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兑水"江湖:300%利润是常态

商界导读:从国外的酒庄一次性购买2400瓶葡萄酒,就能获得这家酒庄的独家代理权,甚至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取一个跟知名品牌相似的名字,拿回国内还可以跟消费者说是原瓶原装进口。

进口葡萄酒

文丨《商界》记者 王 颖

老马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个红酒经销商微信群里有人问:新灌的一批葡萄酒9块钱一瓶有没有人要?不一会儿已经有三个经销商表示有兴趣。

老马对我说,这就是用酒精色素勾兑的假酒,这在行业里不是什么秘密。不过比起假酒,数量更多的是那些以次充好的进口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2005~2010年,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3.79%,2010年已达0.93升,而全球人均消费量是3.47升。这当中,进口葡萄酒以60%的占比成为主力。

但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知之甚少,“红酒文化”竟成了最大的利润操作空间。其间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

拉菲觅“知音”

2011年下半年的某个晚上,北京一位拉菲代理商在饭局上酒后吐真言,说自己把两艘远洋货轮改造成造假酒工厂,在公海生产拉菲酒,想要什么年份就什么年份。然后再

过海关运回北京的各大商场销售,每瓶能卖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在座的人都听呆了,其中一位忍不住将此事发到微博上,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其实,这个“公海拉菲造假事件”不是个案。当时,媒体上流传着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拉菲年销量达300多万瓶。但是拉菲公司每年供应给中国的拉菲不到20万

瓶,以此推算,中国市场上假拉菲的数量是真拉菲的十数倍之多。假拉菲利润之高,甚至让造假者愿意以2000元/个的价格购买拉菲的酒瓶。

造假者之所以热衷于制造假拉菲,跟过去十年拉菲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受到追捧有直接关系。从1999年到2009年,一箱12瓶装1982年拉菲的交

易价格从2613英镑涨到2.5万英镑,增幅高达857%。而在中国,一瓶1982年拉菲的价格甚至一度跃过10万元台阶。

据说,拉菲在中国的火爆其实是个“文化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发哥左手一杯拉菲红酒,右手一支古巴雪茄,整个画面都透着一股难以触摸的高贵风尚,从此拉菲红酒、古巴雪茄以及发哥的黑外套和白围巾,都成了“格调”的象征。

由此,拉菲成为港商北上的社交利器,一开始先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刮起拉菲旋风,顶级会所没有拉菲都不好意思开业。之后,拉菲在温州、宁波、杭州这些财富新贵扎堆的地方也开始井喷。大批企业主、富二代成为拉菲的“死忠粉”。

但是,拉菲的产量太有限了,完全跟不上中国市场的需求节奏。老马轻轻晃着手里的高脚酒杯说,有需求就有市场呗。老马在进口葡萄酒一行品了10年酒,如今是某进口红酒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

拉菲是著名的酒庄酒,这就限制了拉菲的产量:只有拉菲庄园按照严格标准用其庄园中树龄为45年的葡萄藤上采摘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才是正牌,一般称为“大拉

菲”。就算同样是拉菲庄园,但用低龄葡萄藤结出的葡萄酿造的酒,也只能算“副牌”,称为“小拉菲”,价格只有大拉菲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而拉菲在全球火爆之后,拉菲集团也有将品牌授权给不少葡萄酒企业“贴牌”,生产的“拉菲传奇系列”、“拉菲传说系列”、“拉菲珍藏系列”等,价格也就两三百元左右。

但是,中国市场对于红酒生产的文化本就非常陌生,酒庄酒和品牌酒有何差异本就难以分清,红酒品质也需要懂行的人才品得出高低。于是,造假酒风行不说,在品牌上玩花样的也不少。

小拉菲也好,“贴牌”拉菲也好,统统标出大拉菲价;没有渠道拿到正宗拉菲的,弄个“拉菲王子”、“拉菲公主”,讲个模糊不清的“跟拉菲有关系”的故事,也能卖出高价。

但是这场拉菲旋风却在2011年戛然而止。一来是拉菲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下跌,最高跌幅甚至达到45%,二来是假拉菲盛行让消费者的热情渐渐冷淡。市场不好

了,造假者也进入严冬。据说,专门制造假拉菲瓶塞的商人,在2011年卖出去70多万个瓶塞后,2012年竟然连一个订单都没有。

拉菲价格的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挤掉泡沫,让拉菲价格回归理性,同时也是给国内的拉菲造假降温。但拉菲的故事淡了,进口葡萄酒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品牌酒故事会

从国外的酒庄一次性购买2400瓶葡萄酒,就能获得这家酒庄的独家代理权,甚至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取一个跟知名品牌相似的名字,然后贴上标签。拿回国内还可以跟消费者说是原瓶原装进口。

“他们还会编一个故事,比如这款酒出自波尔多产区的一家酒庄,离拉菲酒庄很近,甚至酿酒师还是拉菲酿酒师的门徒。比如酒庄历史悠久,只是当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1856年的酒庄评级。这样的谎言还真的能蒙住国内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老马告诉记者。

这些酒在当地的售价可能一瓶也就几块钱人民币,到了中国可以翻10倍、20倍。有的加上华贵的包装,甚至可以翻百倍,卖到上千元。

其实,国外的葡萄酒是不讲究包装的,通常木箱运输,纸袋包装。但中国人有送礼需求,好面子,所以红酒在国内也存在像月饼那样过度包装的问题,消费者很多钱花在了包装上。

现在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国外的红酒商也开始知道迎合中国商人的需求。

在拉菲热消逝之后,富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意识稍稍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国外的品牌酒开始发力培养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这当中有不少品牌酒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比如澳大利亚的奔富、杰卡斯和葡萄牙的卡斯特。

这些品牌酒不仅会研究中国人的口味,还会依据中国人的喜好的方式开展营销。比如,奔富会组织酒庄体验之旅,让中国的游客到奔富旗下的酒庄参观旅游,了解红酒文化。

随着这些品牌酒进入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酒庄酒和品牌酒的区别——一个小众,种植面积严格限定了产量,一个则可以量产;也开始注意到旧世界之外,来自新世界

的葡萄酒。法国之外,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的红酒开始受到欢迎。现在,我国已经对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执行进口零关税,来自这些国家的葡萄酒,价格将

进一步下调。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酒涌入中国,也带来了某些“意外”的商机。

李道之就是发现商机的那个人,他非常有先见之明地一口气注册了数百个酒类商标,这其中大量存在与国际知名品牌或其中文译名相同或相近的情况。红酒品牌中,中招者有奔富,卡斯特、杰卡斯,还有木桐和拉菲。李道之和卡斯特打官司,结果赢了,得到了3373万元赔偿。

品牌酒进入中国市场能够加深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的了解,但这当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文化的差异,依旧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灰色空间。

买手刘嘉玲

中国富商、演艺明星做进口红酒生意已不是什么新闻,不过刘嘉玲卖酒还是引起了关注。

今年6月,刘嘉玲在天猫开设个人品牌葡萄酒天猫旗舰店,号称全球独家首发法国原装波尔多红酒,并以自己的英文名字“Carina

Lau”命名这家天猫店铺。

店中一款“法国超级波尔多AOC特酿珍藏红葡萄酒6支装”,销售价格只有原价的1/4,仅为300元左右,在“6.18”购物节中,两天销售过万瓶。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剑锋还为刘嘉玲颁发了“全球好买手”奖牌。

但没过多久,花名“葡萄酒小皮”的葡萄酒讲师、WS葡萄酒视频系列创始人徐伟就发文指出刘嘉玲葡萄酒的致命伤:“6瓶才卖298元,平均一瓶就是49.8

元。这个套路实在是太廉价了,原价标218元一瓶,现在只需要49.8元一瓶,真的是把消费者当傻瓜,难道有人真的会相信这酒值218元?大家一眼就知道

你卖49.8元还有钱赚,不了解的消费者还会以为你的成本就是10块钱。”

如果对进口红酒略有了解,也会对刘嘉玲的定价产生疑惑。就拿波尔

多来说,那里的葡萄酒分四个等级:AOC、优良餐酒、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其中,AOC是指原产地控制命名,其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

都要得到专家认证,且不可和别地葡萄汁勾兑。最低等级的日常餐酒作日常饮用,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这种酒在当地的售价便宜的一瓶也就6、7元人民 币。

因为卖葡萄酒遭到质疑的明星还有姚明。跟刘嘉玲不一样,姚明的红酒定位高端,优质酒甚至卖到6000元一瓶,一般的酒也要价500元一瓶。而知名的葡萄酒讲师朱利安在品尝过姚明牌葡萄酒后,直言性价比太低。

不过这并不影响姚明的明星效应,自2011年11月成立以来,姚明酒庄的销售额已达800万美元。2015年3月2日开始,位于美国纳帕谷的姚氏酒庄就开始在美国众筹网上融资,众筹目标为300万美元,所筹资金会用于在纳帕谷兴建游客中心,并在上海打造一间品鉴室。

除了刘嘉玲和姚明,热衷于进口葡萄酒的明星还有赵薇,不过她的梦洛红酒因为产量低只在朋友圈销售。

明星卖酒其实只是进口葡萄酒江湖的另一种讲故事方式,但相对于各种灰色操作,明星卖酒更多倾向的是粉丝效应,这其中有没有“兑水”成分也就见仁见智了。

300%利润很寻常

老马自己知道进口葡萄酒的很多故事,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在品酒会上遇“事故”。

一位经销商找他帮忙策划、组织一场品酒会,他以为只是普通的品鉴会就欣然前往。谁知这位朋友做酒会只是个幌子,“做渠道”才是真。

他被经销商安排在出口,如果有客人没有购买就离开,他就必须上去拦住,暗示对方买酒。其中有一位客人在当地颇有名望,被他拦下后为了面子买走了一瓶3000元的葡萄酒,离开时狠狠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

品酒会是国外的酒商带进中国的,原本只是为了推广红酒文化,传播红酒知识。但一些经销商也精明地将之变成“促销会”。

不过,近两年,一边是商超、购物网站,几十元一瓶的进口葡萄酒很常见;另一边是政策导向,让高端的进口葡萄酒失去了销路。两头挤压,进口商陷入困境。

一家葡萄酒贸易公司曾以进驻保税区开店的模式发展迅速,最高峰时在国内拥有几十家门店,但现在生意不好做了。过去,从保税店出去的葡萄酒价格可以翻几十倍,现在为了吸引客户,只在清关价的基础上加收10%的手续费。

进口商们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酒销掉,因为储存葡萄酒有严格的温度限制,要控制在12~15℃之间,所以需要配备或租用恒温仓库。以保税区的恒温仓库为例,一

瓶葡萄酒一个月的储存费是1毛钱,很多进口商是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的,所以他们的葡萄酒大多存储在常温仓库中,夏天这里的温度可以达到三四十摄氏度。

中低端酒利润空间变窄,这样的环境倒逼出一些认真做生意的经销商。他们看好高品质葡萄酒的市场前景,认为未来随着中国人葡萄酒知识的增进,高品质的葡萄酒一定会拥有稳定的市场。

这些经销商会选择代理价格透明的知名品牌,虽然利润空间有限,但是他们会把现阶段的精力放在培养消费者上,定期举办酒会,为优质客户提供恒温酒柜等等。为了缓解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宣传葡萄酒文化,他们还会代理葡萄酒周边产品,比如知名品牌的酒杯、醒酒器等酒具。

而在葡萄酒的终端,一些讲究品酒的场所开始兴起,比如西餐厅、酒店。为了赢得客户,这些商家一开始会给消费上了一定价位的顾客赠送葡萄酒,如果葡萄酒得到顾客的认可,下一次他们就会为之付费。这些场所尤其要讲究一个性价比,所以利润比较合理。

高性价比将会是进口葡萄酒的一个趋势,但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有KTV、酒吧这样的暴利场所存在,所以目前进口葡萄酒的平均利润仍然能达到300%。

或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进口葡萄酒存在的暴利和鱼龙混杂的局面才能得以改善,至少现在我们还难以对自己购买的红酒做出准确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口葡萄酒"兑水"江湖:300%利润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