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

标普9月21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标普在其报告中指出,“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今年内,中国第二次被下调信用评级。

前一次是5月24日,穆迪将中国本币和外币发行人评级从Aa3下调至A1,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穆迪的理由也是聚焦债务,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财政状况会有所恶化,整体债务规模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继续上升。

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_第1张图片

在标普宣布之后,中国进行了反驳。

新华社今日发表文章,援引专家称,标普评级所采用的理论已然跟不上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难以及时、客观、全面呈现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更无法指明中国经济发展趋向。但该机构指出的一些问题确实可以作为“善意的提醒”,比如深入推进去杠杆,并加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在新华社的文章中,“善意的提醒”可谓是一语双关。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中国自身的债务问题确实比较严重,那么新华社是不会轻易自己打脸的。

那中国目前债务问题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是否有必要担心债务问题?我们看看海通证券一份报告提供的几组数据:

首先是看整体负债。

由于中国是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体,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大头,因此近几年M2持续飙升,中国经济债务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各经济主体总负债率在2016年末接近370%,要知道,即使在次贷危机发生时,这一比值还不到200%。

再看企业债。

企业部门“负债/GDP”比值从2008年末的80%升至2015年末的130%。虽然去产能政策导致小企业迅速出清,今年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国企央企利润暴涨,但是整个国企央企队伍的负债率仍维持在130%的高位。所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企和央企的负债率降下来。

接着看居民和政府负债。

居民和政府的负债,对内需影响很大。2014年末“政府部门负债/GDP”比值为43%,到2016年末升至56%。

最近3年的居民总负债累计增加约20万亿,而2014年末“居民部门负债/GDP”比值仅为40%,2017年末预计将达56%。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也和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贷暴增相吻合。

因此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加杠杆举债的模式,只不过是靠企业、政府、居民轮番举债的形式实现的。比如,在房价调控中,原来央行重点打击的首付贷,主要是中介和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联手搞空手套白狼。而现在流入房地产的消费贷,其本质和首付贷差不多,只不过是换个把戏而已。

从去年开始,以银行为主的金融部门负债持续飙升。2016年末,银行的“非存款负债/GDP”高达130%,比2008年末翻了一番。

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_第2张图片

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感到,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虚”的成分很高,经济数据一下滑,就靠银行信贷打鸡血。

和美国对比一下,美国国债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但美国对举债有十分严格的约束机制,如果国会谈判不成,美国政府还有可能因为没钱发工资而关门。

我们国家政府权力很大,美其名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各省级政府为了追求GDP,而盲目举债扩张投资的做法,已经导致天量债务不可收场,所以全国金融会议,把去杠杆提升到了首要解决战略层次。

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家公司号称评级界的三剑客。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这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三家公司于是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背书。后来,他们逐渐就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而这三家公司,当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的马前卒,对美国马首是瞻。

有一本书叫《评级机构的秘密权力》。作者霍斯特曼几乎把标普、惠誉、穆迪这世界三大评级机构比喻成“强盗”。而他们的强盗行为,大多是在公平正义的面具掩盖下进行的。

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_第3张图片

一方面,他们似乎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客观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情况,为投资市者提供服务。另一方向,当美国需要对某个国家发起金融战争时,他们往往是第一特攻队,仿佛硬币的两面。

当他们需要吹起一个国家的金融泡沫时,就上调这个国家金融产品的评级,从而引导国际资本蜂拥而入,炒高金融资产价格。当他们看到时机成熟,就选择时机刺破这个金融泡沫,反其道而行。

当年欧债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为了挽救美元,美国出手攻击欧元。三家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了9个欧盟国家的信用评级,甚至连德国、法国、英国也没有幸免于难。

而现在,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将枪口对准了中国。

这几年,去美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而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取得突破,人民币逐渐成为威胁美元霸主地位的主要潜在对手。

近期,中国宣布推出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世界石油出口大国委内瑞拉第一个响应。如果后面更多产油国跟进,势必对“石油美元”体系造成巨大冲击。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中美之间的金融战争不可避免。

两大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只是开始。而美国更恐怖的金融核武器是美联储缩表。

美国近年的经济数据虽然不乏亮点,但是经济增长还不够稳定,如果继续强势加息,有可能扼杀美国的经济复苏势头。但看到人民币不断崛起,美国又不能袖手旁观,该怎么办呢?只能启动缩表了。

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_第4张图片

所谓“表”指的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所谓缩表,即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就是资产和负债要同时减少,资产方面减少当时买来的国债和MBS,而在负债端收回美元。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联储其实是回收美元的流动性,直接在市场上注销美元。加息只是提高美元的使用成本,而缩表直接减少了美元的供给,虽然缩表时间跨度长,但是紧缩货币的作用更大。

有的媒体认为,美联储缩表持续时间长,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想,往往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危险反而容易让人丧失警惕。

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急剧下滑,甚至即将突破7这个关口。当时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重视,各种限制资金外流的措施紧密发布。同时中央加强金融领域的反腐监管,比如从严限制银行委外业务、通道业务,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股市也进行从严整顿,颁布定增新规,打击非法内幕交易。

但下半年画风逆转,美元指数持续下跌,国内种种乐观情绪又开始滋长了,金融领域的监管措施开始有所放松。近期融资融券规模再创股灾后新高,股指期货开始松绑,银行委外业务也重新增长。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少吗?

相对楼市来说,股市的危险还算小的。楼市体量很大,而且又处于历史高位,国家又没有理想安全的化解泡沫的办法,所以只好通过限购限售限贷把楼市冰冻起来。然后推出楼市长效机制,希望能通过拉长时间周期去挤压泡沫。但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两大评级机构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其实就是在放出唱空信号,配合美联储的缩表和加息,在不断号召潜伏在我国的境外热钱逃离楼市股市,从而抽空楼市股市的流动性,以此引爆国内资产泡沫。

“树欲静,而风不止。”纵观世界金融史,目前还没有哪个泡沫是不破的。中美两国债务都已经到悬崖边上,一场你死我活的金融战已经打响。我们将有幸成为这一历史之战的见证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谨防美国“善意的提醒”,中美金融暗战陡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