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没毛病,只是差一次跳跃的机会

最近三个月,离开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文章,直到有读书朋友在微信上提醒我,好久没更文,重度拖延症患者在搬完家的周末,思路虽然还没完全理顺,但是强迫自己写点什么。

每一个市场公关人都想要一次惊天动地的公关危机

6月27日,是我的母校汕头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每一年的毕业季,朋友圈里的校友们或者非校友们都在刷屏,诸如标题《李嘉诚和莫言在汕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火了!句句精妙,值得一读再读!》、《汕大毕业典礼,“嘉言”懿行,又是一年<大学问>》、《李嘉诚汕大演讲:常常抱怨的人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又回顾一番李嘉诚先生在汕大毕业典礼上17年来的演讲内容。

以上的热文,不仅出现在学校的自媒体上,不管大到央视、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南方周末等知名媒体,还是各种不知名的自媒体,都“消费”了一遍李嘉诚先生的演讲。

出于职业属性的好奇,我们在群里讨论,汕大在这次毕业典礼上的公关做得非常好,近乎完美,6月27日当天,“李嘉诚毕业演讲”、“汕大毕业典礼”甚至出现在微博热搜上,平时微博热搜都被郑爽、鹿晗等明星的日常生活牢牢占据。

作为市场公关营销行业中的伪公关人,总是想着有一天,当公司足够引起公众关注,并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媒体的焦点,忙里忙外地应付各种媒体的围攻。但是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就职的公司并不是大的平台,只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知名度不算很高,另外一个事实是自己并没有真本事,即使公司出现危机,挺身而出的人轮不到自己。

工作的幸福感来自于用自己的专业为老板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90后职场人离职并不是因为老板苛刻或者工资很少,更多的是他们感受不到成就感。前同事跟我是同龄人,他们经常吐槽的一件事就是领导对工作的限制太多,比如不允许用别的技术、对权限限制得十分封闭,甚至连自己开发的工具,看后台数据的权限都没有,这样的结果导致工作得不到成就感,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中造成信任的缺失。

尽管上级在他们提出离职的时候,对大幅涨工资做了保证,以及描述了非常多美好的前景,但是他们还是执意离开。

不同岗位的人可能对工作幸福感的感知不一样,运营的同学希望日活百万、偶尔来个10万+,技术的同学希望代码不出现bug、个人博客收获很多很多的star,设计的同学希望灵感如涌泉,然后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参与的产品设计中,很多用户都喜欢。

年轻的市场人,总是希望寻找一个机会,表现自己的专业技能。假如面对危机公关,应该怎么应对,《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一书中提到了好几个公关策略,比如石墙策略、洗白策略、烟幕策略、幌子策略、抵挡和推诿策略、口诛笔伐策略等等。而纸上谈兵不如上战场打一战,如果连实际经验都没有,这跟“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没什么差别。

投入了未必成功,但是不投入才知道自己多么烂

在一个公司呆久了,舒适圈慢慢出现,你再也没办法投入那种刚进公司的热情去策划和执行一个项目,你会觉得,每一年都做的事情,每一年都是用同一个供应商,做同一份策划案,然后努力挖掘今年不一样的亮点去做新闻。因为产品还是那个产品,预算还是没有预算。

另一个前同事,在离开公司后,换了好几份工作,几乎没有一份工作超过3个月的,她来找我帮她介绍工作,我不是哪种很直接说出别人缺点的人,于是不好意思说像她这样的工作态度,不能用我的人品去给她推荐工作啊。后来她去问了我们的前HR,HR姐姐直接说重点,问她:你先问问自己,有哪份工作你是有认真投入的,你现在先海投吧,看有没有公司要你。

我投入了,流水线一般的工作还是那样,她不投入,铁打的工作,流水的老板。

希望有市场公关人一起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循规蹈矩没毛病,只是差一次跳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