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

1、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的发现及危害情况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 CCYV),2004年在日本温室甜瓜上首次发现, 2009年正式报道,2010年完成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我国最先于2007年在宁波、上海等地被发现,2011年正式发布。更多蔬菜相关资讯请搜索并关注蔬菜卫士公众号(shucaiweishi)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属于长线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病毒颗粒为长线形,为正单链RNA病毒。寄主主要是甜瓜、西瓜和黄瓜,也有报道可侵染苦瓜、哈密瓜、西葫芦和南瓜等,近年来在黄瓜上发生较为严重。

疑似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的发现

    近期,我们在田间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我国中原某地的日光温室的黄瓜坐果期整株叶片开始出现褪绿黄化,仅叶脉仍保持绿色,尤其是中下部叶片发病更为严重,依据田间症状初步判断为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1张图片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黄瓜田间症状 

病因诊断及发病规律

    我们将发病植株进行采样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RT-PCR检测,血清学检测技术的酶联免疫(ELISA)检测,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形状,结合田间症状,诊断该病是由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引起的病毒病。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CCYV

    CCYV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病毒,对瓜类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因受侵染的叶片褪绿,严重影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果实重量减轻、糖分减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单一高密度种植模式的大规模应用,其危害范围逐渐扩大,发病程度逐渐加重,并有蔓延的趋势。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2张图片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广西和台湾等地。CCYV主要通过粉虱进行半持久性传播,如B型和Q型烟粉虱,CCYV在瓜类作物上的发生与烟粉虱的群体种类和数量存在密切关系。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健壮的植株是植株高产抗病的基础,所以我们在生产中要通过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硼钙等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合理密植,小水勤浇,合理整枝、打杈、留瓜等措施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消灭传毒介体烟粉虱在上茬结束后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植株和杂草,减少田间粉虱的数量;在植株定植前可以使用5%吡虫啉颗粒剂(省力宝)300~500g/亩,能够有效防控粉虱的发生。还要注意在定植前通过在通风口覆盖防虫网和悬挂粘虫板来防止粉虱在棚室间的迁飞。在粉虱发生初期,可以选择20%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1500倍液等速效性杀虫剂配合使用对卵和若虫效果较好的药剂,如螺虫乙酯等,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适时使用一些防治病毒的药剂病毒病一旦发生,想要完全控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病毒病的防控还是要以预防为主,除了我们前边提到的培育健壮植株,防控粉虱等措施外,还可以在病毒高发期或发病初期,适时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有助于减轻病害症状,降低危害程度。

2、辣椒叶片褪绿,你还认为这是“叶霉病”吗?

    近期,吉林白城的种植户的辣椒叶片上出现了褪绿斑,怀疑是得了“叶霉病”,于是在蔬菜卫士平台上进行询问,那到底是什么危害引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图片。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辣椒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为黑褐色,背面偶有稀疏白色霉层的出现,经过专家诊断,这是白粉病危害时的一种表现症状,这与我们常见的辣椒白粉病发病症状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3张图片

    白粉病在田间忽干忽湿的条件下发病重,所以为避免白粉病的发生,首先要选取适合当地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要通过小水勤浇、膜下滴灌或暗灌、科学通风等措施来控制田间湿度不要剧烈变化;最后在发病高峰期和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选择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唑醚·氟酰胺等药剂进行轮换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3、番茄萎蔫坏死,原来根结线虫是祸首!

    近期,河南信阳的番茄种植户的番茄上出现了萎蔫坏死的情况,植株上的其他部位上没有任何的坏死症状,经过种植户的细心查找,原来问题是出在根上。

    通过群友发现,番茄植株根系上出现大小不能的瘤状根结,经过大家诊断,这是比较典型的根结线虫病危害症状。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4张图片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就较难防治。所以,要防治该病的发生,首先要在夏季休棚期,通过利用日光结合石灰氮等土壤消毒剂进行高温闷棚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田间的线虫数量;其次,由于线虫自身传播能力差,主要通过人为活动进行传播,所以要通过选用健康无病种苗、尽量避免串用农具、在串用翻耕机等农具时注意消毒,在串棚时脚上套袋等措施避免线虫在棚室间相互传播;最后,要合理使用防控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等药剂进行定植前土壤处理或灌根处理,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脐腐病频繁发生,防控不能放松!

    脐腐病是茄果类蔬菜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生理障碍,尤其以番茄、辣椒上发生较为严重。根据以往经验,脐腐病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但是进入冬季以后,脐腐病的防控也不能放松。近期就有山东潍坊群友的辣椒上出现了严重的脐腐病,从群友发来的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辣椒脐部周围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前期病斑不腐烂,随着病情扩展,病斑逐渐扩大,这是比较典型的脐腐病的危害症状。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5张图片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脐腐病是由缺钙引起的,而引起钙元素缺乏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土壤中含钙量不足或者是生产中没有及时补充钙肥;其次,氮肥等大量元素肥施用过多,土壤中盐溶液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植株钙吸收受阻;再次,根系发育不良或植株遭遇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钙元素吸收水分、养分受影响,也是脐腐病发生严重的重要原因。

    所以为了预防脐腐病的发生,首先要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其次要科学施肥,要多施有机肥,是适量使用氮磷钾肥,在生长期要及时补充硼钙肥,可有效减少脐腐病的发生;再次,要保证水分均衡供应,采用小水勤浇,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土壤过分干旱;最后,加强根系养护,可以适时施用含有鱼蛋白、腐殖酸等成分的肥料,如海思力®加,来培育健壮根系,提高植株吸收水肥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就能有效防控脐腐病的发生。

5、蚜虫肆虐,我有妙招告诉你!

    蚜虫是蔬菜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虫害,不仅能直接取食植株,诱发植株畸形,其分泌的蜜露往往会引发煤污病的发生,更是许多病毒的传毒媒介,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今年的的蚜虫出现频繁且难以防治。近期,就又有济南的西瓜种植户让蚜虫折磨的苦不堪言,蔬菜卫士群内的各位群友纷纷建言献策,来帮助群友防控蚜虫。

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_第6张图片

    蚜虫具有虫体较小、发育较快、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等特点,所以一经发生就较难防治,所以在蚜虫的防治上,我们还是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健壮植株,清除田间杂草,要及时摘除蔬菜老叶和有虫叶片,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其次,利用蚜虫对黄色强趋性,在棚内悬挂黄板进行诱杀,在棚室的进出口、通风口悬挂防虫网,防止蚜虫在棚室间进行传播;最后,要科学用药,在定植时可使用5%吡虫啉颗粒剂(省力宝)300~500g/亩,能够有效防治蚜虫的发生,发生初期可使用啶虫脒、烯啶虫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轮换使用。其中,群友提供了一个妙招,就是使用敌敌畏原药进行熏蒸一晚,如果植株下方叶片上有蚜虫,可以将把敌敌畏原药倒在地膜上,如果上部叶片有蚜虫,就倒在柱子上,注意不能洒到叶片上,这是群友试验过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使用。更多蔬菜相关资讯请搜索并关注蔬菜卫士公众号(shucaiweishi)

声明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授权(shucaiweishi@163.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瓜类新病毒爆发,如何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