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躁动

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李敬泽

一种躁动_第1张图片

看冯唐,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读完总觉得似是而非,像是说了什么事,又像是没说。

有人评价他是癫和尚癞道人,破履烂袈裟,游戏红尘,不干不净;可我却觉得满纸的野蛮气味,道尽人生万千滋味。

出生于1971年5月的冯唐,北京人,集“医学家”“作家”“前麦肯锡合伙人”三种身份于一身。学医给了他严密的逻辑和观察力,商业则给了他游走于主流世界的经历,再加上北京人特有的“臭贫”,造就了冯唐不拘一格的文风和审美。

毫无疑问,冯唐的文章综总是上不了高雅的大堂的,里面充斥了太多了粗俗俚语,所以总有批评家说其是“黄书,”可我觉得他只是巧妙地拾起了被很多作家故意掩藏的青春真相,一种不回避、不扭曲地“肿胀”的成长。

“你的姑娘会教会你很多人生道理,但不会叫你如何解开其他姑娘的胸衣。”

“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灵魂是用来歌唱的,精神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上床的。”

我看过很多成长小说,大多纯净美好:有女生微扬的裙角,男生阳光地微笑。可冯唐笔下的成长,充斥着“流氓”与性,犹如蛮长的野草,向人们展示一种原生态的躁动。我欣赏冯唐,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对待性的开放的态度。

这里的“流氓”并非贬义,一个青春发育中的男孩子,大多是流氓的。他们总是分不清性和爱,总是脏话连篇,总是在幻想与反抗,可正常来看,一个标准的流氓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标准的文青。

把性压抑,才是现在教育的悲哀。

费罗伊德将性看成一个人成长的因素,甚至是动力。性的思考应该是成长的仪式,应该是自由但又引导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小说里的“秋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老流氓”孔建国引导,所以“秋水”的所有在主流价值观看起来无法解释的思想,在孔建国眼里都是正常的,这给了“秋水”很大的鼓励。可反观当下,我们还是太容易谈性色变,不给孩子以正确的观念。成长的确不应该只有那些表面的纯洁,生理的成熟也是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身体的发育仿佛是在瞬间完成的,至少对身体的发现是在瞬间完成的,就像一觉儿醒来,柳树全都绿了,榆叶梅全都红了,姑娘的屁股们全都圆了,我愤怒了,我他妈的开始遗精了。”

总的来说,冯唐是幸运的,至少在现在的社会中,他的各种三部曲能够出版甚至还有巨大的影响;他又是不幸的,永远不可能在文学的一方土地上站住脚跟。但冯唐总是自信:

“世界上,需要有执迷不悟的,万劫不复的,痛不欲生的,才显现你们高尚的价值和可贵啊,我帮你们,我入地狱。”

到底是粗俗的文学还是事实的真相,我们交给时间去衡量,至少现在,我们还可以拿起一本冯唐,去寻找当年青春的状态和欲望的影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种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