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

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_第1张图片
图源网络

当我在云南省楚雄州念中学的时候,根本不懂政治,话说十五六岁的孩子谁又会懂政治啊!2008年仇和就任昆明市委书记,当时在云南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就连我们这么一个地级市的中学里,政治老师上课都要扯两句。所以当时我们懵懂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官,有魄力,会创新“,具体怎么个好法,那时候我们是不懂的。夹杂着而北京奥运会的高昂情绪余晖,那一年我觉得生活真幸福啊,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而今年年8月25日,仇和受贿一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我想这个应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政治的诡谲风云、官场的弯弯道道,还有仇和个人的功过风云,今天我不想去谈论,因为不敢谈不想谈也谈不清楚。我想分享的是关于贪官的心理学规律,以及相应的对应之策。

<神奇的59岁魔咒>

59岁现象极具中国特色——许多政府官员、国企高管会趁着退休之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狠狠捞上一笔,仇和1957年出生,到今年正好59岁。但也并非说所有的人都在59岁的时候才贪污腐败,也有的官员在一个职位上呆足够长时间后,离开之前往往都是“东窗事发“的高峰期。这个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末端欺骗效应“(cheating at the end to avoid regret)。意思就是:人们在面对利益选择时,倾向于在最后一次做出欺骗行为!(赤裸裸的人性,赶快扶着你的三观!)


科普      <末端欺骗效应的证据>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权衡“想要“和“应该”(两个主观因素)、以及“机会成本”和“可预期的后悔程度”(两个客观的因素),再此前提下。如果人们认为自己面临的是最后一次机会,那撒谎的可能就会显著提高,同时,如果他预期到错失机会后悔程度很高,那么也会采取欺骗行为。比如考试,最后一次机会大家会更认真对待也更加可能作弊一样道理。

心理学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为你揭示这个神奇的效应:

实验一:要求参试者抛硬币并且口头报告朝上的一面,若报告的朝上一面符合中奖预设,该参试者可以获得金钱奖励(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谎报自己中奖了)。参试者分为三组,分别被告知抛7次(expect-7),10次(expect-10),13次(expect-13),结果如图:

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_第2张图片
图源文献

可以看出:(expect-7)和(expect-10)分别在第7次和第10次报告中奖的比例最高——说明最后这一次撒谎的人最多。

                   (expect-13)组的人却没有很大区别——原因可能是机会足够多,人们觉得挣够了,没必要撒谎。

实验二:参试者分为二组,分别被告知抛10次(expect-10),20次(expect-20)结果如图:


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_第3张图片
图源文献

可以看出:(expect-10)组在第10次时中奖率达到最高,而(expect-20)组并没有区别——最后一次撒谎率最高,机会足够多时(如20次)这种效应消失了。

实验三:参试者分为二组,并要求他们想象自己已经获得3次朝上3次朝下后,进行剩下的1次(expect-7组)和4次(expect-10组)投掷。结果依然吻合末端欺骗效应。

实验四: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将参试者分为二组,分别再网上完成对7篇文章(expect-7组),10篇文章(expect-10组)的编码,然后报告自己编码的时间,编码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高。实际上,网络后台监控着他们实际所用的时间。结果如图:

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_第4张图片
图源文献

可以看出,所有的人都撒谎了,而且第7次时所报的时间晒最长的。也符合末端欺骗效应

到这里,看官们都明白了吧。贪污腐败这种集体行为它和个人人品、教育、三观都没有必然关系,那是人类骨子里的“劣根“,是人性里的倾向性,与生俱来的。那么,是不是就抹不去了呢?也别那么悲观。

<应对之策>

1.隐藏截止期限:上文不是说了么,人们认为是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就会做错事,那如果我们不让他知道呢?比如说对官员隐瞒任期期限,突然的调离或者空降,轮值,是不是就可以减少贪腐现象。

2.合理设置:还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比如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项目放在前期或者中期,这样后期结束之前他不就没地方下手看了么。不要让最后一次机会于利益牵制太深,比如一个肥缺,这样即使失去这次机会,后悔程度也低。

3.周期监控:既然这样劣根性无法避免,那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有的放矢去施行监控,比如把即将要卸任的官员进行更严厉的监控和管理。

4.提高犯错成本:这招就是严加惩戒,目前用得最多的了。可是略显粗暴,效果也不是很好。、

5,高薪养廉? 这个存疑,就像实验中13次和20次的情况,人们是不会撒谎的,因为之前机会足够了。那么是否给足够的钱就懒得去腐败了呢? 哈哈 着可以做为下一个专题来分享了。

参考文献:

Effron, D., Bryan, C. & Murnighan, J. (2015). Cheating at the End to Avoid Regre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嘿嘿,增点小知识,添点小乐趣,喜欢就关注我,天天有谈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告诉你:如何打贪官老虎?(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