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情激愤,场面混乱,眼看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危机局面要如何控制?通常会派一个人出来说几句话,也就是作公关危机处理,这是最考验人的,能不能有效控制混乱局面,全看他一番话是怎么说的。
通常有这几种类型的讲话。
第一种是逃避忽悠型。
节目《非你莫属》中,招聘企业给一个南开大学的女大学生出了这么个难题:你所在的单位组织给群众免费派发小礼品,媒体跟随采访,群众反应分配礼品不公,情绪激愤,对此你怎么处理?
这位本身就是“社会专业与社会政策”专业,还是英国牛津与剑桥大学的交流生,获得过北美数学建模大赛的二等奖的女高才生,是这样说的:
“对不起大家,今天我们公司分发的礼品,每个人可能分配的数量不一致,导致大家现在有一点情绪在里面,但是我们公司最初目的不是这样的,哪个人觉得自己不公的话可以留一下电话号码,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天中安排把这些礼品送到您的家门让您满意。”
这种方式就是怕事情闹大,先忽悠,哄一哄,把火按熄了再说,至于后面能不能兑现,反正到时会换别的人出面来说,那时再算。总之就是先不正面解决,用哄骗拖延的方式熬过眼下时刻就好。其实有些公司的处理方法也像她这样。
但是这种方式有没有作用呢?有,就是继续闹。也就是等于没用。吃瓜群众又不傻,你有没有诚意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采用这种逃避忽悠型的结果就是,大家继续闹,你不给解决问题人群就不散。
第二种是强制命令型。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的员工们因为拆迁、股权而闹事,又不小心引起了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员工们的情绪更加激动,把警车围了起来,致使消防车也进不来,事件越演越烈。
呆萌的达康书记想让围观群众往后辙,却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祁厅长义正辞严地主张鸣枪示警,武力清场。
于是,广播放出了这样的声音:“市民们,请保持理智,依法维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冰冷的广播连续播了三次,中间还穿插着鸣枪声。
人群的气氛更加紧张了,对立抵抗情绪更加浓郁,围着警车的人群没有散去,局面变成了僵持不下。
官方组织最容易采用这种方式,以国家机器的名义,用强硬恐吓的方式让大家无条件服从。在紧急关头,又面临着上面的压力,有时就不得不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不能服人心,反而令矛盾更加激化,后遗症比较严重。如果说“逃避忽悠型”是用软的方式按熄情绪,“强制命令型”就是用硬的方式把人群的激愤情绪按下去。但是今天这里按下去了,隔几天就会在别的地方又冒出来,而且下次的方式将更加激烈难以控制。
第三种,先发制人型。
有一档真人秀节目《赢在碧水蓝天间》,由12位明星企业家组成两个团队进行商业项目的PK。在一次比拼中,由慈铭集团董事长韩小红发布的任务中,韩小红判了自己所在的蓝天队赢,判了碧水队输。因为两队比分相差不多,碧水队6名队员都不服,韩小红就要去跟他们解释他们为什么输。
她一进房间先面无表情来了句“这位置是我的嘛?”,然后就说碧水队输的原因是因为她觉得他们态度有问题。这话把那几个企业大佬夏华、李静、毛戈平、李想、汪小菲、姚劲波给气的,全涌上来七嘴八舌与她理论,让韩小红无从招架,越说越词穷。最后碧水队队员集体退场,只剩下韩小红,场面非常尴尬。后来韩小红只好宣布退赛。
生活中也有些人像韩小红这样,因为害怕对方的指责,就会先发制人,一上来就先指责或埋怨对方哪哪不对。这就等于把火柴扔到已经浇满汽油的东西上,迅速将本来已不满的情绪点着。很多情侣、夫妻间吵架都是这么吵起来了。
自然,这也是最没有效果的处理方式,不仅无法服众,还能彻底引起对立,最后不欢而散。
第四种,情感打动型。
《人民的名义》中,还是前面的大风厂职工闹事事件,老检察长陈岩石赶到现场,用大喇叭向大风厂的员工们喊话:
“大风厂的员工同志们,请听我说两句。我叫陈岩石,这个厂的老职工可能都认识我。老郑、老马还有小陈,好多师傅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到过这个厂的每一个车间,我熟悉这个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当年这个厂是我亲手改的制,是我主持搞的员工持股试点。今天你们的股权没了,那是你们一辈子的心血啊,全家老小都指着它呢。拆迁之后,你们还要面临着失业,丢饭碗,我知道你们心里很难受,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欲哭无泪啊。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来争取大家的权益。今天咱们厂很多职工都被烧伤了,你们的老板蔡成功也挨打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两句,咱们怎么就不能够理智一点呢,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咱们不能把它弄成不合理不合法啊!我恳求大家理智一些,把拆迁队的人给放了,由政府去处理。那些都是假警察,冒牌的,相信政府会处理的,相信我,我是个老检察,我说话算数的,大家先往后退一退,让消防车先过来把火灭了,请让一让路,让一让路,好不好?”
在陈老情真意切的演讲下,人群开始安静,对抗的情绪才逐渐放松了下来。要不是达康书记听了腹黑祁厅长的话这时又要强拆,再次激起矛盾,事件到了这里本来可以收场了。
这么多种处理方式,为什么陈岩石的这一种就能有效改变人群的行为呢?
其实,这是因为它符合了演讲背后的文案逻辑。
演讲本身就是一种文案,在美国甚至有专门写演讲文案的演讲撰稿人。既然是文案,它就有逻辑可循。我们要想有效处理一场危机公关,就要遵循这样一种逻辑。
1、弄清楚目的
说话也好,演讲也好,广告也好,都是为了实现一种目的。
控制危机场面的目的,是让群体按照你的期望去做出行为上的改变,而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强制命令型”的说话之所以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它只是为了控制而控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目的不清晰的行动都是无效行动。
2、改变情绪
而要让别人做出行为上的改变,必须先改变对方的情绪。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任何道理他都是听不进去的。
就好像小孩做错事,家长上来就是一顿痛批教训,小孩也气鼓鼓地不敢作声。可是这样一来,家长再说什么大道理小孩也听不进去,因为生气愤怒的情绪像堵墙挡在那,所有的话都进不到他的心里去,他又怎么会真的做出改变呢?前面慈铭集团韩小红的失败就是这样,在对方已经输了且不满的情况下,她没有先去解决情绪,一上来还要指责,等于火上浇油,别人更不服了。
无论是唤起对方的积极情绪,还是消除对方的消极情绪,总之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改变对方的情绪。具体做法如下:
1)、先让人对你产生信任
别人不知你是谁,对你不信任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徒劳的。就像“逃避忽悠型”中的那位南开女大学生那样,上来就说怎样怎样处理,那都没用,你谁啊?别人为什么要相信你?
那如何才能让别人信任你呢?你要先讲讲自己的故事。
看看陈岩石是怎么说的:
“我叫陈岩石,这个厂的老职工可能都认识我老郑、老马还有小陈,好多师傅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到过这个厂的每一个车间,我熟悉这个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当年这个厂是我亲手改的制,是我主持搞的员工持股试点。”
让对方信任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讲你的故事。让大家认识你,了解你,就能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想当年寂寂无名的奥巴马在2007年民主党内部竞选时那场一战成名的演讲中,一上来,他就是从自己祖父、父亲、自己的故事讲起,迅速让在场所有听众对这个陌生的黑人小伙产生了信任感。
陈岩石的话让职工们知道了他也是这个厂的老员工,他了解这个厂,他和他们有共同之处。
一旦对你产生了信任感,接下来你说的话,别人就能听得进去了。
2)、接着产生共情
接下来,就要再进一步拉近距离,产生共情作用。如何做?讲讲我们的故事。
陈岩石这样说:
“今天你们的股权没了,那是你们一辈子的心血啊,全家老小都指着它呢。拆迁之后,你们还要面临着失业,丢饭碗,我知道你们心里很难受,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欲哭无泪啊。”
“我跟你们一样”、“我们”、“咱们”这样的字眼,消除了双方的对立感,将自己和对方摆在一起。
这些话是告诉对方,我非常明白你们的处境,非常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我和你们一样难受。让对方觉得,我和你们是一个群体的。
3)转到当前的问题
再接下来,就要讲讲当前面临的问题,也就是眼下的故事。
“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来争取大家的权益。今天咱们厂很多职工都被烧伤了,你们的老板蔡成功也挨打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两句,咱们怎么就不能够理智一点呢,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咱们不能把它弄成不合理不合法啊!”
让对方认识到眼下事情的重要性,明白这件事对对方的利益影响,然后提出你希望对方去做什么。
3、呼吁行动
经过了前面的一步,对方的情绪已经被你改变了,双方之间的那堵心墙消失了,你就可以呼吁对方采取具体行动了。
陈岩石是怎么呼吁的呢?
“我恳求大家理智一些,把拆迁队的人给放了,由政府去处理。那些都是假警察,冒牌的,相信政府会处理的,相信我,我是个老检察,我说话算数的,大家先往后退一退,让消防车先过来把火灭了,请让一让路,让一让路,好不好?”
这里要大家做出的行动是“放人,往后退一退,给消防车让路”,简单具体明确,容易理解,而且用的是平常说话的语言,非常有人情味,容易让人接受。而广播里那种“保持理智、依法维权”的官方书面语言冰冷、生硬,也不具指导性,谁知道“依法维权”到底是想让人怎么做呢?
情感打动型的演讲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着重解决了危机中的情绪问题,把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对立心墙慢慢推倒,让你要说的话和请求真正传达到对方的耳中。对抗情绪一旦消除,对方就能按你希望的要求去改变行为。
而这背后也就是文案的逻辑,唤起情感,做出改变;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掌握了这样的文案逻辑,下次面对这样的局面,你也知道该怎么说才有效了!
更多文章
《企业风暴》| 如果你被裁员了,你会是这里的哪种人?
我未成名卿未嫁,今朝有酒今朝醉,可你知道是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吗?
清明节故事|弄不明白你跟什么人混,你就会死得很难看
留得枯荷听雨声--情诗王子李商隐的爱与哀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