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

文/胡兴达

在政策、技术、社会、经济等众多利好因素刺激,再加强盛的教育用户需求带动,信息化教育教学产品入校已成常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教育质量的改进,对学生个性培养效果也愈加明显,本文从产品规划的角度探讨信息化教育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促进教育信息化产品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

【一个新产品规划路径】

一个产品从0到1,再从1到N,经历从“用户-产品-商业”生态构建,在此过程,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围绕用户业务需求,规划产品上线及迭代,建立起竞争壁垒,推动商业运营,从而达成产品目标,实现企业收益。

1.用户:围绕用户挖掘需求,理清“何为用户、用户在哪、有啥特点、核心诉求”等要素,通过用户及市场分析,输出用户业务需求;

2.产品:将业务需求转换产品需求,理清“产品定位,功能设计、表现结构、交互体验”等要素,通过产品规划,输出产品版本,推动上线及迭代;

3.商业:围绕产品版本,根据企业战略,设计商业模型,建立差异竞争优势,推动产品上线后的业务运营及迭代,实现产品目标,带来企业收益。

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_第1张图片
 一个新产品规划路径

【教育信息化规划产品画像】

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强教育行业属性,涉及点多面广,包括客户与用户不同,教学与管理等场景不同,销售与运营不同。根据如上产品规划路径指引,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行业特点,进行信息化教育产品规划画像,构建教育产品规划生态。

1.涉及用户类别较多:服务对象包括学生、老师、家长、校长、局长等角色,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最终目的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故信息化最后以学生为落脚点,其他角色最终服务于学生发展提升。

2.涉及产品类型较多:与服务对象相对应,不同用户角色业务不同,关注点自然不同,应用场景也不同。整体产品涉及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管理者的管、以及家校共育等,最终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涉及商业运作繁杂:目前的教育信息化落地整体以项目销售为主,通过校/区域为单位招投标来进行项目落地。在运营层面,通过自上而下推动产品入校使用,即由主管部门下发学校,再由学校带动家庭常态使用,目前行业内仍在探索从toB到toC商业运营收益。

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_第2张图片
教育信息化规划产品画像

【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模型】

通过以上,所有产品均通过服务于用户达成产品目标,教育信息化产品亦如此,对外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对内通过产品销售及业务运营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围绕产品目标达成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核心要素包括政策、产品、技术、资源、教研、渠道、服务等7要素。

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_第3张图片
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模型  

1.政策

教育信息化以服务于体制内学校为主,遵从国家教育政策的顶层规划。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必须顺应国家政策指引,参照国标或文件规划落地,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并保证产品具有生命力。目前教育信息化政策要点包括:《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智能化校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2.产品

根据前述,结合教育行业特点,首先战略层面,非常清晰产品定位何种用户群、哪个年级、哪个科目,解决用户哪些痛点,实际用户场景怎么样,商业模式如何搭建,运营体系如何运转等;其次范围层面,支撑战略实现需规划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分别什么用途,对应起到什么价值;第三从结构层、框架层层面,产品结构如何设计,如何将功能点串接起来,如何形成闭环,各个功能板块如何交互,如何提升用户操作体验等。第四从表现层层面,页面风格如何设计,是否与使用群体特点吻合,如何抓住用户使用特点,页面样式如何表达等。

3.技术

支撑产品功能实现的技术,包括研发架构选择,技术难点的突破。如围绕教育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产品落地,如何解决老师智能备课、智能教研、智能批改作业、智能测评等,学生的智能报告、智能题库、自适应学习路径、个性学习内容推荐等场景。在此需搭建“云+端”产品体系,在云平台方面如何提供核心技术能力,在端方面如何封装跟教学场景匹配的教育应用。这过程涉及OCR图像识别、NLP试题提取,教学行为及学习数据采集,教育大数据建模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数据的报告输出及数据预警、行为干预等技术能力支撑。

4.资源

内容资源的体系化及精细化直接决定教育教学产品的质量,细粒化纳米级知识点拆分及内容资源可确保面向老师智能备授高效性及针对性,以及面向学生学习画像及个性学习路径推荐的精准性。整个内容资源的建设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在资源类型方面不仅涉及电子教材、课件,还包括试题、试卷、套卷、微课、教案、学案、教学素材、教学工具等并定期跟新,且内容资源与学科知识体系挂钩。而知识属性除知识本身外、还应包括技能属性、能力属性,能体现出“知识获取-技能学习-能力内化”知识掌握的学习路径。

5.教研

通过产学研结合,以专家指导结合产品使用情况提取,确保教育指标梳理及教育模型建立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从而促进产品快速入校被认可。同时,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学科教学的规划,对集体备课、远程备课、远程互动教学等场景重新定义及设计,促进产品深度嵌入教学环节。另外,信息化产品入校势必对传统线下教学有一定调整,这需要基于信息化教学产品设计一套教研模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细化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计划开展,进行教学方式引导。或是围绕某一课题研究来落地,组织教学课程编排,促进产品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6.渠道

目前教育行业市场属强关系市场,项目落地包括通过大项目(如智慧城市)、行业单项目、渠道代理等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需突破众多政策门槛,以较强关系撬动。这需要当地代理或集成商,或与客户已建立起强关系商家合作,通过渠道引荐、资源互换、利益共享等促进项目落地,实现产品入校。

7.服务

一切产品皆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产品使用。在项目落地后,接着产品入校,实现“常常用、时时用、处处用”。面向B端产品具有较强区域属性,每校产品诉求点均可能不太相同,再加目前师生信息素养仍有待提升,这需要020服务支持产品常态使用,包括客户关系维护、入校产品使用培训、日常应用异常指导、教研活动参与支持等。

作者简介:胡兴达,微信279934041,资深教育产品人,转载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规划要素及演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