微博、贴吧等等社群转发的各种内容和信息,书架上各种名人、朋友推荐的书籍。各种二三四手信息不计其数。

        面对知识焦虑,这些信息“口香糖”的确能让你镇定了点,而且你觉得无味,还加入了“麻辣”、“鸡精”、“味精”、GIF动图和美女照片。但当你吃惯了这些,就永远没法享受真正的优质知识的味道了。

        你所接收的“口香糖”信息,经过了好几手的加工,有的断章取义、加入了很多未经审慎思考的肤浅表达,当一份知识掺入太多杂质的时候,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骗你喝来喝。

        在现在,绝大部份人获取信息的来源(微信群、朋友圈,微博、QQ)决定了他们获取的都是二三四手信息。这也是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我们尽量多读些一手信息,比如期刊、学术报告、行业大牛的思考和谈话;多读二手信息,比如,名校教科书,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行业领军人物、大牛推荐的书单(查理芒格,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尽量远离三手信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加入了大量的故事和案例)、方便传播的文字,一定远离四手信息:根据畅销书的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经验的鸡汤,加入太多个人故事和情绪因素,讲一个观点,灌你无数“鸡精”,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ps,我写的也只这类吗?头撞墙...自己挖坑自己跳。


二、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姿势?

        我一直强烈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给阅读做了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的。拿爬山做类比,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知识性的是平地,能开动,但略微吃力;心智提升的是爬坡,看起来很累,但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

        你要根据自己的认知目的,设定不同目标,分配不同资源。

        好多人跟我说,读书读的慢或者一读书就困,我觉得还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一直往下读。

        更好的读书方法:先看书评,比如豆瓣。再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然后看具体章节,跳过故事、案例和大量论据,直接看开头、小标题,和结尾。这样,你大概可以花1小时快速读完一本书,你就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值不值得读?不值得读,就别浪费时间了;值得读,就做精读。

        快速阅读,看似浪费了1个小时,其实是帮你节约了大量时间。


三、怎么才能记得住?

        知道了学什么,也知道怎么学,最后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很多人都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美景,很想用句诗词来形容下,但就是想不起来,最后只能感慨,太特么美了!读了很多书,但基本都忘了。

        那该如何调取知识呢?古典提了一个“知识晶体”的概念。

        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不易磨损,强度很大,易于提取。

        星座就是典型的知识晶体,满天星星谁也记不住,古人凭借想象力,把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再敷于美好的故事。只要你接受几个小时的训练,认出星座和星星不是难事。但是,重庆的夜晚,一般很难看到星星。象棋、围棋大师跟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大脑里装了几万张棋局组块,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我见过一些围棋大师,可以同时跟上百人下围棋,而且鲜无败绩。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呢?把知识挂到这些知识结构上,变成一套套的晶体。以下是常见的4种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1、关联: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比如金字塔结构,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比如SWOT分析,比如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比如各种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2、树状: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树状结构是人类最常见的知识晶体,也是人的习惯思维方式。

        最经典的树状结构就是书的目录,再比如把管理知识分为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知识呈现三个部分,是典型的树状结构。还有,比如SMART法则,SIGN法则,情绪管理的ABC法则,全新销售的ABC法则。

      3、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序列关系是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先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

        4、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数据结构图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

        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先画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今后学了知识点,就用知识框架来画一画,把知识点挂到框架上去,变成知识晶体。


四、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提高认知效率是一条勇猛精进之路,他能让人学有所成,获得值得的回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但真正的高手绝不止步于此,他们会看透知识背后的更底层价值-借助规律、放大投入、达成跃迁。

        李小龙是第一位在国际舞台屹立的华人巨星,更是功夫高手。功夫的英文“Kong Fu”就是他创造的。《时代周刊》评选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人之一。

        其实李小龙,19岁那年只练过咏春拳,也不是最杰出的。他是怎么成为一代功夫高手的呢?

        李小龙也许是中国武术界第一个联机学习者。武术界相对封闭,一旦拜师,再学别家功夫就是欺师灭祖。他整合了传统中国武术和西方哲学心理学的这套功夫后,将其命名为截拳道。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他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招数,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理解-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

      联机学习方式: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个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互联网让信息传输的速度几乎没有时间延迟,几乎是同步无损到达;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没有意义。信息的即时传递,互联网把在线的人联机起来。理论上,你可以连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要再紧紧依靠自己的思考了,你需要和同行交流,答案换答案,交流的过程中还会碰撞出各种奇思妙想,你甚至可以跨行去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小结,读杂志较少的书,少看无聊的微信公号文章,远离毒鸡汤,少刷朋友圈。看书,先快速阅读,再考虑是否精读。把知识分门别类的存储到自己的的知识结构里,形成知识晶体。多练习这些树状、关联、序列、数据这些知识结构。联机学习,打磨知识模块好,分享交换,重复打磨,多跟高手共振。做到以上三步,你基本可以构建知识框架。下一篇笔记,我们来谈谈学会提问和知识IPO。

你可能感兴趣的:(《跃迁》-4 |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