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除了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坑爹货!

《大唐才子传》之王勃——

有才无福王子安

文/在河

“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除了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坑爹货!_第1张图片


公元673年,大唐王朝高宗咸亨四年夏,大唐最南面的疆域交趾县,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整个世界闷热而潮湿。

王福畴带着滴着水的斗笠,披着一袭沉重的蓑衣,踏着泥泞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他的目的地是交趾县县衙,作为朝廷新派来的县令,他感到自己的前途正如眼前的环境一样,朦胧而毫无生机。

虽然是新上任,但王福畴可一丁点高兴的心情也没有。在这之前,他是正七品的雍州司功参军,管理整个州的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而且雍州是唐朝的大州,在长安附近,皇帝非常看重。

为什么王福畴一下子从天子脚下远贬到了交趾这瘴疠之地呢?

这一切,还得从他那宝贝蛋天才儿子王勃说起。


王勃,何许人也?

相信上高中时用过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人都知道他,曾经要求背诵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王勃的大作,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更是我们挂在嘴边的名句。

如果你还没印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总该知道,《滕王阁序》这篇死长死长的文章要求全文背诵,这么痛苦的记忆如果你也忘了,那只能说明你就是一头百分百没心没肺的臭学渣!

王勃干了啥坑爹的事,使得他的老父亲一大把年纪,还要颠沛流离,羁旅他乡?他不是天才少年吗?他不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牛逼诗人吗?

对,他的确是。

但正是他的这些称号,使得他从一个宝贝儿子变成了一个熊孩子,净干些坑爹的事了。


公元656年,刚满六岁,正上幼儿园大班的少年王勃就已经可以写出文笔流畅文章了,一时还被赞为“神童”。九岁时,他竟然可以丧心病狂的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并有板有眼地还写了十卷《指瑕》来挑刺,嚣张程度可以甩韩寒十几条南京路。

简直,岂有此理。

不仅如此,他还有两个哥哥,也都是才藻相类,牛逼哄哄,隔壁老杜杜易简见人就说:你看人家隔壁老王家那仨孩子,多出息,个个都神童,栋梁之才,这就是老王家的三棵树啊!

其实,说到这里,挺烦的,王勃这兄弟仨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啊,对于普通的你们来说,我深有理解,因为我从小也是听着“别人家孩子”的故事长大的。

天才少年,一年变一个样。

十岁时,王勃这逼孩子就已经饱览六经了,而且他还不踏实,喜欢瞎折腾,放着好好的学不上,十二岁的时候,他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走走”,便从老家山西绛州龙门来到了首都长安,跟当时很有名的主任医生曹元学起了医学。两年时间,又饱览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针灸、把脉、炼丹、算命等也有所领悟。

简直不可理喻,当我们还在穿开裆裤,随地大小便不脸红的时候,人家王勃已经会给老奶奶把脉、扎针灸了,差距就是那么大。

“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除了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坑爹货!_第2张图片


王勃“京漂”了一年以后,十三岁时就回老家了。

这次回到家,他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当官。也许是他在京城给老奶奶扎针扎多了,随便扎一个都是朝廷退休老干部,刺激到了他。

当时,要想进入仕途,最正经的方式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但对于刚13岁的天才小毛孩王勃来说,考公务员他还看不上,他决定要毛遂自荐。

于是,他就写了一篇1500字的骈文《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洋洋洒洒,满满两页A4纸,引经据典,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华丽到不像话,但可惜最后没收到什么音信。

出名要趁早,这都已经14岁了,王勃急了。

一不做,二不休。这次王勃胆变肥了,直接给当时的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信,信里面一边说自己想当官想疯了,一边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意见。刘祥道一看,这王勃不得了,小小年纪觉悟很高,是个人才,就推荐给了朝廷的其他官员。

之后,王勃紧紧抱住了朝廷的几根“大腿”,通过他们,他写了好多颂词,拍皇上马屁。这个时候,高宗皇帝虽然还没见过王勃,但也有所耳闻。

公元666年,16岁的王勃通过了国家的公务员选拔考试,但因为年纪小,就分配他一个散官范畴的朝散郎的官职,品级为从七品。搁到现在,应该是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享受副处级待遇。

不仅如此,他的颂词还被皇上看到了,得知是还未成年的王勃所写时,高宗皇上惊叹不已,惊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啊!”

王勃一时间成了众人皆知的“网络红人”。


成了“网络红人”的王勃,有官阶无实职,整天在京城里瞎溜达。这时,主考官找到王勃,说你这红也红了,官也当了,整天瞎溜达也不是事,愿不愿意到王爷府上做主管修国史的修撰,是一份肥差,也是闲差。

王勃一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再说是王爷府,以后可能有更好的机会,于是就来了。

这个王爷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沛王李贤。

来到王府以后,王勃的文采一下子征服了小王爷李贤,深得他的欢心。但好事不长,两年后,王勃就因为一篇文章闯下了大祸。

公元668年,这一年京城里在贵族圈里流行玩斗鸡,沛王李贤和后来成为皇帝的英王李显也加入了斗鸡的行列,而且俩人还约好了,放学以后,小操场不见不散,来一场面对面的斗鸡大赛。

王勃手欠,大笔一挥,作死地写了一篇挑衅性极强的文章《檄英王鸡文》,文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幽默味十足,读起来非常爽。本来也就一乐过去了,但坏就坏在这篇文章不知怎么的就跑到了皇帝的手里去了。

皇帝看后,大怒。这不是挑拨王子之间的关系吗?你王勃作为王府修撰不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王子们之间的和谐,反而写这种玩意破坏手足之情!该当何罪!

最终,王勃被逐出王府,贬出了长安城。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这年,王勃已经18岁了。经历了几年京城里政治生活,王勃又想起了“世界那么大”这句格言,他还是觉得自己得去看看,于是,他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目的地——巴蜀。

在巴蜀,他遇到了“初唐四杰”的老二杨炯,俩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整天喝酒唱K玩女人,纵情山水,倒也快活。期间,还写了很多漂亮的诗文。

有一天,王勃登山远眺,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丞相来,一番感慨,悲从中来,我王勃何以如此,竟混成这个鬼样子。

怎么办?——回长安。

三年过去了,长安还是那个长安,但王勃早已不是曾经的王勃。

虽然王勃满腔热血地回来了,但通过正常渠道重新获得皇帝的赏识,已经不太可能。

这时,王勃听好朋友虢州司法凌季友说,虢州盛产草药,而自己又擅长医术,关键是虢州参军的职位还空着,王勃一想,这样也好,就去虢州填了参军这个坑。

在这个职位上,王勃做的也挺开心,虽然职位较之前低了很多,但天高皇帝远,天子管不着,快活自在,还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医药。

不得不说,王勃走了狗屎运,祸水又找上了他。

“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除了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坑爹货!_第3张图片


这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事,跑到王勃这里,哭爹喊娘喊救命。王勃心软,便将他藏了起来,但回头一想,这不行,窝藏罪犯可是大罪,于是,一刀便杀死了曹达。

这边刚杀死,那边官府就知道了,王勃顺利地钻进了别人的套子里。

杀人偿命,等待王勃的是刀刃锋利的屠刀。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这一次,好运终于降临在王勃的头上,正巧遇到天下大赦,王勃没死成。说来曹达这事也蹊跷,据《新、旧唐书》记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为他平时恃才傲物习惯了,到处胡咧咧,其他官员烦他,所以就设计了这么个阴谋。

王勃是没死成,这下可就坑了爹了。

作为王勃亲爹的王福畴不得不接受朝廷的贬谪,从雍州贬到了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这也就是今天文章开头的事。


王勃这人,平时浪归浪,但归根结底,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儒家思想。

亲爹王福畴因为自己犯事,受到牵连。王勃觉得自己太不孝了,在《上百里昌言疏》中,他悔恨无比:“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而且,以前得罪过皇帝,后来又得罪了地方官,前途可谓已经黯淡无光了。

王勃的心死了。

公元675年,大唐上元二年,王勃背起行囊,准备远赴交趾看望自己的老父亲。这一路,他走得很辛苦。

九九重阳节,王勃途径洪州(今南昌),参与都督阎伯屿的宴会,不知好歹地抢了都督女婿孟学士的风头,一气呵成了一篇《滕王阁序》,满座皆惊,成就了传世经典。

第二年夏天,交趾依然阴雨连绵。王勃风尘仆仆地来到父亲潮湿的榻处,见到了生活穷迫的父亲,又是禁不住悲伤欲绝。

归途,雨多,南海风急船紧浪花高。

王勃,命薄,遇水惊悸而亡命难逃。

时年,27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隔壁老王家孩子”王勃,除了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坑爹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