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写诗•夜梦黛玉作诗一首

为你写诗•夜梦黛玉作诗一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敢为人所不敢为,实勘惊来又堪悲。
忽念闺中女儿们,如此畅情谁能陪?
语出,紫鹃惊叫有客来,黛玉忙令其“半卷湘帘半掩门”,曰:“自然矣!”

备注:此七月天,梦黛玉作诗,梦里的场景画面深刻于心,遂记之。

1
日读《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夜梦黛玉做梦遇见一个姑娘千里高空独走单丝线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姑娘,年方二八,俏丽可人,才情俱佳,爱慕者络绎不绝,但她始终凡心不动。忽有一日,她听到一个声音,凡心偶炽,毅然决然勇敢追寻。她不知道这个声音是谁的,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也不清楚这声音是否是君子之声,但是她却似乎坚定了这就是她一直等候的良人。因为他的声音,是那么地让她着迷。
她是家中得宠的宝贝,才情俱佳的美人,同时她也是自信果敢的行动派。为了追寻声音的主人,她希望她爱的家人能够给予她更多的力量。然而,这一回,她遇见了不同的声音,遇见了来自一直守护她爱护她的家人所传达出的意料之外的异声。但是这些爱她护她的人,终究还是爱她护她的,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尊重她的选择。
于是,她开始了孤独的追寻之旅。也许人就是这样:不是她爱,她一动不动;若入她心,她实力行动,哪怕那是一场千里高空的走单丝。
是的,黛玉梦见的就是这样的一位走了一场千里高空单丝线的姑娘。两座高山之间悬着那么一根又细又长的丝线,梦里,那个她为了寻觅心中一直呼唤的声音,她就这样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忍着心惊肉跳,在一条高空单丝线上踽踽独行,勇猛前进了。

2
梦里的黛玉恐高无限,一身冷汗,不禁醒来,忍不住一阵惊,一阵叹。只见她,起身揽衣,袅袅挪步,抬起纤纤细手,拈起素纸,提笔点墨即书:
“敢为人所不敢为,实堪惊来又堪悲。”
只是黛玉一想到梦里的那个“她”千里高空走单丝的样子,就忍不住一阵赞,一阵忧:赞她闺中女儿无限多却少有她那般勇敢,落得她没有敢于同形的勇敢者;同时也忧她身处高空千里的单丝线上,为什么还没出现那个令她着迷的声音拥有者迎面而来。于是点墨即书:
“忽念闺中女儿们,如此畅情谁能陪?”
独木不成林,单人难成双,黛玉她忧的,我想自有她忧的道理。只是,一切来不及展开,贴身的丫头紫鹃,见姑娘醒来便陷入如此这般,又闻她低低吟道的这两句,着实震惊,又眼见犹怜。心上正愁不知从何处开解,恰好瞧见宝玉向这方匆匆走来,于是愁下心头,化作和声细语,打断了正在的凝神聚思:
“姑娘,有人来了!”
黛玉闻声,像是声音撞着了心,神魂立即唤回。但是一番失魂落魄倏尔回归,手脚如麻却不知该如何自处了,无奈之下,情急之中,忙令紫鹃“半卷湘帘半掩门”,紫鹃心中诧异,黛玉推心吐露曰:
“自然矣!”(“这样看起来自然点!”)
我不明白“半卷湘帘半掩门”,怎么就能够看起来会更加自然些了。但是感觉得出来,黛玉对宝玉,那是真真动了心了。我想,那时,只要他用真心“半推”她的门,她自然会勇敢地“半就”他的心。门窗虚掩半卷,“推”的就是他的虚情假意,“就”的就是他的真情实意……

3
“畅情”,即情感自然流露,不堵塞于心。
然而自古以来,能够真正畅情者,又有几人呢?
从古之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氓之蚩蚩”到后来“二三其德”,今之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各自选择,及至今日你我或有所耳闻目睹的或伤或悲的故事等等,试问:真正畅情者,能有几人欤?他们都或因家族外力、社会诱惑而堵塞畅情,或因情感双方甚至其中一人“二三其德”便轻而易举地堵塞畅情,而时下持高的离婚率不得不说也可为堵塞畅情的一个重要显现。
前一段时间,去了趟北京,和朋友难得聚了一下,久别酣聊,从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到叹如今谈情说爱无去从,临了恨恨感叹并问我:
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极坏的时代,情感的破离指数持高不下,这到底是珍视感情的一种表现,还是漠视感情的一种表现呢?
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草率的给出答案,但我坚信感情的破离,“畅情”受阻不达必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唐代•鱼玄机),中国人向来敬重情深义重者,如何畅情而不受阻,这是一个多么值得人深思的话题啊?
二零一八年六月 书于谷阳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你写诗•夜梦黛玉作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