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见过的爱情

1.

我认识这样一对恋人。

女的是我们学院的院花。乍一看有些像赵薇,细看看,又比赵薇秀气得多。家中经商,颇为殷实,独女。

男的是另一学院的院草,长得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帅哥,北京人。那个学院因为每年上万的学费,被我们戏称“贵族学院”。

俩人初相识,男的是有女朋友的。女朋友是他同学院的院花。

爱情是不是三秒钟的感觉,我不知道。但从他俩看,换一个爱情大约只是三周的事。

三周之后,两个人正式手拉手招摇过市。我们这些无关看客愣是比当事人还激动。我至今仍记得,他们牵手走在学校的梧桐路上,男的一脸甜蜜低头讲着什么,女的不时转眸对视。当真是比看过的任何一部偶像剧都更动人。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乐此不疲地大秀恩爱。男的时常旷了自己的课陪女的上课,坐在第一排。女的像写日志一样往博客里发照片,他们路过的街,看过的景,吃过的店。

又过一段时间,我们不时见到两人在宿舍楼下,以前依依惜别的地方,换了一种对峙的姿态,两人脸上都写着不满和不妥协。

于是,有些人说他俩都太争强,总吵架,长不了。但是,大多的人都相信,这样登对的男女总是不会分开的。

下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听说,两人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已经正式拜谒过了彼此父母。自是两家皆大欢喜。听说,女方妈妈还送了对戒。

在我们还没见到那对戒真容的时候,两人分了。

听说,是男的又网恋了。

女的撤掉博客上的照片。日子照过,上课,坐第一排,逛街,吃饭。只是,吵吵了两年多的减肥,终于见了成效。许久未见的朋友来看她,惊叹,你瘦了?怎么减的?

女的没什么表情地来一句,失恋。

2.

我还认识这样一对。

男生是我的同班同学,长得一般,情商很高。大学入学不到一周,成功拿下导员,以后在学院的小官场中自是顺风顺水,势不可挡,官拜学生会主席。

女生和院花是同班同学,长得一般,情商也高。也是入学不久搞定导员,如果也入学生会,搞不好也是个主席什么的。但是,学院有不成文的规定,“学生会高层”间不可恋爱。女生就没进学生会,当了四年班长。

据说,大一上学期,女生就看上男生。可男生正喜欢另一人。到下学期,男生和另一个已不像最初那么黏糊。女生趁机下手。

据说,两人地下了一段时间,在男生分手前。为逼男生最后下定决心,女生不惜高调找了个男朋友,整日价像连体婴儿一般在男生跟前晃。

还没到大一暑假,女生就如愿成了正牌女友。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男生的室友就很少能见到男生。他们说,女生复印了男生的课程表,只要没课,男生就得陪着。每天宿舍关门前一分钟,男生把女生送回,再跑回男生宿舍。还没进寝室,女生电话就追来了。等到在走廊打完电话再进宿舍,就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后来,男生回宿舍早了一些,电话关机。女生就给他室友打,两人拿着室友的电话聊,经常聊到没电。

后来,男生室友电话一律没人接听。女生就跑到男生宿舍楼下喊。男生又乖乖下楼。

再后来,女生喊。出来的是男生的室友,说一句,他不在。

后来,两人终于分手。女生三更半夜在走廊大哭,哭声呜咽,时高时低。哭了一周。

其实,早前我曾见过他们之间的一幕,就知道,长不了。

晚上八九点,我和室友在回宿舍的路上,远远听到有人哭,走近了才看清是他俩。男生抱臂而立,脸微扬,看不清表情。女生蹲在男生脚边,抱紧自己的膝盖,大哭不止,边哭边含糊不清地说,我求你了,我求你了……

爱情始终不是求来的。

3.

还有一对。

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他们的毕业晚会上。

那一年,五月天的《知足》很火。男的在台上轻弹吉他缓缓唱,比阿信和后来的梁静茹都深情。唱到高潮,女的抱一束绚烂的花走上去。

室友说,这俩是一对。谈了四年,大四的时候一起考到新加坡去了。女的考到国立大学了!男的学校倒没那么有名。听说,最开始也只是陪女的考。

浪漫吧?千里追情人。

后来打听他们的故事,倒也乏善可陈。就是一对平凡的大学情侣,好像也经历过吵架、被插足、厌倦,不过恰好都过去了。

相比于俩人华丽丽地同赴新加坡,过去的那些鸡毛蒜皮早就不值得一提了。有压轴的这一出,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动到泣涕零如雨了。

于是,我把这想象成我见到的,最好的爱情。

一年之后,我也毕业了。在我毕业前的“狐朋狗友”宴上,恰有一个学长与这俩人是同班同学。我说,你们班那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爱情。

学长一愣,说,他俩出国不到半年就分了。

这回换我愣住。

后来,我总会想起普鲁斯特在《追忆我的似水年华》里那句话,生活里很多远远看起来很神秘、很美好的东西,拉近了看,往往既不神秘也不美好。

爱情,终究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也终究跟生活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0 -�6����9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见过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