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电影看中美影像叙事差异

——评《无间道》与《无间风云》

文/刘咏

《无间行者》(美版无间道)实际上是《无间道》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合体。而《无间道》第二集是按《教父》的路子拍的,一方面展现了一个黑帮家族的兴衰,另一方面讲述了97之前香港警方是如何摧毁盘踞在尖沙咀的有组织犯罪集团的。

在卧底警员的身份背景披露方面,《无间行者》交代了他是来自于一个黑帮家族。而《无间道》第一集中,我们无从知晓陈永仁来自何处,只知道他是被警校开除的。直到第二集中,时间回溯到十年前的1991年,才展现了陈永仁与他黑帮家族的关系。

第一、 人情与契约精神。

在人物关系建立上,尽管出自同一个故事,采用了相同的人物关系设置,但由于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还是呈现出了迥异。在香港《无间道》中,陈永仁与黄警官之间有三层关系:上下级、师徒、兄弟。

兄弟情一直是香港黑帮类型片中的重要元素。尽管从警校开始,黄警官一直都是陈永仁的上司,但陈黄之间的兄弟情义要远多于工作关系。两人既是师徒,又是兄弟,包括到后来陈永仁拘捕刘建明时,也带有了极大的复仇色彩。

而在《无间风云》中,比尔和昆南所展现出的是纯粹的工作关系,特别从年龄来看,也接近于祖孙。唯一的一段私人关系表现,是在两人在昆南的寓所中单独会面,昆南指着墙上儿子的照片,对比尔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才为两人的关系涂上了一丝温情的色彩。

在描写昆南殉职的段落时,是从比尔的视角来叙述的,代表了他对昆南的态度,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用了一个极度写实并且近乎冷酷的镜头,展现了昆南堕楼:在隐约的几声飞鸟哀鸣之后,他飞速从高处跌落,种种摔在地上,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鲜血四溅。这与香港《无间道》中用高速摄影和闪回来拉长叙事,极尽浓墨重彩渲染感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另一组表现男人之间的关系中,香港《无间道》里,陈永仁与阿强也有浓浓的兄弟情义,到最后发生枪战阿强中枪后,两人驾车逃跑的时候,阿强事实上已经知道了陈永仁的真实身份,双方心照不宣,阿强意识到被背叛了,对兄弟之间的情分感到幻灭。但在美版《无间道》中,比尔被识破时,立刻试图拔枪对另一个黑帮分子下手,在这里他们是对立的双方。

美国电影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孤胆英雄独来独往,即便是组团完成任务的模式中,也仅仅是合作关系,任务结束后各奔前程。

跳出电影,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结构,自汉以后,明初除外,一直都是推崇以礼治国,整个社会运行是建立在忠孝仁义的儒家观念之上的。实际上是人情大于法治或者说礼法至上,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较小的关系网络,而西方是尊崇个体,社会运行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人与人之依靠契约来互动。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宪政体制,契约精神一直都是核心基础。

第二、女权意识

香港《无间道》中,两位女性角色MARY和李医生,在《无间风云》改编时被合二为一。

作为刘建明的未婚妻,MARY实际是以一个怨妇和被抛弃者的身份出现的, 意识到被眼前的这个人欺骗之后,对婚姻的理想破灭,连最后的退场也是匆匆了事,影片没有交代。

而在《无间行者》中,心理医生曼德琳 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最后一幕出席比尔的葬礼时,面对苏利文的示好,她无动于衷扬长而去,抛弃眼前这个扮演双面间谍的男人。

《无间道》中里陈永仁与李医生的关系是一种接近于中年人的互相倾慕,平静而克制。 在《无间风云》中,比尔与曼德琳的关系模式完全是姐弟恋,这一点从比尔失去组织(昆南殉职)后寻她慰藉一段表现的非常明显,他像一个孩子一样。

在这层关系中,曼德琳一直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不仅如此,她在两个男人之间也具有选择权和主导权,从内心来说她爱比尔要超过自己的苏利文,但一个成熟理智的女人一般不会与一个黑道混混结婚,而一定会选择一个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马萨诸塞警官。

比尔是她的情人,苏利文是她的爱人,在这样一场三角恋情中,她完全是一个掌控全局的人。直到最后,比尔殉职,她愤然抛弃苏利文,没有丝毫留恋。

我们看到,在《无间道》中无论是MARY、李心儿医生都是非常模糊而平面的形象,着墨不多,特别是后者,只是出现了两次,在最后的场景中,很匆匆地与陈永仁互表心意,她们将更多的戏份留给了黑白对立双谍暗战的戏码,这种淡化女性角色的模式,可能是来自于三十年前的《英雄本色》。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强调的是夫权,男性主导,女性附从。而美国文化中,强调女权意识,因此,我们看到,曼德琳是以一种非常强势的姿态出现的,在整部影片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对推动剧情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两个男主角之间的较量,也有她的参与,她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最后的结果是,苏利文赢得了谍战,却输在了情场。

第三、唯心主义

因果轮回是《无间道》中精神内涵,而《无间行者》则是现实主义。《无间道》的名字就来自于佛教《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陈永仁与刘建明在音像店见面的时间是2002年11月28日,但陈永仁在前一天就殉职了。也就是说,他在时间的轮回里又走向了起点。天台警匪决战后,陈永仁的遗体随着升降电梯极速坠落,这一段象征意义明显——堕入地狱。这些唯心主义色彩在《无间行者》中是完全没有的,有的是写实的场景,还有出现了几十次的“他X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部电影看中美影像叙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