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正在败坏设计的名声(Part Ⅰ)

苹果正在败坏设计的名声(Part Ⅰ)_第1张图片
How Apple Is Giving Design A Bad Name

文/Don Norman&Bruce Tognazzini  翻译/ONES Piece Yinan Li&何聪聪

译者按:文章批评了以 iPhone 的 iOS 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设计趋势,即一味追求美感而忽视了用户体验。苹果公司丢掉了先前许多设计原则,比如可用性、撤销操作等等。本文的两位作者均是苹果元老级别的功臣。Don Norman曾任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部副总裁,Bruce Tognazzini则是苹果公司66号员工兼苹果人机交互界面团队创始人。

曾经,苹果以方便好用、简单易懂的产品著称。它主张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这样,用户总能发现什么操作是可以进行的,如何选择那步操作,并且对于操作的结果获得清晰明确的反馈。同时,如果结果不理想,也有办法通过“撤销”来取消上一步操作。

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苹果产品确实比以前更加漂亮,但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容易上手、及时准确的操作反馈、撤销的设置等等优秀设计应有的一些基本原则都已不见了踪影。相反,为了追求美观,苹果创造出了一种细小的字体,对比度又低,很多视力正常的人都很难看清。还有那些纷繁复杂的操作手势,恐怕开发者自己也记不住。而有些很好的功能,多数用户却根本不知道。

现在的苹果产品,尤其是采用iOS操作系统的移动端设备,不再遵循苹果几十年前确立的的那一套众所周知、成熟完善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建立在实验科学和人文常识的基础上,曾为好几代人带来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且易懂、好用的的科技产品,苹果也因此扬名天下。可惜,现在很多原则都已不复存在。诚然,现在的iOS和Mac的OS X的设计指南仍然对老一辈的积淀有所致敬,但在苹果内部,这些原则已经名存实亡。如今的苹果已迷失了方向,一味追求逼格和外观,却忽视了产品简单易懂、操作方便这些立家之本。

苹果在糟蹋设计

苹果公司正在糟蹋设计。不,比这更糟。苹果其实是在复兴一种过时的观念:设计仅仅是为了让产品好看。可设计绝不是这样的!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去发现用户真正的需求,然后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设计是对人类、科技、社会和商业的一种综合性理解。而漂亮的产品外观仅仅是现代设计的一小块组成部分。如今,设计还在解决诸如城市建设、交通系统和医疗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苹果却在老调重弹:设计师只要负责把东西做漂亮就行了,哪怕以牺牲完备的功能、简单易懂的产品和便利的操作为代价。

苹果,你曾经是行业领袖。但现在你为什么固步自封?更糟糕的是,为什么谷歌也学你的坏样?

是的,苹果的产品曾经是出了名地简单、好用,虽然功能非常强大,但你却不需要查阅说明书来学会怎么操作。你可以通过菜单栏发现所有可行的操作,所有操作都可以撤销或者恢复,同时还提供足够的反馈所以你总是知道自己刚刚进行的操作结果如何。用户往往大受鼓舞,自身的创造力也随之被大大激发。苹果的设计指南和理念曾是非常厉害、流行和具有有影响力的。

自从第一代iPhone问世以后,苹果便转向手势操作界面。出了平板后,更是有意识地丢掉了许多原有的核心设计理念。发现功能不再那么容易,撤销设置也不见了踪影,唯独剩下反馈这一点。为什么?这倒不是因为采取了手势操作界面,而是为了达到简洁、优雅的视觉效果,苹果不得不牺牲了可学性、可用性和高效率等传统优点。现在的苹果系统,用户虽然学习、使用起来觉得很不爽,但要放弃改用其他系统也不容易,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为时太晚,钞票也早已进了苹果的口袋。但即使到了这种时候,明明是产品的问题,用户仍然会责怪自己:“我咋就那么笨呢……”

今天的iPhone和iPad堪称极简设计领域的经典:字体漂亮、外形简洁,界面清爽干净,没有多余的文字、图标和菜单。所以看不清字又怎样?漂亮就行了嘛。

之前一位女士告诉我们,她不得不借助苹果的辅助性工具来放大苹果上的字体,调高对比度才能看清。她抱怨说,在很多app上,这么做的话会把正常大小的字放得过大,超出屏幕的范围。请注意,这位女士的眼神虽然不如17岁的青少年那么灵光,但好歹也是正常的。我想在苹果的字体还没这么纤细、对比度很低之前,她完全能够看清屏幕上的每一个字。

到底是怎样的设计理念才会让成百上千万的用户不得不承认自己眼神儿不好并借助辅助性工具才能好好使用产品?苹果本可以不这么设计它的手机,这样大多数用户也就不必觉得自己像残疾人一样需要额外的帮助。讽刺的是,因此进行的调整恰恰毁掉了苹果所追求的美感——有的时候字体被放大到超出屏幕的界限。其实,只要字体的笔画稍微粗一点,对比度稍微高一些,少做一些平滑处理,把握好字体设计的其他重要原则,苹果完全可以兼得鱼与熊掌。

字体只是苹果诸多设计败笔中的一例

字体难以看清只是苹果诸多设计败笔中的一例。光看着屏幕,用户很难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操作。是该往左滑还是往右滑?往上还是往下?用一根手指还是两根?难道是五根?!是滑动还是点击?点击的话是单击还是双击?屏幕上那些个文字真的是文字还是伪装成文字其实至关重要的一个图标?所以用户经常不得不把屏幕上所有看似是图标的东西都点一遍……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操作不当,用户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其中一种解决方式是设置撤销键,这项添加对原先的图形用户界面来说可谓点睛之笔。用户不仅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撤销前一步操作,还可以尽情尝试进行一些新的操作,因为他们确信即使不小心捅了篓子总是可以重新来过。可惜的是,自苹果采用iOS起,一开始就把这项系统设计的核心元素抛弃了,也许是因为这会导致屏幕上凭空多出个按键来吧。一旦这么做可就违背苹果对于极简美学的追求了。

所以撤销没有了。你猜怎么着?有用户开始抱怨。确切来说,是很多用户。所以苹果又把撤销加了回去,只是换了种形式:你只要使劲儿摇你的手机或者平板就能进行撤销。但不是所有设备上都可以,而且你事先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只能先摇起来试试。不过即使你摇了,没啥反应,你也没法确信是你摇的方式不对还是对于目前的情况系统中压根儿就没设置撤销功能。

触屏,尤其是在较小的设备上面,经常会因为不小心碰到某个链接或者按键而出错,用户因此误打误撞打开了另一个界面。其中一个简单而又常用的纠正方式就是设置一个后退控制键,比如在安卓手机中就有这么一个内置的后退键。但苹果就没有。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是试图避免增加一个按键或者一栏菜单?苹果的界面确实因此而更干净、优雅,但这种简洁的表象却是自欺欺人,因为这加大了用户使用的难度。

苹果在有的地方确实设置了“后退”功能,但不像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中是到处都有的,撤销和后退功能的设置取决于具体的开发者。不是所有人,哪怕是苹果内部员工,的设备中所有地方都设置有这些功能。

在屏幕上缺乏提示(即“能指”)的情况下,用户怎么知道是应该向上滑还是向下滑?向左还是向右?用一根、两根手指,还是三根、四根,甚至五根手指?是点击一下、两下还是三下?长按还是短按就行?用户必须要在第一次听说或者“看完说明书”(有说明书么?)之后记住所有这些手势,要不就只能靠自己渐渐摸索、歪打正着了。

因为产品太漂亮了,而且还贼好玩,所以当用户在操作上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转而怪自己生性愚钝。对苹果来说这当然再好不过,但对用户来说就不是了。真应该有人跳出来出本书启蒙下大众。(哦,等等,我俩不已经出书了么,还不只一本呢!)

牛X的设计应该是性感的,有趣的,而且用起来带感。带感的用户体验通常需要设备容易上手,允许用户对误操作进行撤销、恢复等,也需要遵循基本的心理学原则,让用户容易理解产品、享受对过程的控制和使用的快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小学里教授的交互设计课程里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苹果来上这门课的话,怕是会挂科。

更糟糕的是,其他公司也步了苹果的后尘,把设计等同于美感,而丢掉了优秀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果,程序员还没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急着写代码,设计师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东西做得更漂亮,而管理人员则索性解散了用户体验小组——他们帮助改善设计,确保在设计阶段就让产品好用,而不是在等到接下来生产、编程和发布阶段再发力,那个时候就太晚了。这些无知的管理者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这些事前的设计调研、原型和测试肯定会延缓整个研发进程。但恰恰相反,如果做得好,我们可以提前发现问题,甚至早在编程开始之前就发现,这样反倒会大大加快进程。

To be continued…

本文原载于FastCompany,由ONES Piece Yinan Li&何聪聪编译,原文较长,故分成多篇,这是第一篇。ONES Piece是一个由ONES Ventures发起的非营利翻译计划,聚焦科技、创投和商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苹果正在败坏设计的名声(Part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