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家庭幸福、孩子成长的唯一有效药

   

确保家庭幸福、孩子成长的唯一有效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末,我偏向于自己和先生在家亲自带孩子。周末在家我们也偏向于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我们忙我们的,真正爱孩子不是处处陪着他、为他着想、给他们制造新奇特,更多应该教会他们自由娱乐、自主学习的方式,只有孩子随身自带玩具、自带老师的模式能确保他们将来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独立自在生存。我甚至会有意识地将孩子抛给先生,以我个人的经验:父亲对我的影响比母亲大。而且父亲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母亲,父母同心协力抚养大的孩子更优秀,这是不争的事实。优不优秀也放一边,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在意孩子小时候和父亲建立亲密的连接,这样能保证孩子青春期能听得进家长几句话。心理学家言必称童年,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一生的发展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再者, 平日忙于工作、生活,有时争论几句都嫌费事劳神,周末不一样,可以发泄,还有时间复原。吵架这种打乱节奏、打破平衡的方式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我的斗争里,我渐渐发现,我们的家庭相处模式慢慢调整为成长型模式:我们都学会了接纳不完美的孩子、学会了淡定些温和些、学会了同心协力、学会争论之后握手言和、学会于不如意里尽量给对方一个赞。

        我和先生争论最多的问题:①我比较尊重孩子的需求,不喜欢别人逗弄他们,先生尊重社会需求,他认为至少男孩子不能动不动就哭。②孩子有问题时,我第一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大人的麻烦。而先生觉得完全没必要,孩子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与家长无关。虽然每次争论的结果都是无疾而终,但我始终在关注这两个矛盾点。

        今天看《跳出教育看教育》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人生来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第一个问题得孩子自己负责,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认识自己。母亲负责第二个问题,所以当孩子有了毛病,我第一个会反思自己的原因也对的。因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他们来自于我,他们的问题我怎能脱得了干系?先生负责回答第三个问题:“我到哪去?”这意味着对于不成熟的孩子,父亲有为他们指点方向的责任,这涉及到教育目的的问题,教育目的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所以父亲用社会的眼光,用孩子一切为自己负责的眼光看待问题也是毫无过错的。

      说到底,教育离不开孩子自主发展:不断追问、发现、认识自己“我是谁?” ;母亲负责根基部分“我从哪来?”;父亲负责“我去哪儿?”的问题,唯有三者统一孩子的教育才算完整。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说:我教过的所有好孩子都不是我教好的,是他们的家庭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优秀。 这句话一直引领着我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给予孩子优质的教育?后来,我观察了孩子在各种培训班的情况,我发现外在的教育其实是表面的东西,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庭教育,是家庭给予他们的思维模式。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如负重担,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任重道远。同时,我也如释重负,我不必为别的孩子报了多少个培训班而焦急了,本质的东西我都自己抓在手里了。

      眼光放长远些,就在刚刚那个读一年级时数学倒数第一名的女孩中考成绩出来了:六个A;就在最近那个上学前哭了一学期的女孩高考考了六百七十多;那个没考上一中,中考成绩带C的男孩,高考超过重本线几十分。放在当时的时点,他们都不优秀,但是假以时间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完成了自我超越,为什么他们能? 而有些家庭不能?因为他们的家庭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孩子都有愿意陪着孩子一起长大的父母。父母审时度势、倾力合作是确保家庭、孩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有效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确保家庭幸福、孩子成长的唯一有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