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进一步理解“神经元网络”,还需要再扭转一次“传统观念”。
什么传统观念呢?就是:
“先干,边干边学”是对的!
什么意思呢?举个传统方式的小例子:炒菜
现在人都懒了,想要炒个新菜,都上网搜一下“菜谱”,然后把菜谱打印下来,放在锅台上,一步一步照着做。
与菜谱类似的还有:操作手册、SOP……
还有我们传统思维里面的:编程。
计算机这么多年了,我们哪怕是用Excel的公式,都是用一条或者一批代码,按步骤描述我需要进行的数据处理过程。
比如,我们要让一个程序输出一个“交叉,X”的图形;
我要输出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斜线,一般情况下需要输入:y=x。用公式的方法告诉计算机绘制第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斜线。
然后再输入y=-x。告诉计算机绘制第二条从左上到右下的斜线。
得到了这么一个图形。
这就是典型的,计算机根据菜单、手册、程序、SOP来完成一个事情。
这种做法,在人类的观点中,一般情况下会被打上这两类标签:
正面评价:标准、可靠、质量有保证、稳定
负面评价:机械、迂腐、死老筋、刻板、笨
“神经元网络”的出现,会如何打破这样的“传统观念”呢?
上面的例子里,y=x y=-x,是程序员通过思维提炼出来的。
而如果你面对一个“神经元网络”的程序的时候。你就不要去编写这个程序了,而是把结果值告诉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己提炼出y=x
给入的数据就是
x1=1,y1=1
x2=1,y2=-1
x1=2,y1=2
x2=2,y2=-2
“神经元网络”根据你的这些输入输出,就算出了x,y之间的关系。
然后你再给个指令,照着做100个案例。“神经元网络”就根据你之前告诉他的样本所计算出来的关系,继续重复100遍。
哦!马盖的!这像不像:“来你看我做,看到了么?好,你做一下”
这就是网上铺天盖地说的“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
那还要程序员干嘛?哇塞,以后买个“神经元网络”的计算机回家,跟我一块上学,把书本上的例题、解题步骤抄进去,不就可以帮我写作业了!哈哈。
网上的那些《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的案例,好高深,看不懂,不好理解。我们上面的那个,就画两个斜线组成一个“X”的案例又太垃圾了吧?抄课本就能写作业也太“忽悠”了吧?能说点靠谱的么?
说个企业管理上会遇到的问题。“人工智能报表”
很多企业都有BI项目,用来实现“商业智能”,其实就是把经营数据展现出来,分析和判断经营情况。
这些报表往往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组,什么是几组呢?就是这些报表还提供“钻取”,就是选择一些参考的信息,进行更详细的查看。
可能要看完好几组报表最终才能知道,“哦!这个月干得不错”
但是,当你面对几百个BU(考核单元)的时候,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分析,就不再是有意思的事情了,基本上属于“看到吐”。
肯定会有领导提出来,“来来来,你把报表搞得直观一点”。通常的做法,我们就把一个一个报表的主要的KPI拿出来,放到一张总表里面,然后再通过写一堆“IF ELSE,或者 CASE,或者 Where”进行条件判断,对数据进行分类。
要是扔给“神经元网络”的话,就有意思了。
你按照上面的那个例子,把子报表的KPI的输出,和你期望看到的评价的分类:比如:“1、干得不错效率高花钱少;2、干得还行就是有点懒还有潜力;3、干得不行效率低花钱少……”
然后弄上一堆“训练数据”,可以是你自己模拟出来的,也可以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真实数据。
得嘞!“神经元网络”就根据你给的这个数据,“学会看报表”了!
但是,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一个非技术的难题!
很多人说:
“大数据就是大忽悠”
很多人说:“搞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的,都特别忽悠!特别能吹!”
能不忽悠么?
你说你的程序“能看报表”了,你的代码呢?你的判断条件呢?你的依据呢?
没有!
没有你说什么,一边去!
那你说,结果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又不能当饭吃!
是呀,的确没有写代码,的确没有明确的条件写入计算机。都是凭“学习之前的经验”得来的。
好多人工智能项目的“行业顾问”,一直在研究,用什么方法能够说服传统IT的管理者,应用人工智能项目。因为,很多传统IT管理者的很多问题,是没办法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找到直接的解释的。甚至无法想象,一个企业里的业务流,居然没有写流程图,就是人工智能“凭感觉”在推动。
好了,到这里,这个“神经元网络”的应用模型讲完了。
下面扯一扯另外一个模型:如何计算培训的成本和辨别欺骗
未完待续。。。。。。
画外音:今天下午,与微软的经理,以Dynamics CRM为主题的交流中,微软的PPT就提到了“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CRM的工作流调整”、“改进传统BI的数据分析能力”。
另外,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进行报表解读的项目,最有名的,应该是今年春天,在上海听到的上海市国税的人工智能选案项目,在营改增以后,国税掌握了全面的企业经营数据,以往,企业报表都是由会计进行编制,表面看起来肯定是“滴水不漏”的。
发现问题,一般都是通过“查账”,但是,查账这个行为,在以前的编程模式下,不太好写。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多基础数据,加之会计规则、会计原理的约束,企业的账目解读用机器学习建模的话,比自然语言分析要容易的多。
刚才看了一下,除了6月份报道的,”发现涉税违法行为的时间“,缩短到了惊人的50天。最近报道的,人工智能选案的准确率高过了95%。某些报道说已经到了98.5%。
看到这样的信息,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