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伦敦温布利大球场,“Live aid”演唱会演出现场。
身着白背心、蓝色牛仔裤的佛莱迪·摩克瑞从帷幕之后走出。
七万多人的现场如潮水一般汹涌。
他是皇后乐队的主唱。
如果谈论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皇后乐队将跻身其中。
旷世杰作《波西米亚狂想曲》,王菲曾翻唱过。
《We Will Rock You》是无人不知的经典;
而如果谈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演出,“Live aid”演唱会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这场巨型义演,是为了给非洲饱受饥饿之苦的灾民们募集捐款。
几乎所有七八十年代的巨星都云集其中,包括鲍勃·迪伦、埃尔顿·约翰、U2、齐柏林飞艇……
这些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明星们,只跟演出方有口头之约。
但无一例外地到场,并最终为非洲灾民们募集到五千多万美元的善款。
那时候,人们相信无国界的摇滚和爱可以拯救世界——而它也的确做到了。
皇后乐队在演唱会当天的表演,被公认为是所有表演中最精彩绝伦的一场。
长达20分钟风华绝代的演出,造就了一个无可攀登的高峰。
这场演出,也同样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开始和最后的片段。
电影讲述了牙叔佛莱迪·摩克瑞(以下都称牙叔)的传奇一生,摘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
在今天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它拿下四项大奖:
最佳男主、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
男主马雷克在影片中像素级地复制了牙叔的神态、小动作和舞台表演。
不仅讲述了牙叔的舞台传奇,更娓娓道来了他一生复杂的情感、黑暗面和鲜为人知的孤独。
舞台上的神明
1946年9月5号,牙叔出生了。
那时他还叫法鲁克·布勒萨拉,父母都是帕西人,属于印度血统,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印度度过。
12岁的时候,牙叔组建了一支校园乐队,他担任键盘手,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他的朋友说,“他有着诡异的将收音机里音乐在钢琴上重现的能力”。
17岁之后,为了逃避战乱,他们举家搬迁到伦敦。
在伦敦伊令艺术大学,他完成了本科课程。
皇后乐队的图标,就是由牙叔亲手设计的。
毕业之后,他没有找一份正经工作。
他不想坐在设计图纸和工作桌面前度过一生。
牙叔陆续加入了一些乐队,但主要收入靠在市场上卖二手衣服、在机场当搬运工。
那时,他加入的乐队都不怎么样。于是,他天天跟着他本科室友Tim的smile乐队。
Smile乐队的吉他手和鼓手,分别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皇后乐队成员)。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
23岁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彷徨的年纪。
但那时候年仅23岁的布莱恩·梅在帝国理工学院读博士,他彷徨的点是——我到底是应该去当一个牛逼的天文物理学家,还是当一个超牛逼的艺术家?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的烦恼都是这样的,要么成为天才博士,要么成为世界级吉他手。
布莱恩·梅在音乐和科学的分叉路上徘徊不已时,牙叔出现了。
布莱恩·梅这时只需要写完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他实习时候做的是导弹设计,国家科学实验室已经点名要他了。
但牙叔提出要加入乐队之后,他果断放弃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37年之后,2007年,布莱恩·梅完成了自己当时未能完成的博士论文,并成功取得了帝国理工的天文学博士学位。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是这样的,艺术和科学哪个都好,那么我全都要。
在电影里,Smile乐队的原主唱Tim离队了,乐队面临解散,此时三人相遇,牙叔走到心灰意冷的两人面前毛遂自荐,张口唱了几句。
在冷清后街上这开口唱的几句,让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惊为天人。
牙叔说,“我从小多长了四颗门牙,所以音域比其他人都要广。”
自此,三人组成新的“皇后乐队(Queen)”。
但实际上,牙叔和原主唱Tim是大学本科时候的室友,早就跟乐队成员很熟了。
不久之后,牙叔正式更名。
乐队成立之初,他们的前两张专辑都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转机来自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
一首《Killer Queen》脱颖而出,在英国达到了第二名和双白金专辑的好成绩。
皇后乐队从此开启传奇。
这之后,他们开始制作当时英国史上花费最多制作费用的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
最负盛名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也在其中。
那时候,电台播放的音乐,都在3分钟左右。
6分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时长足足超了一半。
因为坚持用《波西米亚狂想曲》做主打歌,乐队和发行方闹掰。
这首歌,号称是最复杂的摇滚乐。
全曲六分钟,却包含了几十个不同的和弦,分为五章,从开始的钢琴伴奏下的痛苦倾诉,到歌剧咏叹调和合唱的众神审判,到金属的反抗,最后以钢琴伴奏表现对命运的服从。
仿佛是牙叔的一生的预言。
世界上有这么一些歌,不像是人类能写出来的,像是上帝之音在你脑袋里吟唱。
当你拿起琴或者话筒,就有如走入古战场,那旋律出现,是神的呓语。
仿佛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在那里,是它让你看见了它,它说来吧,show me the meaning,你只能臣服,无法抵抗。
《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这样的旋律。
这张专辑之后,皇后乐队无人不知,成为英国最火的乐队,跻身世界顶级摇滚乐队。
皇后乐队在全球开始了巡演之路。
牙叔高亢的嗓音,华丽的台风,诡谲多变的唱法,让皇后乐队名气越来越大。
大卫·鲍伊说,“在所有戏剧摇滚歌手中,他远远超过了所有人。”
牙叔和其他乐队成员赚了个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他也和乐队有了分歧。
电影中,他们的分歧大到一定程度时,牙叔变得非常孤独。
他一个人住在大别墅之中,但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能陪伴他。
他只能通过开一个一个的派对来缓解。
后来他确诊艾滋,与乐队重归于好,但生命已经所剩无几。
他决定带队去参加“Live aid”,这才有了摇滚史上最伟大的演出。
很多人说,《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利用现有的拍摄手段和技术,复刻重现了几十年前。
那场无与伦比的经典演出现场,一个俯瞰角度,大摇臂划过七万人的体育场,定格在他的脸上,令所有乐迷和银幕之前的人激动不已。
摇滚史上最华丽的二十分钟,被影片完全展示了出来。
这二十分钟,是神来之笔,佛莱迪·摩克瑞仿佛真身再现。
在那个灿烂无比的舞台上,他和影片一起定格在那里了。
没人理解他的孤独
牙叔的一生,伴随着无数争议。
影片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一场记者发布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在问牙叔的性取向和艾滋传闻。
皇后乐队面对这些质问,显得非常无力。
时代的局限性,让牙叔对自己的性向一直讳莫如深。
他在学生时代就认识了玛丽,她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和爱人之一。
在牙叔死后,他将一半的遗产都留给了她。
落魄时,两人一起在市场卖二手衣服。
后来牙叔逐渐明白自己的天性,他不得不离开玛丽。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让人心碎的场景。
牙叔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别墅中,他给住在对面的玛丽打电话。
两人通过窗户和台灯的一明一暗来互道晚安。
他想让玛丽陪他喝一杯酒。
玛丽坐在床前,骗他说,我喝了,晚安。
情感的混乱让他无所适从,他只有在舞台上才是真的自己。
在“Live aid”上场之前,牙叔问乐队其他成员,“你们觉得大卫·鲍伊(摇滚歌手)怎么样?”
布莱恩·梅说,“我觉得他是个好小伙儿。”
牙叔说,“我觉得他是个gay”。
牙叔和大卫·鲍伊惺惺相惜,许多特质如此相同。
两人更是合作了皇后乐队的冠军单曲《Under Pressure》,可惜的是,牙叔的生命结束得太早。
他的私生活有过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
80年代开始,他频繁地出入浴场和酒吧,也因此染上艾滋。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认识了吉姆。
吉姆没有因为艾滋离开他,两人直至牙叔死时都在一起,还互赠了婚戒。
可以说,吉姆是牙叔真正的一生挚爱。
在台下,牙叔浪漫而温柔。
电影里,牙叔找了吉姆整整两年,在去“Live aid”当天才找到。
牙叔对他表白,“你知道伦敦有多少个吉姆·霍顿吗?”
但现实生活中,他一直都在派人盯着吉姆,看他去哪个酒吧,去哪里玩,好趁机能假装不经意地相遇。
“Live aid”当天,牙叔拉着吉姆去演唱会现场,吉姆一脸懵逼。
后来才知道,这是最盛大的一场演唱会,而自己的男友,正是这场演唱会的主角中的主角。
生命可以停止,演出必须继续
电影到1985年的“Live aid”就结束了,在高潮之处戛然而止,让人留下诸多念想。
实际上之后几年,虽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牙叔仍然在音乐上前进。
皇后乐队的经典曲目《The Showmust Go On》就是在1990年,他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创作录制的。
这首歌成为绝唱,歌名也与他生命最后的状态如此吻合——生命可以停止,演出必须继续。
他的一生为舞台而燃烧。
他被称为“英国的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
2002年,在BBC举办的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活动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
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提名他为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
他持续不断地被票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
2005年,在美国电视台MTV2和杂志《Blender》组织的票选中摩克瑞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滚石杂志》编辑把他列为“100名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18位。
2009年,在《Classic Rock》杂志的票选中他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
他是柯本遗书中唯一提及的偶像,他是大卫·鲍伊的终生好友——他是皇后乐队无人可替代的主唱。
他的声音明亮、魅惑、仿佛太阳。
那声音里拥有一切伟大的特质,有天上的星辰和垃圾桶里的酒瓶,有爱过的人们和破碎的钢琴。
他此生如一场最宏伟的流星雨,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天赋与孤独。
但在麦克风前,他是所有人的神明。
给文章点个赞,致敬这位歌坛神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