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

前言:

两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医养结合体制的五项任务,未来我国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提供养老服务.这对我国现存的医疗体制将发生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养老需求和医疗需求快速增长.民政部有关负责人12月7日就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养老是我国当下亟待破解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医养脱节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制约养老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到2015年预计将增至2.21亿.


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_第1张图片

"十二五"时期,我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08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

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三分之二的老人"一体多病"或"带病生存",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所占比例逐步增大.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与日益增大的需求相比,医养结合供给明显不足.不仅医养结合体制尚未妥善建立,就是养老体系本身也还没有完备地建立起来,养老问题和老年人就医问题都十分突出.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从总数来看虽然已达4万多家,但相比庞大的老龄人口队伍仍然严重不足,而在这4万多家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这一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机构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_第2张图片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而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政策保障不足

与医养结合有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政策受财力限制,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障不够,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做到、养老机构难以免费做到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上门护理服务.

2.医养衔接程度不高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未能有效衔接,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不足,护理床位比例偏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功能不完善.

3.服务能力欠缺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但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不紧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种疾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强烈,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聘受限较多等原因,再加上硬件配置不足,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需求.这导致养老机构高端企业管理和护理等专业人才匮乏,流动性大,机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业正在成为一个日渐火热的"朝阳产业",但与此同时,这似乎也是一条"荆棘路".无论是一些老百姓的"邻避"心理,还是一些老人不认同机构养老的观念,都给养老产业的打造形成了阻碍.

诊所发展思路

传统养老机构只能照料生活,管不到医疗,而医院则无法对健康欠佳的老人进行长期养护.但这一矛盾有望从"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机构得到解决.


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_第3张图片

老年人往往集多病于一身,而大医院看病分科比较细,老年人看病往往要挂好几个科的号,这种就医模式不适合老年人特点.

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们,只管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辛辛苦苦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不过星期天,服务人民健康,造福社会发展,但是却不懂经营管理,诊所里面事必躬亲,工作时间不分昼夜,把自己整的很累,把员工搞的崩溃,劳动付出多,价值少利益低.

基层医生要想长足发展,有所建树,必须转型.同时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提供一定的专家门诊预约号、社区食堂提供药膳等,还可以根据需求提供专业的健康档案管理,根据社区内客户大数据分析,提供针对性的特色门诊.

社区门诊的"医",体现在精神关爱、健康数据采集、理疗康复、心理康复、精神康复、运动康复、营养康复等方面;"养"是指帮助老人合理规划一天24小时,培养稳定健康的生活模式.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大多数社会养老机构,还不具备自建医疗机构的条件.

对于健康情况不那么好的老人群体,近年来政府正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带有专科医疗机构性质的护理院.

护理机构或许是医疗养老的最佳结合点.

护理院具有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两种基本职能,应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推动其发展速度,提高优质老年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这一结论的原因有二:

一是自建医疗机构的软硬件门槛高,对于微利的养老院来说是一笔较大投入;

二是养老机构的薪资待遇低、上升空间小,难以吸引专业医护人员;


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_第4张图片

同时通过中医的支撑,形成医养结合的特色和亮点,就能提供养生保健、疾病诊疗、病后康复等全过程的服务.

1.养生保健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2.社会办中医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3.康复服务

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就近享有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4.健康养老

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5.健康旅游

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三是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医疗活动。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层的诊所承载的责任与任务更加明确与突出,各位同行应该及时转变思路,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养融合改革下,诊所应该如何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