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让逻辑不再深奥(3)

《简单的逻辑学》让逻辑不再深奥(3)_第1张图片

第三章 论证 逻辑学的语言

以一句经典的话来开篇:从一滴水中看世界

为什么可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这是一个推断的过程,只要大前提是正确的,就可以推断一个基本正确的结论来。

为什么要了解逻辑学,无他,只是因为要避免犯逻辑上的错误。

此章的关键词:全称、特称、断言、否定命题、比较和论证、论证的相关问题及构造论证

我们要了解全称和特称的区别,全称是指某个类别的所有,而特称是指部分或个体。

失恋的小A女生,会咬牙切齿的说,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当然她的本意是前男友不是好男人(当然,好与坏只是她自已的判断而已),但是顺带着把天下的男人一网打尽了。她这个是从特称到全称,推出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这样的结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如果反过来,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成立,那她前男友不是一个好男人则是正确的,这就是从全称到特称,结论完全正确。

正确的断言是基于正确的事实。

小A说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看似是个断言,但是这却是一个错误的断言。首先她的推论是从一个个体到全体的推论,另外这个个体是不是好男人,基于的事实是抛弃了她而已,至于好男人与坏男人的标准还没有分清楚,只根据抛弃小A就认为是个坏男人是错误的。

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同样是一个否定性的命题。否定命题的意义难以捉摸,我们必须小心使用。同样条件下,当然用肯定命题效果更好。如果小A说,有些男人是坏男人,这样的话说出来,基本上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正确性。毕竟作为男人,不管评断标准是什么,好与坏总会有的,不由这个世界就不热闹了。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通常需要通过比较来得到合理的论证。

毕竟我们不能全部了解所有事物,如对于B和A两件事,如果大家都熟悉A事物,但是B事物有许多方面和A相似,那就很容易通过比较让大家知道B事物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三段论

三段论估计不少人是熟悉的。用图形表示则是如下所示,关键点是M这个中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偏离了这个,那就不是经典的三段论了。


《简单的逻辑学》让逻辑不再深奥(3)_第2张图片

三段论推理的依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达成完美的三段论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犬类都是哺乳动物

短毛犬属于犬类

所以短毛犬是哺乳动物

这个三段论是没有疑问的,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

犬类都是黑色的

短毛犬属于犬类

所以短毛犬是黑色的

估计不用看前提,结论大家一看都知道错误的了,短毛犬的颜色不可能仅仅只有黑色一种,这种结构正确,但是大前提是错误的,最终结论也是错误的。

演绎和归纳

特别把这两处论证拿出来说明,是因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用到这两种方法,但是据我观察周边情况,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种论证的区别。

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则是从个别到一般。按逻辑学更准确的区分则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如演绎论证的简单例子

A公司决定端午节发福利给公司的每位员工

小张是A公司的员工

所以小张会有福利

A公司如果发布了公告说端午节发放福利给每位员工,那么只要是公司员工并不需要再次申明,大家都会知道会有福利发放到手的。

但是归纳论证同志们犯的错误就比较多了。

90%和10%到底谁占的比重大?从数据上看,一眼就看出前者大,那么结论应该以有者为主。但是通常我们只看到后面的小部分。比如一个同事一直没有迟到,有一天因事迟到了,可能有的人就会脱口而出,你怎么老是迟到。实际情况呢,他只是以致了一次而已,是经常吗?

评价一个人行不行时,经常的回答是他这个不行,然后再问那里不行时,好的可以举一两个事例,然后再问时已经说不清楚了,可能这个人一直做事比较不错,但是人非圣贤,怎能不犯错,犯了一个错误可以就被别人一巴掌拍死了,那这个人到底行还是不行?

逻辑学的学习看理论部分确实比较枯燥,但是给我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说话做事的时候,所有的数据或素材足以支持我的结论,否则不能轻易得出结论。

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对另一个同事的评价是什么(不是同部门的),我的回答是,首先我和他不是同一个部门的人,平时打交道不多,无法评价。但是合作过两次,可以把这两次的反馈告诉你,但是只是针对这两件事的评判,无法涉及到对人的综合评判。

总算是看了点逻辑学的,算是学有所用,否则是白学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单的逻辑学》让逻辑不再深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