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四季味道薛宏玲
画家简介:唐志凯先生,生于大连。绘画风格浪漫,讲究气势、韵味,笔墨酣畅淋漓。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大连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大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师、志凯画室专职画家。代表作品有《云山含烟轻舟过》、《海上看大连》、《观沧海》等。
书生留得一分狂,这期许是恰如其分的。一个文化艺术人,若是狂到了三五分,那就是不着边际;但若是一分没有,才华就令人怀疑了。把握好尺度不容易,绝非放肆与克制之间二选一那么简单,洞察力、分析力、自我认知程度、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一个人若能做到“刚刚好”,便是当下这个现实社会的智者。
唐志凯应该就很在意这个“尺度”,尽管他没有刻意去强调,但始终在追寻的气息,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始终萦绕着。作为已故知名画家唐玉清老先生的儿子,唐志凯的少年生活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春风得意;作为如今画坛上的一位健将,他如今的生活同样没有外人认为的那么繁复,而是澄清至极。
在一个风大的天气,我们来到了大连古玩城里唐志凯的画室。界内有传唐志凯喜欢海,我暗自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海的动静会格外大吧。
人道树荫浓,何曾知其困
唐志凯的父亲,唐玉清老先生,一生都在为绘画艺术奋斗。老先生去世之际,带给了当时艺术界极大的震动,无数艺术人士、社会名流纷纷前往送别老先生,悲恸之情汇集数日。唐老先生是一位一生都在不断打破自我的人,直到去世前,仍在继续变法,他说:“不能画死手!”唐老先生的绘画风格严谨典雅,洒脱豪放。大量作品流传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很多都被中南海、宋庆龄故居博物馆、郭沫若故居博物馆、中国翰林碑刻等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老先生的艺术造诣,至今令无数后辈可望而不可及。
生长在唐老先生这样一位大家的膝下,唐志凯该是何等幸运!——当然,这也只是外人的单方面揣测。幸运,不代表幸福。要知道,光环越大,影子也就越大。唐志凯过去的岁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唐志凯回忆起过往的那些岁月,这是他最直观的一个感受。这话说得听者常常云里雾里,但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所有人都把他叫作——“唐玉清他儿”。这样的话,听个一两次,或许觉得无限荣光,但多了,则是一个人已经丧失了自我存在的表现。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想超越父亲的信念,就是在那时渐渐建立的。唐志凯犹记得,有人邀请他们父子两人同作一幅画,而被父亲果断拒绝的场景。而原因,无非是唐玉清老先生这位严父,觉得儿子唐志凯的功夫还差得远,怎可卖弄笔墨。“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害怕!”“好,我等着你!”这样的对话,就这样发生在了这对父子之间。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传说,道尽了天下艺术人士的勤苦。寒来暑往,唐志凯所付出的汗水,也足以印证这个传说。日夜相继的勤学苦练,朝暮不止的领会感悟,终于没有辜负。当有一天,又有人提出父子两人同作一幅画的请求时,唐玉清老先生终于不复前一次的不屑,变得慎之又慎了。后来,一幅惊起四座的《观沧海》,横空出世。“父亲去世的时候,很是欣慰”,说这话的唐志凯,终于流露出了幸福的味道。
无情不作画,作画莫无情
唐志凯说,绘画是需要情感的。无情不作画,作画莫无情。一日朋友聚会,席间酒酣,坐在唐志凯旁边的一位台湾油画女博士调侃说:“我这个人很色……我是摆弄颜色的!”唐志凯哈哈一笑回应道:“我这个人很多情,是个多情的种子。”众人皆应。
色为情出,情为色动!世界上所有的物体,本是没有情感的,而是人赋予它们情感。人带着情感去观察生活和自然,带着情感去表现生活和自然,也就是在表现自己的情感。唐志凯举了个例子,有人看到大海会感到大海的宽广,有人会感到一种力量,有的人会想到去搏斗冲浪,有的人会想到自己的渺小而去轻生!物体的情感,因个人的情感而异。
绘画中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山水画的情感又是怎样呢?宋代郭熙曾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再加上晨雾、暮霭、晓云、朝霞、夕照、山岚、风雨雷雪,再加上每个人的性格、文化、认知,所表现、反映的情感,何其复杂。唐志凯每创作一幅作品时,都要先去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再去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笔法、什么样的构图,去表现这份情感。所以他的每一幅画,所表现的情感都不一样:有的是水流石唱歌,祥云缭绕宁静的山村,去享受那份世外桃源的恬静;有的是风云变幻的山川,去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舍我其谁的气魄;有的是刀削斧劈,峻拔伟岸而不屑于含蓄蕴籍风流自赏的阳刚之气;有的是“两湖三竺万壑千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心境的倾诉……
有时他像一个书生,有时他像一个浪士,有时他像一个商人,有时他像一个勇将……时哭时笑,时哀时乐,时静时疯,他已经被情折磨得遍体鳞伤,只剩下一个多情的心每天都在不停地跳动!
艺术审美漫无法则,高下雅俗尽由个人学养见闻决定,唐志凯自认为如今的水准还是一只青苹果,知不足而后进取,年少时的旁骛,中年后的专一,如今看来都是快乐的奋斗。把所有经历都视为财富,情绪自然如春天江水夏季绿山,见识一贯通,笔墨自然也就澄明。
我们常说人要向前看,事实上,人最应该向内看,思想意识要往里走,去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感化自己。完善自身的过程,就是赢得外在成就的过程;自身被完善的程度,就是这个人的境界标度。因而从这个角度,一个人向内走了多远,决定了他人生的路有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