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如何让教室座位只是一个座位?

如何让教室座位只是一个座位?


2019-02-12如何让教室座位只是一个座位?_第1张图片

猪年央视春晚小品《抢C位》通过夸张手法,将家长对孩子座位的强烈关注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供我们思考,即“教室里究竟有没有所谓的C位?”对此,胡欣红近日撰文指出,“教室没有所谓“C位”,家长要提防焦虑情绪影响孩子。”(《中国青年报》2019年2月12日)

我相信,面对一个能引发许多人强烈共鸣的问题,人们并不只是想要一个简单的否定答案,也许我们更渴望地是去追问其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去思考其处理和解决之道,这才是热议的价值所在。

那么,教室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C位”?

教室座位之所以能成为焦点,恐怕得从大班额教学(班级授课制)说起。当一间教室里插秧式地排列着几十张桌子,主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位置被固定在教室前面那个被称为“讲台”的地方时,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输模式时,不同的座位因为与讲台、教师、黑板的距离远近不同,从而接受讯息(收听效果)的质量也就不同。以讲台上主讲教师为中心,考量教师声音和关注度的辐射半径,用固定思维来衡量,教室座位就有了“黄金位置”和“边缘位置”等等的划分。而且,站在站台中央的主讲教师教育能力越差,座位的地缘价值就越明显。由于学生坐在教室的前排或后排,中间或两边,接受讯息的效果大不相同,座位问题也就由此产生。当然,也有一部分座位问题是人有意为之,这种情况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畴。

座位问题的出现,往往与教育公平有关。”教室里究竟有没有所谓的’C位‘?“实际上聚焦点是教育公平。

面对座位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为之努力,企图通过座位编排,实现教育公平。有人甚至为此研制出多种方法,如自然排列法,即以身高为基准的排列法;性别交叉法,即男女生交叉排列法;成绩排列法,即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排列法;分组排列法,即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组(如异质分组)组成的成员排列在一起的方法,等等。高明一点的教师会综合采用几种方法,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我并不否认这种种座谈编排方法的合理性,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应该继续追问,如何从根本上去化解座位问题,或者说怎样才能让座位问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从逻辑上讲,既然大班额教学方法是座位问题产生的根源,那么破除班级座位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不采用大班额教学而采用小班额教学。目前,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大班额,主要指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上,小班额是指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比如15-25人的班级)。那么,采用小班额教学就一定能解决座位问题,就一定能体现教育公平吗?问题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在我看来,座位问题的真正化解之道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转变教学方式。如果采用小班额教学,但不改变教学方式,继续走大班额教学的老路;如果教师的眼中只有班级与学科,而没有学生个体;如果教师把自己依然定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中既当导演又当主演,学生只是被动参与的话,那么,受教师的目光和声音关注域的限制,座位问题依然会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化解的教育公平问题。如果在小班额之下,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注意:小班额教学≠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不再是“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那么,座位问题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班额大小虽然是座位问题产生根源,但要从根本上化解座位问题却需要从教师的自我审视和自我革命开始。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需要理清思路,自觉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价值是什么”等本质问题。只有教师把目光放在“人”的高度来审视自身行为时,才能跳出问题看问题,才能通过自我改变来实现对问题的真正破解。

作为教师,如果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以单一标准评价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就能摆脱座位的束缚。到那时,学生无论坐在哪个位置,他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的力量,都能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当中。这时,座位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座位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2如何让教室座位只是一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