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

《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应以六出祁山作为一个分界线。六出祁山前的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仅料事如神制敌于先机,更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直如“神”一般的存在。

其后的六次出征无功而返,那个曾令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诸葛孔明,仿佛一夜之间判若两人,其行事反差之大令人摸不着头脑。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为了光复汉室还是穷兵黩武?

诸葛亮为何选择六出祁山?《三国演义》给出的答案是,“为报当年知遇之恩”及“应托孤之诺”,同时也为了光复汉室。

光复汉室只能算是个长远目标,正如其在“隆中对”时阐述天下统一,要按部就班伺机而动。既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何故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置民生于不顾,反而连续多次主动挑起战争?至于所谓的“兴汉灭魏”也只是一家之言,三国里头哪个不是以汉室正统而自居的?

如果只是为了报恩而大动干戈,那就更显鲁莽,甚至多次为之不肯作罢。

《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出祁山是在公元228年春天,结果马谡失街亭、赵云出兵不利。

同年冬天二出祁山,前后相隔才几个月。结果,攻陈仓二十多天仍未破,却等来了魏国的援兵,只好留下一地鸡毛悻悻而回。

公元229年,即半年后又三出祁山。虽说占了武都、阴平两郡,可转眼间又被魏国夺回。一来二去,折腾了半天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元231年,四出祁山又因粮草不足,害怕刘禅起疑心,只好班师回朝。

公元234年春天五出祁山,并与东吴约定各率兵十万攻魏,东吴早早被打趴下,剩下诸葛亮独自苦苦支撑。后因积劳成疾,不久便逝世。

《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自量力

东汉末年,三国的人口合计约有六千万左右。蜀国偏安一隅,人口却只有百万多。除去老弱幼童,国中所剩青壮不多,还得动辄抽出十万人马挥师北伐。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花销大这个道理诸葛亮一定懂。而对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这个大军事家也是烂熟于胸。

蜀国与魏国相比,无论军事、经济、人才、国土面积等均处下风。按理说,该是魏国主动挑起战争才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放着天然的屏障不加以利用,偏要倾一国之力死磕强国,不想着富国安民休养生息,非得固执地认为“我不伐魏,魏必伐我”,将国中青壮推向战场,打毫无胜算之仗。

《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经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闹的是哪样?

(诸葛亮去世二十年后,因国力空虚,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联合众大臣上书反对北伐。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闹的是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