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中的水——进与出

我在陕北修了个水池

2014年我来到延安,参加公司一个项目的建设——开发文安驿古镇,古镇的西侧是一个“沟口”,到雨季时就会有洪水从沟里流出来,然后流入村子南侧的河道了;

项目在建设期间得到政府扶持,给了专项资金让对“沟口”进行专项治理,属于国家水利部门管理的小流域治理范畴;

公司领导结合古镇特点,对沟口的治理进行了优化,在原有治理山洪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入了景观的效果,将水池分为了上下两级,形成落差,当上面水池水满后会流向下面水池,形成一道景观;

为了呢个常年看到水景,我们加了一套上水系统,在枯水季节靠人工上水保持上面的水池中水能够流到下面的水池;

陕北的天气

由于陕北的气候特点,夏季雨水比较集中,冬季较为干燥,在雨水比较集中时,有时会一连下半个月,形成山洪,对当地的房屋和农作物都会有影响,就在上个月,榆林地区有两个县因为洪水导致直接损失16亿人民币;

这个工程在14年年底完工,15年4月份开始蓄水;到现在一斤过去了两年时间,经历了三个夏天和两个冬天;

第一个夏天,施工中的问题在蓄水后一个一个被发现,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于是就对水库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用来泄洪的两个闸门进行了去除,对两侧的挡墙进行了落差处理(按照图纸,挡墙高出水面两米),总共耗时半年时间;

关于修水池的那两年

到了第一个冬季,我们在此网水池中蓄水1m,在零下20度的天气下,水面很快冻结,当时使用的是消防上用的那种软管抽水,上水系统还没有施工,结冰的冰面给我的员工带来的一些快乐,拿出他们当地的土雪橇,在冰面上玩的不亦悦乎;

在第二个雨季到来之前,冰面慢慢融化,池中的水蒸发的,又从池底缝隙漏走的,还有旁边施工单位用水泵抽走的;当时介于多家施工单位要用池中的水施工,公司一方面不停的用软管抽水,再加上雨水,水池中的水基本上不影响施工;公司这边推进上水系统的施工,关于池底漏水的问题没有放在日程上,没有受到重视;

在第二个冬季到来之前,上水系统已经做好,并经过测试,可以正常上水;在上冻之前,虽然蒸发、漏水、以及施工用水同时进行,不过由于上水系统的便利,(相比之前,软管的维护成本过大,而且不是很及时,受制于人)水池中的经常会从上游流到下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园区的工作人员还自费买了写鱼苗放到水池中观赏;

随着温度的逐渐减低,河道的水流量也在减少,上水的频率慢慢放缓,水池中的水慢慢在结冰;

从水池边经过的思考

分析之前水面下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蒸发、池底漏水、还有施工用水;

在冬季来临之后,水面结冰,蒸发量可以不计,施工工地处于停工状态,这是没有重视的漏水问题凸现出来——上游的水池的水在慢慢的减少,速度不快也不慢,在第二年的三月份,与就是今年,三月底上面水池的水已经基本漏完,是有几块低洼的地方还有一些水,在水中还有一些四五公分长的小鱼,在其它一些地方,成百条小鱼的尸体躺在干枯的池底的淤泥上;我们试着有水桶抓了一些放到下面水池中,然后开始准备清淤修补漏水的池底;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清淤和蓄水,虽然还有漏水、蒸发、施工用水的问题,但是通过观察,水池中的水下降的速度明显得到了控制,但之前放鱼的朋友可能不会再来了,除非有新的朋友来;

设计水池之初目的是泄洪,后来为了更有观赏性,我们进行了优化,让它形成落差,看到小瀑布,照这样看,水池最好的状况就是有水从上游流向下游,而且持续不断的流;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我们需要一个公式——小瀑布=上水量-水的损失量;

水池上水的水源来自河道,河道的水随着季节变化,夏季多,冬季少,所以上水量也有季节变化,夏季多,冬季少;

水池中水的减少有三个原因,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蒸发,有一个是不定的——施工,前期用水比较大,后期很少,最后一个是固定的——漏水,随时随地,但是是可控的;

为了让水池一直有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补漏

这个思考的延伸

我把这个概念用在我观察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试着分析,我们的钱是从哪里漏掉的,哪些钱是蒸发掉的,哪些钱是“施工”用掉的;以及怎么才能找到新的水源,保证进水量的一定;

除了看自己公司,也可以通过这个“水池”概念来分析我们对投资其它公司、其他资本市场、其他合伙人,观察他的进出,以及自己维护的这个“水池”的意义何在。

最后附上水池的美景


水池中的水——进与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景区的美景,欢迎前来做客


水池中的水——进与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池中的水——进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