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间不够用,还是精力稀缺?--《管理精力》读后感

在大城市里生活工作久了,难免陷入节奏快,压力大的漩涡,你是否发现一方面自己越来越不能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不论何时何地做什么都不能全情投入,脑子里只想赶紧结束这件事,好开始下一件事,生活好像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真让人焦虑;另一方面,我们越是忙碌,越会高看自己,认为自己对他人来说不可或缺,我们无法陪伴亲人朋友,没日没夜,只管四处救火,不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时间,留下的只是疲惫的身影。高度线性化的节奏实在让人沮丧和低落,想逃避工作的压力,但却发现家庭关系已经因为长期的忽略已不在温暖,更别提好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们了,无路可逃的现实真让人麻木。读完《稀缺》时,我一度以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忙碌引起的时间稀缺,应该让自己有些余闲才行,而当我读完《管理精力》后,我领悟更完善的答案是因为精力的稀缺,应该通过恢复和加强精力来破解。


那么什么是精力呢?

在《管理精力》一书中,精力被定义为做事的能力。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体能,即我们的身体状态,是一切的基础。它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情感,可以理解为情商,代表着控制负面情绪(焦虑,沮丧,戒备等等)及以正面情绪(开心,喜悦)做事的状态。

思维,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相对于悲观主义,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是现实乐观主义,即看清事实真相后,仍旧朝目标努力。

意志,是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它是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也是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品质。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的基础。全情投入的使用精力是优秀表现的不二法门,它意味着你在早晨对工作充满期待,晚上高高兴兴的回家,能够在工作私人生活之间画上清晰的界线。事实上,长期忙碌的人,他的精力一直在过度消耗,且恢复精力的方法相对单一,可能只是周末睡个懒觉,书中非常重视精力的恢复和强化,指出精力的消耗与恢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将其定义为波动

如何恢复和强化精力呢?

书中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对顶级运动员表现的跟踪研究,基本思想是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提升肌肉极限,通过超量补偿来加强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要以逃离舒适区的强度刻意练习,然后注意充分休息,循环往复。同时要明白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会消弱精力。过度使用很好理解,使用不足则可以类比脚骨折了,打了石膏,一个多月不能下地走动,等拆了石膏后,前几天会因为肌肉无力而感觉不会走路了。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需要分为目标事实行动三个方面。

目标,对应的是意志。如果说成长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从体能到情感到思维到意志,改变则是自上而下的。缺乏信仰和坚定的价值观,因为容易被生活的狂风推来推去,就像扎根不深的小树一样。而且好的目标应该是指导自己的行为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这样它就会成为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在这一步,需要扪心自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自己敬重的人身上有哪些我们要学习的品质,然后设定自己的目标。现阶段我的目标是注重成长,耐心和关心他人。

事实,对应的是思维。在做出一切改变之前,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想象和希望的自己是非常困难但重要的一步。请完全接纳自己,不然你所否认和拒绝的自己,将通过行为表现在你做事的习惯和对人的方式中。认清现实同样重要。有句话说的好,世界是那样,也是这样,但就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要一厢情愿,也不要以偏概全。在这一方面,一方面,我们自己需要转变思路,承认自己也可能是错的。定期放空自己,避免存量思维。另一方面,多与自己做积极对话,同时做好事情变坏的思想准备。例如,每天早上列出危机处理清单,做好思想准备。日常沟通中,多聆听,而不是急于发表言论。多寻求反馈,而不是依据经验和推理,做决定,下定论。晚上,用记日记的方式,与自己做积极的对话。

行动,对应的是体能和情感。当目标确定下来,认清事实后,在具体行动时,需要建立积极的仪式化习惯,即定义明确高度计划性的行为。仪式化习惯有三点好处,首先它能确保精力有效的使用在当下的任务上,其次能够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最后它还能将价值观和目标感有效转化为行动,通过日常行为展现我们最为看重的事务。建立仪式化习惯后,为防止习惯僵化,还需通过每日自查和记录进一步调整。在体能方面,可以建立这样的仪式化习惯,例如每周去5次健身房,每次做30分钟力量,20分钟hiit有氧运动。每天11点准时睡觉,6点起床,保证7小时的有效睡眠。关于情感方面,书里提到很让我触动的一点,大部分人做事极少拥有喜悦的情绪,也无法从中获得情感的滋润,试问每周你会拿出几个小时仅仅做一些有趣放松的事情吗?有多少时间你感到自己彻底的放松?你上一次摒弃杂念完全投入某件事情是什么时候?没有喜悦情感的支撑,人就像一部高油耗的车,无法到达更远的地方。建立一些能让我们满足,或者得到安全感的仪式化习惯,丰富情感的来源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比如每周去看一次电影 ,或者为学习一个新菜做给家人吃。但请不要依赖电视节目,那就像垃圾食品对于身体一样。

总结一下,强化精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目标,认清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建立仪式化习惯。行动时,一次只关注一个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但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然后充分休息,循环往复。行动后,通过记录,反思,来不断调整仪式化习惯,最终让生活充满波动。


后记

读完《管理精力》这本书,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书中举的例子除了是来自运动员的那一部分,其它的例子都是人到中年的企业管理层的(印象中只有一个例外),从侧面反应了中年管理者更容易因为体能的下降掉入精力稀缺的陷阱。书中花了一个章节的篇幅重点介绍了一个叫罗杰中年管理者的面临的困境,如何通过目标-事实-改变三个方面,重获精力,再次全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非常典型且具有指导意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到这本书,好好读一下。另外,关于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我不是很满意,因为远不如书里的内容有启发,奈何文笔和功底有限。

最后,推荐下我以前写的关于《稀缺》的读后感,庸碌源于稀缺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时间不够用,还是精力稀缺?--《管理精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