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

春节,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就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

这个“阖家”,不仅是指有着自己爸妈的小家庭,更多是指有着有着共同长辈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父辈一样,不再愿意走亲戚。


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_第1张图片

1.和亲戚生活经历不同,无共同语言

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铁岭、回到建福、回到广西,名字又变成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剩……

Linda上班时候 站在拥挤的地铁上闻着跟她脸对脸的那个乘客 嘴里散发着浓郁的韭菜盒子味儿,自然没办法理解,一直在家乡的同名桂芳 每天骑着电动车五分钟就能到单位的悠闲。

Mary下班之后 来到电影院参加电影主创的见面会,自然没办法理解,在家乡同名的翠花每天下班之后和二狗子、三狗子、三狗子家媳妇儿搓麻将。

Vivian今年28,觉得自己还像电影名字一样“28未成年”,整天说着“宝宝不开心了”逍遥得像个少女。家乡同名的秀兰,也是28岁,今年二胎都生了,起早贪黑围着孩子转,看起来要老上十岁。

George每个月花三千块钱合租在一间十二平米的次卧里,每天吸着雾霾直咳嗽,有时候加班到凌晨两点,还一直在说城市里有着吸引人的机遇与梦想。家乡里同名的大强刚考上基层公务员,每个月工资不到三千,但是工作也比较清闲。

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但是身处一种环境的人却很难理解在另外一种环境追求。即使是同龄人,也不一定有着共同语言。若是以前,人们的生活圈子小,人口流动小,亲属之间生活的环境大致相同,共同语言自然也多。

当然,除了生活环境的差异,不同的人不同的三观也会造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就像是我们平时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能够成为朋友的一般都是与我们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聊得来的人。

而现在独生子女、双生子女的出现让家庭小型化,不再像是以前一样有着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有些亲戚远了,自然平时接触就少,共同点也少,没有共同话题自然也很正常。于是走亲戚只变成一种陪着笑脸、假装热情的礼节性行为,有些人不喜欢也就很自然了。


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_第2张图片

2.讨厌自己的事情变成大家都有资格评论的事情

小时候被问成绩,成绩好的夸一番,成绩差的就学学隔壁家孩子。

后来终于毕业了,不再考试了,觉得以后再也不用被问成绩了,后来才发现这是暴击的开始。

阿狗,今年马上要毕业了啊?找到工作没啊?还没找到啊?哎呦呦,我家孩子也是今年毕业,都已经签下公司啦。可得好好努力了,不能毕业就失业。

阿花,你工作了两三年了,在上海咋样啊?挺好啊,那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六七千?那还不错了。找对象了吗?还没?可得赶紧找对象啊,你找不着对象,工作再好有啥用。你现在26了,再过几年,就只能让人家挑啦。你看看你表姐,26的时候孩子都生啦。我邻居家有个男孩,长得挺好的,跟你差不多高,要不介绍你俩认识一下?

阿强,你跟媳妇都结婚五年了,啥时候生孩子啊?不生啦?丁克啥意思我可不懂,但是你不生孩子这怎么行啊,你爹妈就你一个儿子。我听说我三哥家邻居的表姐的女儿,也是结婚四五年没生孩子,后来在医院治好了。要不我帮你打听一下哪个医院?

找什么工作收入多少、单身还是恋爱、生子还是丁克,本来就只是个人的选择。一个人最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本来就是冷暖自知,自己权衡的事情。走亲戚的时候,偏偏有着那么多亲戚非要你服从他们的价值评断,过他们想让你过的生活,直接怼回去又有伤和气,这样憋出内伤的走亲戚,让人怎么爱得起来?


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_第3张图片

3.过年方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人选择了不同的过年方式。

围观朋友圈,就发现不少人发的已经不是自己在家包的饺子、准备的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已经到了异国的海岛上,餐桌上还爬着一只正在从自己餐盘里偷食物吃的野生蜥蜴。微博上有数据说,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游的旅客已经高达600万。更是有网友说,走在泰国的大街上,遇到的全是中国人。

不仅仅是出境游,就连国内的有些旅游景点也是人满为患。就比如大年初一的杭州西湖,涌入了50.84万次的游客。


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_第4张图片
大年初一的杭州西湖

亲情的维持固然重要,但是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走亲戚的尴尬,似乎也是无奈的事情。

维持亲情,需要的不仅仅是春节时候礼节性的问候,而是依靠平时的多联络沟通。

把春节过得更加顺遂自己的心意,更加开心,也是我们在未来春节的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10: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