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过去,重谈陈冠希

二零零八年初,一起发生在香港娱乐圈的艳照泄露事件震动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这一影响巨大,极富争议性的事件迅速引起全球各地华人乃至欧美文化圈对东亚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该事件核心人物陈冠希更是因此宣布无限期退出香港娱乐圈。

八年过去了,当年的艳照风波早已平息。如今置身于互联网迅速发展浪潮下的中国人对于网络空前繁荣带来的惊人效果已经处之淡然,对于类似艳照事件的发生更是不以为意。表面上看来,这似乎表明,当下中国社会的包容度、开放度在逐渐上升,对于不同文化观念的吸纳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根深蒂固的思想偏见以及被消除了吗?我们的价值观念真的发生了令人欣慰的转变吗?结论恐怕未必如此,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慎重深入的思考。

自入行起,陈冠希一直都是娱乐圈备受瞩目的明星,受到各路贵人的提携。但其浪荡不羁,我行我素的性格也给他带来诸多的非议。最终,2008年爆发的“艳照门”事件彻底将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夜间成为大众口诛笔伐的“罪魁祸首”。随后,陈冠希为此出面道歉并选择退隐沉寂,期间除了几度爆出受到“死亡恐吓”的新闻外,不再传出其他的消息。在经历了这场“全民狂欢”后,大众的生活一如既往。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奇闻趣事层出不穷,即便有价值的新闻也如同快餐式的消费品,猛然出现,转瞬即逝。喧嚣浮华的娱乐圈尤为如此,无处不在的新鲜和刺激时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人不论曾造成多么大的轰动,有过多么辉煌灿烂的过往,一旦跌入谷底,陷入沉寂,大众很快就会将其淡忘。但陈冠希仿佛是个例外。

尽管沉寂多年并信守诺言至今未重返香港娱乐圈,但陈冠希的每次出现(2010年在内地复出,但多以潮牌商人的身份)依旧是各路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有关他的新闻总是能够占据各大门户的版面。并且有意思的是,他的火热不是因为自我炒作反倒更多是媒体的自发炒作。这与当今无数的娱乐明星竞相炒作以换取高曝光度甚至不惜以低俗恶劣的方式搏出位有着天壤之别。陈冠希能对媒体大众有着如此之高的吸引力表明,他的身上必然存在巨大的娱乐消费价值。那这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娱乐明星,陈冠希生得一张惊为天人的俊美脸庞,并且天生性格狂傲,特立独行。这极具个性的标签当然能让陈冠希获得无数粉丝的追捧,但这绝不会成为他退隐多年容颜不再却依旧能够获得高关注度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位歌手,他钟爱的hip-hop音乐根本不是华语乐坛的主流。新专辑的发行也大都反响平平。尽管他的说唱能力在华语圈中尚属不错。作为一名演员,陈算得上是天赋卓然,灵气十足,同时也塑造了几个为人熟知,颇受好评的角色。奈何艳照事件过后的八年里他没有一部电影在中国地区上映,而这对一个演员的演艺事业恰恰是最致命的打击。作为他最成功的身份,一名潮牌制作人,他所代表的街头文化在中国实属小众,除了潮流爱好者外几乎很少有人熟知他的品牌。尽管他的潮牌被誉为“亚洲潮流风向标”,在全球潮牌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即便是身兼多重身份并且成就不俗,这样的陈冠希在当下社会里仍旧属于一个典型的过气明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娱乐圈长时间没有引人注目的作品的他也确实过气)。他之所以能一直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主要是因为曾经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而艳照事件之所以会被反复提及,甚至成为一个人的代名词,是因为涉及到性的话题在中国依旧敏感,永远不会缺乏热度。这一点,不光大众、媒体十分清楚,陈冠希更是心知肚明。

以往有关陈冠希的新闻诸如:夜店捞金,容貌衰老,机场冲突等引起的议论大都是对陈的挖苦、戏谑、恶搞还有虚伪的推崇。大众产生这样的反应,根源仍是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而至今媒体关注的焦点,报导使用的措辞也常有意无意影射当年的事件。“艳照门”显然成为陈冠希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最近几个月来,一些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和访谈视频爆红网络,再度引起网民广泛地议论。不过,这次的视频与以往不同的是,尽管依旧围绕最具话题性的艳照事件展开,却不仅限于此,里面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示一个客观、真实、普通的陈冠希。这不仅包括他对多年来心路历程的真诚袒露,更包括他从当年事件中收获的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以及他对文化艺术、中国的未来、年轻人的发展等更高层面命题的思考。与其说这是对陈冠希的采访,倒不如理解成陈冠希借助一个这样的平台发声,告诉人们他不光原谅了自己,更找到了自我。如果据此,我说陈冠希是一个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追求的人,想必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别急着否定,我们先来认真解读一下他的自白。

首先,零八年的“艳照门”绝不是一件明星丑闻那么简单。它造成影响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使得对此事件的思考足以上升到讨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高度。作为一个从小在国外成长并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人来说,在一个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流文化的语境下生活工作,价值观难免会发生激烈碰撞。而这碰撞正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从陈冠希的自白中看得出,他很准确地把握到这一点,将对东西方不同价值观的思考作为反省整个事件最主要的切入口。而作为整个事件核心人物并且也是受影响最深的陈冠希,我想,没有人会比他思考得更加深入透彻。

在中国整个大的文化环境里,完全自由地思考十分困难。人们在思想上会有很多的限制和担心,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包容度也相对较低,而且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在性方面,人们羞于启齿但又充满好奇。所以,对于陈冠希,很多人仍只将注意力放在当年的事情上,仿佛那就是他的全部。而且有趣的是,这其中的很多人认同陈冠希的想法,但却不会公开表态。因为,对于多数人而言,支持他好比是一件不安全的事。在中国,对性持贬低态度是一种主流,公众场合对性讳莫如深是多数人的选择。所以,支持陈冠希很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嘲讽,这样看来,支持他确实并不安全。保守压抑的文化束缚人们的思维,大胆新奇的想法会被冷落排斥,“离经叛道”更是有可能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甚至伤害。“保守压抑”正是陈冠希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

在性上面,陈冠希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对于曾经的“艳照门”,他承认自己确实做错了。他认为自己错在误判了当时的形势,没有尊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简单地说,陈冠希作为一名对年轻人颇具影响力的娱乐明星,他没有承担一名公众人物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在艳照事件发生之前,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行为作风就已经给整个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这种种的劣迹都为之后“艳照门”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多年以后,在回顾整个事件时,陈冠希及其家人都认为“艳照门”的发生对他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即使没有爆发艳照事件,以他纨绔的性格也一定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这样的观点证明本质上导致“艳照门”事件爆发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冠希自己。所以,他需要也应当为自己造成的后果作出诚恳的道歉。这便是他认为自己做错的原因。

在对“艳照门”事件作出反思和交代之外,他的言谈还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希望媒体大众所关注的是他热爱的事业,能够听他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表达他对流行文化、年轻人生活甚至是中国未来如何变得更好的看法,而不仅仅只关心一些肤浅表面的问题。除了有着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冠希做到了言行一致,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他不仅积极地向人们推广街头文化,传播健康向上的艺术理念,更是身体力行地去鼓励、帮助、引导年轻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并努力让他们有所收获。陈冠希很清楚自己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定位以及他所代表的含义,所以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尽力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能够影响的人,改变需要改变的事。“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这不仅是西方文化教育给他树立的价值观,也是他自己努力追求的人生意义。这样的陈冠希即使算不上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也绝不会是人们口中那个肤浅的,只会卖潮牌和泡女孩的人。

对陈冠希及他所代表的含义的探讨其本质上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思考。陈冠希代表的文化理念是当下中国社会所不具备的,至少也是远未被普及和认识的。八年过去了,大众却仍将陈冠希等同于那个曾爆出过性丑闻的花花公子,对其本人一直抱持轻佻嘲讽的态度。八年间,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发展迅猛,硬实力的提升让整个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想比之下,国人在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上的进步与之相去甚远,显得微不足道。一个世界公认的大国不仅在经济上要富足强盛,文化上亦要先进繁荣。在保存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的同时也要剔除那些落后迂腐的思想观念,从而使我们的文化能够适应并融入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是对外来文化还是自身文化,都当如此。

诚然,仅凭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就想要卓有成效地改善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观念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改变的发生总要有人站出来,打破陈旧腐朽的规则框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陈冠希站出来了,并且勇敢鲜明地说出了自己的野心抱负。或许他这么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可能他到最后不会带来任何改变。总之这是一个值得肯定与尊重的开始,一旦有了开始,便不怕后继无人。

如今,陈冠希已渐渐回归大众视野,但围绕他展开的讨论不会因此停止。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他注定是个太具话题性的人物。不过,也正因为这绝无仅有的特殊性,我们得以窥见这个时代更多的可能性,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思考我们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以及民族的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考永不停止,改变正在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年过去,重谈陈冠希)