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边的夜色,邮戳里的自由女神像(纪实文学《别了,美国!》连载中 - Part 7)

“You can have it all. Just not all at once.” _ Oprah Winfrey

黄浦江边的夜色

夜晚在魔都的陆家嘴,我和Thomas在Taco Bell吃着快餐,我俩心心念念计划来这里回味一下墨西哥的味道,付诸实践之时,数月已倏然而过。

从巴黎到苏州,之后辗转魔都,Thomas和我惊异于彼此同步的路途。在苏州相识,在魔都相会,两年的友谊,这顿简餐后,将作别于对彼此的祝福中。因为我要北上,而他,很快就要开始自己在亚洲的长途旅行。

初遇苏州之时,Thomas刚从法国毕业,怀揣梦想来到中国。如今,我们多了些心照不宣,我懂得他这两年在中国的感受,他也会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醒我,无论置身何处,都要记得内心的梦想。这是他来到中国后最深刻的体会:这个深沉而沧桑的东方古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生机和魅力。

临别时,Thomas望着黄浦江外滩的夜景,平静的说到:你在中国,这里一切奇迹都可以发生。望着夜色里灯光在江面上的倒影,感受着超过2400万人口的熙攘嘈杂,另一个时空,不禁在我心中呈现:多年前,纽约,和我。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the world gets quiet and the only thing left is your own heart. So you'd better learn the sound of it. Otherwise you'll never understand what it's saying.” _ Sarah Dessen, Just Listen

从迈阿密出发

十月的迈阿密,比起八月的暑热,多了件薄衫的凉意。傍晚,我抱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材,从商学院的大楼,挨着棕榈树的阴凉,穿过医学院和学生活动中心,回到湖边宿舍。那天宿舍坐班的管理员是一个北卡莱罗纳的生物化学系金发小伙子Ethan,我进门朝他微笑着打招呼,拿了我的信件,和碰巧路过的Gabrielle一起走回宿舍。Gabrielle聊起周末和男友的约会,碧绿的眸子里充满了无法掩饰的娇羞和喜悦。那一刻,我还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在一周后飞去纽约,也还不知道,Gabrielle的男友,在一年后向她求婚,而订婚戒指上,有两颗碧绿小钻石,正是象征着她碧绿的眼睛中透着的纯纯爱意。

学生会发来的活动通知中,有一项是一周后在曼哈顿举办的中美商贸会议,活动需要一些翻译志愿者,正在学生中招募。“纽约,哦,我的天啊!”我看到通知,立刻写信给招募志愿者的主办方。没想到转天我就顺利的收到了录取通知。(我事后才知道,我是那里唯一从佛罗里达飞过去的志愿者,身边的中国留学生,都是在纽约当地读书的孩子。)

于是,我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Daisy一起同行,Daisy叫上了她的好友Ryan。我们在Expedia(亿客行)上面定了最廉价的机票。因为是志愿活动,一切经费自理。巧合的是,我竟然同我久未联系的高中同窗小瑶在脸书上恢复了交流,她热心的安排我们住在她曼哈顿的房子里。后来我才知道,高中毕业后,小瑶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那几个月,她正好在曼哈顿实习。

十月的曼哈顿

从迈阿密的温暖到仅有十几度的纽约,我们在曼哈顿的大街上一路靠着持续的运动取暖。清晨六点钟的街道上,看到步履匆匆的西装革履,手捧咖啡的背影们,我不禁想到了201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我迷上了在街边小车前接过甜甜圈和热咖啡的时刻,还有中文流利的小贩做的刚出炉的热狗。我们沿着每一条街巷走着,想趁着参加活动的空闲时间,把曼哈顿一步步走过来。

中央公园、时代广场、大都会博物馆、华尔街、自由女神像、洛克菲勒中心、帝国大厦、纽约中央车站、布鲁克林大桥……我们没有期待着可以在短短的三天走过所有地方,毕竟这样才能给我们第二次、第三次回来的理由。的确,每一处都可以写上洋洋洒洒的千字、万字。而此刻,回忆着刚刚同友人在江边的谈话,心中浮现的,就是我和Daisy以及Ryan做船驶向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岛的情景。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_ From The New Colossus

邮戳里的自由女神像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可以进入历史的大门。只要我们环顾四周,然后通过各种互联网或者古老的信息搜寻方式,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几十年至几千年间,我们脚下的土地上都发生了什么。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大胆的想象,未来,我们所在的经纬度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十月底的我,站在驶向自由女神像的船头,感受不到一丝海风的凉意,影视剧中无数次看到的这个美国的象征,正在向着我们招手。其实对于初到美国的我来说,每日都像活在真人秀的镜头前,自导自演着供自己欣赏的故事。当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种梦幻般的新鲜感,终有一天还是被日复一日的熟悉感代替了。

站在神像的脚下,仰望她右手高举的火炬和左手捧着的《独立宣言》,Daisy,Ryan和我兴奋的录制着视频,在镜头里表达着我们的喜悦。但我知道,无论是刚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我,还是祖辈从欧洲及拉丁美洲移民过来的Daisy和Ryan,这个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的赠礼,对每一个参与历史的芸芸众生,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仰望着火炬背后碧蓝的天空,我第一次思考我来美国的意义。那时候,我远赴异国求学,是莫大的幸运。来自祖国的我,有父母的牵挂和支持,拥有作为女性而享受到的社会条件。我享受着历史进步的果实,而我所尽的微薄之力,也同时淹没在时间的海洋中,随着潮涌向前。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_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埃利斯岛和移民历史博物馆

从自由女神像内博物馆走出来,我们来到了埃利斯岛的移民历史博物馆。在空旷无人的大厅里,我们很难想象,这里曾接待过超过1200万移民。很多人来到这里寻找祖先移民的记录,陈列的展品还包括飘洋过海等待入境的移民者的行李。一百多年过去了,然而“移民”这个词语背后的心酸,任然触及着世界很多地区和人民的灵魂。

我还记得在移民博物馆拍的照片里,自己稚嫩的面容。我要感谢那个照片里的我和我的家人,可以让我带着梦想,远渡重洋。因为那稚嫩的眼神中泛着一种光芒,比神像的火炬还要闪耀,这种光芒让我甚至嫉妒,嫉妒照片里的她可以任时光倒回,嫉妒同她永存的青春和无所畏惧。

纽约之行 · 篇末

离开纽约之前,我们赶上了万圣节之夜。第二年的感恩节,我再次去了纽约。日后如果和这些回忆有缘,我会继续执笔记录。此刻,且让我沉浸在黄浦江和纽约海港彼此交错的波光中吧!

后记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 or, in my case, too early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 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 there are no rules to this thing. 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 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And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 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 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_ Eric Roth,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Screenplay

敲击键盘的时候,我常常会怀疑,这种通过“回忆”而制造出来的写作的“此刻”,是否有悖“活在当下”的真谛。然而正是这种“时光穿梭”,让我将曾经无意识的“经历”,转化为有意识的“思想”。而“思想”这种东西,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如同米开朗基罗从大理石中发现了大卫一样,成为我的博物馆里,永恒的收藏品。

感谢冥冥中的机缘,让我在多年后,获得了一个自由女神像的邮戳赠礼。如今每次当我写完书信或是日记,都不忘在末尾用这枚邮戳盖上一个印章。感谢Thomas,在作别之际,带给我无限的灵感和触动。感谢默默支持我写作,鼓励我继续坚持的朋友,让我用键盘,在失眠的夜里,不辜负失眠的好时光。

祝大家好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浦江边的夜色,邮戳里的自由女神像(纪实文学《别了,美国!》连载中 - Part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