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做产品走过的坑2---博而不精杂而不纯

这一年做产品走过的坑2---博而不精杂而不纯_第1张图片

《神雕侠侣》里面金轮法王说杨过一身好武艺,但是博而不精,杂而不纯。纵观《神雕》杨过会欧阳锋的蛤蟆功,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黄药师的玉箫剑法,古墓派的玉女心经等等,但是各个武功都是只是会,跟原创PK完全没有胜算。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金轮法王说的那八个字,每个武功没有细细琢磨,学其形,没有领会其神。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异类》

回到走过的这一年里面,后面做的2款产品,一个是微信商城和用户系统,一个是门店使用接车系统。但是两款产品也没有逃到被抛弃的命运,虽然现在然在运营,但是和被抛弃的孩子一样无人疼无人爱。这个和一些外因脱不开关系,可能外因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如果一味强调外因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SO,还是说产品的问题。

产品规划---浅尝辄止

新开发产品,对于产品的规划决定了产品生死。这个规划与2个方面离不开关系,一是产品在公司战略布局上的位置,产品对公司有什么作用,提升品牌形象(装逼)?节约企业成本?高升效率?还是产生现金流?而这些我们只要做到知情权就可以了。二是产品层面的规划。这个体现了自己的段位,也决定了你宽度和深度,《从0到1》上面就有说过,全球化是横向的扩张,只能复制以前就有的成功,而科技创新是纵向的扩张,是创造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在互联网的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横向发展会较多,所以需要权衡在产品上你的横向有多宽,这个决定了你的业务面,如果开发实力足够的前提下,你可以拓展自己产品线的宽度。关于产品的深度,这个取决你对市场和业务理解的深度,在传统经济时代以产订销,而在现代经济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时代都是以需订产。说了这么一大推,那为什么我在规划上会有问题呢?在2个方面

1 隔靴搔痒没有直击G点

在规划产品的时候,思考的不够深入。对于产品核心功能解决的深度不够。比如接车系统,定位就是快速帮助门店业务人员快速记录车辆信息,并同时将汽车加入洗车队列。这个核心功能,关键就是一个字“快”,怎么快?输入够少,响应快,方便。但是规划的时候出现了偏差,从公司利益出发要求详细的会员信息,这样明显与快背到而驰。另外,车牌的输入至少是6位的输入,手机上输入速度与笔写,在时间上慢了1.5秒,如果当时使用OCR(拍照识别)技术的话对于业务部门可以释放一部分时间,但是忽略了这些细节,所以,在这个核心功能上没有深入考虑到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隔靴搔痒没有直击用户的G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的自嗨。

2 活在唐朝,横行扩展

在唐朝以肥为美,放在现今就是被人歧视的胖纸。S曲线勾勒玲珑的美,该大的要大,该小的要小。核心功能必须要突出,需要无限放大做深入,非核心功能该砍就要砍,大而全的产品如果你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可以率性而为。而在规划需求优先级上,不够以市场作为导向,而是以boss作为导向,BOSS代表的就是市场,需求的来源就是BOSS。BOSS是个很有创新精神的人,结果在功能上不断进行满足。产品变成了唐朝的妹纸,而且这个妹纸皮肤还不好,是个吃货,体重不断飙升。这样只要是个正常的汉子一般提起不了X欲的。

产品评审--形同虚设

说到产品评审,很多大咖一想到就是冒出了“撕逼”、“扯皮”,“PK”这样的关键字,而我们比较安静,产品用PPT放映,开发玩着手机听,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宝贵意见。在上家公司,评审只有项目经理参与,一般就是和项目经理撕逼,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层级过多理解有偏差。所以在这家公司,业务相关部门和项目经理加上涉及的开发人员进行参与。想想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还是有的……

主要问题在于,在评审会议之前开发没有对产品需求进行了解。在需求评审上只是作为快速了解需求的渠道,不需要花费时间来看原型和需求文档。这个和上课一样,如果 成绩好的学生只是听听课可以提出疑问,成绩一般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如果事前进行预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没有第一次推出来的东西就是完美的,只有通过评审把产品思路和流程都确定OK。在后期开发的时候就会更加顺畅,不会因为一个流程不完善导致需要绕弯儿。

结果反馈--秘而不宣

对于bug我已经释然了,前几天和圈内的朋友聊天,bug这个问题在行业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张开来讲,会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内容。时间上的管理和开发人员心态上的管理。记得有位朋友在公司不断抱怨开发的技能,开发人员谈谈说了一句: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我朋友气的无话可说,产品很可悲,很多PM没有行政权,只有靠自己的影响力要推进产品的进程。

产品bug多,开发工作积极性不高,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需求不明确变更频繁,产品规划有问题,产品不落地,前两个问题前面已经说了就不表了,产品不落地一直在开发,这个问题我之前没有想到过会对开发造成影响,有次和前开发同事聊天,从谈话获悉开发其实对产品也是有想法的,任务的形式只会让开发觉得只要能交差应付就行了,对产品没有感情。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也就会bug不断。

深刻反思,在需求规划的时候不能只对开发讲功能,如果只说功能,开发人员只会知道一个点,这个需求的意义和成就不会体会的到,这样没有一种使命感,进而导致开发不理解产品功能的价值。产品价值对于开发来说分为有形的价值和无形的价值,有形的价值无非就是奖金之类,这样的方式只能短暂对开发人员产生促进,无形的价值是要他明白做这个事的意义和成就感,这个会对他影响更加深远,这种激励是在马斯洛需求上最高层面上的。而我们几个产品下来,只有和开发说这个产品的意义,没有细分给每个开发人员关于他负责的模块对整个产品的意义,另外产品上线没有及时反馈后期的运用情况,只会给开发提bug清单和需求清单。从而将开发人员陷入无尽的死循环里面。

写在最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过了一年才将这一年的所思所想所感整理出来,确实有点迟了,很多问题看得不深刻。今天把问题整理出来,给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一些提醒。这一年做的比较杂而且没有深入,浅尝辄止,在广度上没有对业务进行扩展,在深度上没有对业务细节进行深入,所以导致文题所言博而不精杂而不纯,破冰之道在于精细和沉淀。格物致知,王阳明之改过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仅此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年做产品走过的坑2---博而不精杂而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