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迷茫 向光亮 ——读《向着光亮那方》有感

#本文参加‘青春’大赛,本人保证本文为本人原创,如有问题则与主办方无关,自愿放弃评优评奖资格

姓名:叶媛

联系方式:13766305357

学校:江西财经大学

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背后是光亮。

初次与刘同的书遇见,是在我尚为懵懂的年龄。那年我高一,年轻幼稚,心高气傲。带着16岁无知高傲的心去读刘同30岁的感悟,自是无法理解,甚至于一脸不屑地嘲讽:“又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鸡汤文。”

好在岁月是位足够耐心的老师,不说一字一句,把一件件事拍打在我身上,然后不留余地地将我的虚伪、无知、自大一点点剖开,鲜血淋淋地摊在我面前,又逼我到墙角无处可逃。现实的残酷终将我的伪装撕碎,当初那个扬言“我的青春不会迷茫”的小丫头片子开始感到迷茫,孤独,无所适从,不知光亮在何方。

那年,家中满墙的爬山虎枯萎衰败,留下萧瑟的藤,像囚徒常年遭遇鞭打后留下的疤痕。也是那年,我被高考重挫。看到这里,有人不禁嘘声:“不就是高考没考好嘛,多大点事,切~”没错,现在我也觉得,这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对于一个一直以来都自认为是佼佼者的人来说,这是对她能力的质疑,对她骄傲的心的凌迟。更为重要的是,高考的失败,推倒了许多我以前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或者说,打破了我对现实过于美好的幻想。迷茫、孤独、纠结、挣扎、不被理解,然后抛开一切不管不顾选择了补习,开始了分数和心灵的加持。

《向着光亮那方》是二战高考结束后看的第一本书,“过不去的事要过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过一页,才能书写另一页,这样才能让人生慢慢成为一本书。事过境迁再阅读,才有往事繁花似锦,回忆温暖如初。”转眼第二次高考也已经过去了五个月,当初的觉得很苦,现在觉得很值,补习的四十三周也成了我19年人生中最有分量的一个篇章。少了一份骄傲,多了几许谦逊;少了一些急躁,多了几分从容;不再过分纠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向着光亮那方就好。

书中,刘同讲述了17个故事,爱情、亲情、友情、工作、生活、怀念、思考、梦想......每个故事各有侧重,或喜或忧。16岁的我认为刘同的文字就是些鸡汤文,19岁的我觉得小清新风格排版的书页里在诉说着每个人的生活。

“某些希望的破灭其实也是好事,起码不用再每天带着傻傻的期望,能够立刻死心去投入新的开始。”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坐在北上南昌的火车上,离开那段伤心的记忆。

说起来那应该是我的初次心动吧,不过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失恋对于初入情场的我来说很痛,伴随的并发症就是失眠,厌食,自卑。深陷泥淖无法自救,直到看到这段话,我开始回过神打起精神。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在所谓爱情的困境中沉沦没有任何的意义,向着光亮那方提灯前行,去寻找,去追逐,去邂逅美好。过去的都是云烟,迟早会散。现在抬头望天,说不定会有铺满天空的彩霞。

我知道,刘同取得现在的成就经历了很多很多,大部分是艰辛的痛苦的。然而在他的笔尖,留下的不是抱怨,不是愤青式的慨叹,是艰苦生活中被无限放大的甜,是柴米油盐繁琐生活的温情,是尔虞我诈间的少有的真心,是世态炎凉中珍贵的坦诚。你说刘同没经历过现实的黑暗丑陋吗?不,不是,是他不愿把这些记在心里,只愿向着光亮那方,提灯前行。带着他的梦想,认真的,从平凡开始,以平凡结束,不哗众取宠,不矫揉造作。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或许,我的经历不够厚重,对于书中的内容理解并不深刻,但无论如何,都愿自己记着:青春,少不了迷茫,缺不了孤独,但一定有光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 迷茫 向光亮 ——读《向着光亮那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